广东有“小巨人”国家级企业877家

2022-05-30 10:48麦婉华
小康 2022年32期
关键词:小巨人专精巨人

麦婉华

“18年前,我们公司创立之初,质谱仪领域在国内还是‘无人区,质谱仪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仪器”)董事长周振直言创业初期“很孤独”。然而,18年后,禾信仪器已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质谱仪。

2017年,禾信仪器自主研发的质谱仪,作为首个国产高端仪器,首次登上了科考船“雪龙号”。禾信仪器还带动了整个质谱仪行业实现了从“0”到“1”,拥有知识产权200余项,填补了质谱仪器领域多项国内空白,创造了中国大型尖端科学仪器首次出口欧美的纪录。2021年9月13日,实现了多项质谱核心技术突破、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禾信仪器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专注质谱仪第一股”。

禾信仪器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正是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缩影。“专精特新”是国家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业领军者和佼佼者,也是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2022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将优质中小企业认定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梯度,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最高,围绕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共六个方面,分别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标,“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排头兵,被认定企业需满足全部指标要求。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名单。其中,广东省共有448家企业新入选,超过2019年以来前三批入选总数的429家。目前,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877家,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二。

广东“小巨人”企业集中在珠三角

3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了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

一是行业分布集中,9成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制造业,涉及高端装备、医药生物、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汽车等众多领域,近5成“专精特新”企业属于工业“四基”领域;二是创新能力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8%,户均拥有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32件、外观设计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13件;三是专业化程度高,主营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98%,5成以上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40%,7成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四是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5%,挂牌上市企业超过200家。

广东9成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制造业,涉及高端装备、医药生物、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汽车等众多领域。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广东省数量增长更快、产业覆盖广、发展态势更好,与广东省的经济区位优势、传统重商文化、政策制度环境、人才比较优势等有关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学勇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

他还认为,广东省的创业、就业导向尊重市场选择、尊重企业生长规律,因此企业自然而然发展。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面向产业发展方向迈进,会迅速成长起来。在此过程中,建议政府部门因势利导,尽可能提供必要扶持,尽可能不作直接干预。

从数据上分析,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主要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珠三角区域——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其中,深圳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共有444家,占比高达50.9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经济发达的城市,有创新性的民企就比较多,而且质量高。加之,发达城市政府对民企的扶持力度也更大,会出台相关政策,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所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生聚集效应,集中在珠三角区域一点都不奇怪。

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钟卫国则从产业分布特点分析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何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他表示,这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分布密切相关。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排头兵。

据悉,从行业分布来看,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批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共有180家,占比为20.64%;其次为批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行业。

“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广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侧重于现代高端装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东莞聚焦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研发。这些产业本身就是在当地相当聚集的,所以‘小巨人企业也侧重在这些产业比较多。”钟卫国说。

林江认为产生这样的聚集效应是一个结果,而并非原因。“正因为这些产业本身在当地就发展起来,当地政府也顺势而为,引进、吸引更多此行业的企业,从而形成了规模。”

深圳市国际金融研究会高级顾问唐伟元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之所以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是因为这几个地区产业基础比较雄厚。一个地区产业能否得到长期发展,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的。深圳之所以能够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等行业上有发展,是因为基础材料和人才都具备。而广州的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之所以比深圳好得多,是因为广州有广船和广药等大型国企沉淀。

从五方面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随着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迅速,近年来,广东从省级层面发布了多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支持措施。记者了解到,广东通过政策引导、梯度培育、资金扶持、公共服务等手段,加大孵化和培育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广东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系列政策措施,全省逐步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广东落实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要求,从建立培育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强化融资支持、提供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五方面发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该培育体系是建立从“小升规”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的梯度培育。同时,大力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在“小升规”基础上开展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和“小巨人”企业的培育。

广东“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8%。

具体来说,2022年3月,《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其中,多项政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

在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广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广东省对国家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在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中对国家和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予以倾斜支持;鼓励各市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上市步伐,力争5年推动300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加大对中小企业研发支持力度,鼓励各地设立面向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计划,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优先参与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

在大力推动“小升规”工作和中小企业监测分析方面,2022—2024年,广东继续实施并优化调整“小升规”奖补政策;各市要加强对“小升规”企业的帮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综合商事登记、用电、税收、就业、进出口、融资等数据,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运行分析体系,重点对“小升规”和“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进行监测分析。优化“粤企政策通”平台建设,开展涉企政策精准推送。

而在助力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对接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方面,广东在有关产业人才专项中融入“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和条件指标。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探索择优赋予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揭榜挂帅”或自主举荐名额。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地市行活动,支持中小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而在推动融资等方面,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证监局联合发布了《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专项行动”是落实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的重要抓手。从2022年起连续5年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提供对接服务,建立股权投融资长效机制,快速响应和充分满足优质企业股权融资需求。通过“专项行动”,拓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形成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股权投融资共生共长共赢态势。

另外,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还联合发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以下简称“《服务方案》”)。按“发现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上市一批”工作思路,建立分层分类梯度培育库,通过靶向培育、免费培训、资本对接等前瞻性、全程式、多元化培育服务,力争未来五年推动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助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方案》指出,首先要全面摸查,建立分层分类梯度培育库。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企业自愿为原则,从挂牌上市意愿、财务数据、创新能力、资本市場前景等方面,对现有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全面摸查,积极发动并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荐相关企业名单,形成初步培育库。其次要分类指导,提供全程免费培训服务。定向邀请培育库企业参加包括集中式授课、沙龙、一对一辅导等针对性短训,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培训全覆盖。包括“投融资”专题轮训。遴选一批培育库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赴国内著名高校开展“投融资”专题轮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上市战略规划、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股权激励与分配、收购兼并与资本运作等。

《服务方案》还表示,要靶向培育,指导专业中介机构对接服务。根据企业拟挂牌上市不同目标板块类别,提供“五助推”。根据企业拟挂牌上市不同成熟度层次,提供“三帮助”。还要做好资本对接,强化挂牌上市前金融支持。利用“星启航”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上交所)、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深交所)、新三板华南基地(全国股转公司)等平台,根据培育库不同层级,为拟进入各层次资本市场的企业匹配相应的“线上+线下”路演服务。

最后,《服务方案》指出要经验交流,发挥优质挂牌上市公司“传帮带”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企业与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互动。总结企业挂牌上市成功案例,推广优质上市及挂牌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上市企业、挂牌企业和培育企业“师带徒”结对合作新模式,充分共享上市及挂牌企业生产经营、股改推进、券商辅导、募投项目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帮助培育企业少走弯路。

各市因地制宜培育“小巨人”企业

除了广东省大力度推出不同的政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帮助融资、引进人才等,广东省各市也制定相应政策,因地制宜地帮助本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广东省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的深圳在日前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按照深圳自身产业特点扶持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培育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提供人才支撑政策。

其中,《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指出要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实施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形成一批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未来新兴企业。

而《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则提到,要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梯队。深圳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及基础软件等领域,遴选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完善捕捉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机制,形成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梯队。将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纳入便利直通车服务。对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高奖励10万元、20万元、50万元。支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普惠服务,对服务质量高、效果好的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此外,深圳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活力。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向中小企业开放的公共中试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中试生产线并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强化企业人才支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聘用的具有高级管理或者技术职务的人员,按规定纳入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申报范围。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委托第三方开展产业紧缺人才培训和企业家培育工程,对第三方机构按照每人每次最高2万元予以资助。支持大专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学生实训基地。

作为广东另一个龙头城市的广州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广州力争到2024年,全市范围内累计培育5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广东助力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对接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有关产业人才专项中融入“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和条件指标。

针对广州市自身特点,该方案提出技术创新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购置研发设备、软件,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引智、引技、引才,提升在细分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支持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申报各级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发明专利布局,建立核心技术专利池。

《三年行动方案》还指出,广州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产业链相结合,鼓励“链主”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定期组织召开“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等国内、国际展会。综合运用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方式,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发创新产品。

广州更把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广州将遴选一批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或机构,为中小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提供支撑。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企业从生产流程、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品牌培育、数字化云设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等方面运用数字化解决方案。鼓励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云设计和仿真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化研发设计方案在中小企业中的规模化推廣应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管控和精益制造能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依托大型骨干企业推进供应链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工作,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能力水平,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同创新。

除了广深两大城市,东莞、江门、湛江等多市都制定了相应政策。2022年7月,《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出台。东莞将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打造水乡功能区、滨海湾新区、石排镇等市级“专精特新”产业园,每个产业园为“专精特新”企业专供产业空间不少于300亩,引进“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20家,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在发展空间、融资模式、定制服务、微环境提升、人才招引、产业融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专精特新”企业增资扩产、上市融资、发展壮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产业园申报省级以上园区,对每个“专精特新”产业园给予资金扶持,主要用于调研规划、宣传招商、租金补贴、购置补贴、招商奖励等方面,产业园所在镇街(园区)结合实际,制定“一园一策”的扶持政策。

同时,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与东莞市“倍增计划”企业协同发展,对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视同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参照享受部分奖励翻倍资助、服务包奖励、骨干人员资助、兼并重组、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资助、子女入学等扶持政策。对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 企业的,视同东莞市协同倍增企业,参照享受服务包奖励、兼并重组、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资助、子女入学等扶持政策。

2022年8月,《江门市促进专精特新和“金种子”企业增量提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印发。该方案提出,到2024年,力争3年内在江门市范围内累计培育3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金种子”企业。

而湛江近年来制定出台了《湛江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湛江市扶持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发展绿色通道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相关职能部门为专精特新重点企业设立直通、快捷的“绿色通道”,急企业所急所盼,帮助企业理思路、造人气、搭平台、抓对接、强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专精特新企业促粤向智造强省转型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眼界开阔富于创新精神。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发挥区域科技、金融、创新等中心的功能,持续放大改革开放先行地红利,形成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优质特色土壤。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认为,下一阶段广东在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链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他建议,广东应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红利,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创新。“专精特新的本質是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战略,任何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都必须依靠人才。目前专精特新向产业链市场细分飞速发展,各种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不足,势必要求广东省进一步加速人力资源改革,深化区域政策开放,吸引更多全球优秀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服务。”

钟卫国也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人才引进中建言献策。他认为,关于人才政策,政府不能只考虑企业或人才本身,而是要看到人才背后的家庭。“因为这些专精特新的领军人物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到广东要考虑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也要考虑小孩的教育问题等。因此,在关于推进人才发展的政策方面,建议政府要更全面地考虑,配套合适的政策。唯有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里的人才发展,他们才能留下来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林江则觉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但作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比较难用有吸引力的薪资吸引人才。因此,他建议企业最好有意识地培养人才,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业务骨干,建立自己的队伍。

陈佳认为,广东应进一步从制造强省向智造强省转型,夯实专精特新的培育基础,从深处解决科技发展“卡脖子”问题。广东目前在全球高新科技产业链中具有战略重要性,拥有多家世界性科技龙头企业,腾讯华为都是优秀代表,它们也都是曾经的独角兽,是当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只要能深度发挥它们的带动作用,只要坚持广东培育全球科技龙头企业的宝贵经验,能让更多专精特新“小巨头”企业走向高质量成长的发展道路。从近期香港新的施政要点来看,未来包括香港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世界级科技中心带。由此可见,广东在培育科技强省,培育基础雄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面发展技术可控与助力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上都有着光明前景。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则从融资政策方面对广东提出建议。他表示,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具有“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的发展特点,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企业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接的平台或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持续降低小巨人企业融资成本等,让越来越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中获益,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编辑/余弘阳

猜你喜欢
小巨人专精巨人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国内
“小巨人”巨晓林
三埃工控:计量“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