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连
聚焦热点
据一项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这就是所谓的“文字失语”。这一现象如今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一个由近14万名受“文字失语”困扰的网友组成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便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了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文字失语”不是医学上的“失语症”,而是指正常人在日常表达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无法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准确地表达。
多维解读
1.不做热词的“复读机”。当下,网络语言成为了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循环播放的高音喇叭,不假思索地使用网络热词的人,则充当了热词的“传声筒”“复读机”。千篇一律、高度同质化的网络语言让个性与创造被扼杀,让粗陋与浅薄盛行。“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搬运网络热词,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正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文字失语”更可怕的后遗症是我们终将失去思考的能力。语言是一种用进废退的能力,当我们总在进行无效的语言重复,那我们的语言能力也必将退化,犹如得了软骨病般无力支撑生活的远大与思想的深邃。在网络语言的裹挟下,拒做热词的“复读机”,方可有效复健我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守住思想独立的阵地。
2.“文字失语”催生文化荒漠。社交场上,俏皮、简洁的网络语言你来我往,看似“繁华”一片。但“繁华”背后是一个接一个的语言荒漠。在这个荒漠里,没有个体情感的真挚,没有高贵灵魂的思想独立,更没有千年文化的底色。语言沉淀思想,传承经典,创造文化,当“失语”成为常态,等待我们的只能是文化的荒漠。
3.通过阅读经典来润泽语言。“文字失语”是输出困难,而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存货”不足。“文字失语”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然而,正是这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自由表达的枷锁,有人甚至因此陷入被动的沉默。面对“失语”这一“难言之隐”,一定要躬身反省,重拾经典,汲取语言的养料,提升文字鉴赏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经典作品犹如醴泉一般,滋养着我们贫瘠的表达土壤,也将润泽“文字失语者”的语言荒漠,拯救时代的文化戈壁。
时评频道
与其说是“文字失语”,不如说是“文字失语中”——表达能力的退化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不妨想想,是先有网络流行语还是先有“文字失语”?我们说二十一世纪的“文字失语”是一种时代病,但仔细想想,它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物一样,是时代的产物罢了。是先思维逐渐退化萎缩,而后才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进而出现了“文字失语”。
(摘自“腾讯网”2022年2月23日)
“文字失语症”怎么破?其一,相关部门应加强舆论正向引导,不滥用、误用网络流行词,写好文字、用好语言,带头做好先锋示范作用,并主动接受群众线上线下的监督。其二,要构建当代流行话语体系,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网络词语的流行,归根到底是年轻人乐于接受并传播这样的文化。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应主动承担责任,贴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用规范化的文化表达逐步扭转当下的语言环境。此外,我们需要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自“红网”2022年4月24日)
青年视角
陈翔霖:高度模式化的“梗”,以同质化、复制化的形式传播,让语言和文字的生命力被大大削弱。在流行语的批量攻势下,语言系统开始“宕机”,我们渐渐失去了鉴赏文字优劣的分辨力与表达自我的能力。慢慢地,我们对表达产生了焦虑感、挫败感。同时,表达力的下降也扼杀了现代人的表达欲。
谭丽颖: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唯有懂得表达,方能永远思考。“文字失语症”不但让我们失去了表达自我的个性化语言,还钝化了思维,荒芜了文化,让我们在“鹦鹉学舌”中平庸,碌碌无为。拒绝“文字失语”,让我们重拾多彩语言,剖白内心,定格生命沉浮,描绘文化剪影,勾勒世间美好。
刘彤炜:作为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对抗“文字失语症”?唯有通过有意识的积累和高质量的阅读来改变。我们可以诵读历史长河洗涤过的名篇佳作,找回语言审美这一捷径;随时随地记录下所感所悟,无论是用手还是用口,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达的机会,以解决“无语凝噎”的窘境。表达的是语言,鲜活的是生命。
【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教师观点
讓语言鲜活,让生命绚烂
现在有不少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文字失语”已成为了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文字失语者”出现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一个网络语言全方面渗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自从网络诞生以来,语言加速更新迭代,网络热词应运而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当今时代中国互联网的众生相。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语也实现了从“网内”到“网外”的跨越,从线上走进了我们线下的生活和社交,成为了生活的参与者、记录者。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我们对网络语言越来越依赖,成为被语言“利用”的对象,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表达能动性和语言自由,逐渐沦为“文字失语者”。
“文字失语症”是“快时代”的附加产物。时代追求效率,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我们往往无暇关注自我的生命表达,而以简单、快捷为主要特点的网络语言便成为了我们表达的首选,这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把网络语言作为表达的出口。这样,我们的日常表达更多的是在进行语言的搬运,而不是语言的表达。同时,“快时代”下的碎片化信息流让现代人鲜少进行深入的、沉浸式的阅读,而导致我们的语言输入环节缺少系统性和丰富性,久而久之,如何准确地表达就成为了“阿喀琉斯之踵”。
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思考,在于深思熟虑之后的个性化表达,失去了思考与表达的我们还剩什么?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搬运网络热词,娴熟地运用表情包,复刻着千篇一律的精美文案,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语言范式所驾驭,不得不退化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失去了体悟世界与表达自我的能力,我们终将消弭在无声与混沌中,失去生命意义的回响。没有谁甘愿沦为一座无法分享的孤岛,对抗“文字失语”,是在找回语言的美学价值,实现自我生命的绚烂。
拒绝“文字失语”,重扬自我语言之风帆,观览多彩人生之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