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5-30 23:04许琼琦甘世溪黄娥慧李雪锋夏巨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4期
关键词:机械类机械制图新工科

许琼琦 甘世溪 黄娥慧 李雪锋 夏巨明

[摘           要]  随着“新工科”建设模式的提出,为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机械人才,高校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开展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对机械制图学科地位和教学情况的分析,同时以“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完善机械制图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探索对应思政元素融合和教学方式改革,帮助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工科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共赢的成效。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新工科”背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74-04

一、“新工科”与课程思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这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以及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概念提出到实施以来,教育部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的文件共识可以看出,我国各高等工程教育正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模式,以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型人才,打造工程教育强国[1-2]。

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素质需求,根据OBE成果价值导向,在课程建设和开展过程中,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重组和课程成效考核方式完善[3-4]。在课程教育实施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具有“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机械类人才。同时,结合工科专业特点,健全学生人格,加强客观自信、沟通协作、积极主动的性格养成,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教育。

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适配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工科”建设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将注重工程和技术的最新成果、行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最新要求等引入教学过程,更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5]。机械类专业为代表的“新工科”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助力区域企业转型升级,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的机械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高校培养和输出人才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地方特色产业需要相结合,深入企业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寻求适合的合作企业。以往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尤其是本科类院校,多以企业面临的高精尖难题为共同切入点,进行项目合作研发,以帮助企业进行瓶颈突破,从而提升地方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进步。为了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建设要求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高校工程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目标的优化,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深入生产制定更为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各个高校在学生的培养合作上一度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但是更多的局限在高職的培养上[6-7]。在本科培养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引入,一定程度上紧密提升了工程类学生的企业实战能力,为后续适应工程技术型人才的输出探索出了新的道路[8-9]。但是,随着“三全育人”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在学生步入高校时,应在重视其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思政育人工作。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可知,企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更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精神,能够具有客观自信、沟通协作能力、积极主动的意识、责任担当。

三、机械制图学科地位和机械制图的教学情况分析

机械类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在该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都是该专业必修的机械基础核心课程。其中机械制图是最先开设的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必修技术基础课,在学生的专业养成和育人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先导地位。机械制图是探讨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涵盖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和较多的实践能力训练,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的初心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是国家后续发展建设的重要阵地,专业教师的责任尤为重要。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专业课程教师要恪守教育初心,深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而非停留在单纯的知识输出上,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上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要为工程技术人才的精准输出做出更多的努力。

1.教学和科研分割现状

由于高校教师的科研和考核制度不完善,一些专业教师的主阵地仍然在科研创新和项目研究上,所以逐步出现了回归教学的声音。那么,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职能是否真的需要明确主次或者分割而论?这就需要从两者的本质出发,教学和科研最大的区别可类比实验和试验的区别,也就是已知和未知的区别。在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的并非是科研或者教学的主次,而是要引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探索能力,让教学和科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得以完美的结合。

2.缺乏产业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专业教师的招聘上多是以学历为主门槛,出现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来自高校,而教师自身的相关行业背景不多甚至空白的情况。专业教师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难免出现教学案例匮乏,课堂为输出知识而输出,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和反馈的接收者,需要深入企业甚至是对应的岗位,进行相应人才需求的深入剖析,以便于更精确、更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行业人才需求动向。专业教师自身通过企业的相关实践经验,以分析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时分解、更新培养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就业实战能力和综合素养。

3.课程思政地位被忽视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是育人最主要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育人工作是领导、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专业课程的思政探索,秉承着“三全育人”的宗旨,专业教师应认真探索专业课程中间的思政元素,尤其是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从高中生到本科教育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思维养成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学情情况分析

1.学生学习角色转换

机械制图的授课对象为机械类专业所有大一新生,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角色中是被动学习方,在高中的学习中,多数依靠教师制订的学习计划,完成固定的学业任务。进入大学后面对较为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学生一时无法转入自我主动学习思维中,逐渐迷失自我。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转换思维,建立自我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客观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溝通交流的能力等。

2.学生专业课的接受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多数有固有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和掌握,学生缺乏质疑和思考的能力,面对大学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升华。机械制图是典型的图学工程技术课,对学生的二维和三维想象转换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掌握的差异,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提高学生的接受情况。同时,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鼓励学生自主钻研相关课程的知识,综合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完善更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机械制图课程内容重组及蕴含思政元素探索

(一)根据人才需求完善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

随着我国工程教育对工科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与所需人才供给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应用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日益紧缺。高校培养和输出的工科类专业型人才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自我学习能力,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同时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和较强的团队精神养成。在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对课程思政理念和教学目的的理解,充分挖掘机械制图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二)重组教学内容,对应思政元素融合

机械制图整体教学内容以专业教学模块为载体,由专业知识讲解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组成,如文末表1所示,共有8个教学模块,分别以11个教学项目完成对应教学内容的教授,同时在各个教学点融入思政元素。其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由专业知识延续产生,为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五、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方式探索

通过探索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机械制图的整体教学以分模块分项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确每个模块要完成的项目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思政元素的融入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反转课堂法等进行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

采用具有一定冲击力的背景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部分要以“大国工匠”“中国制造”等大背景为切入点,以区域产业发展历程为收敛点,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爱国情怀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认知。

(二)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对立体几何上的点线面投影情况进行思考,鼓励学生逆向创新思维,由面及点的思考问题方式等。

(三)反转课堂法

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例如零件的表达方案,由学生对教师提供的零件三维模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表达方案,并讨论合理性,综合总结出更为合理、正确的零件图表达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相关零件图知识。

六、结语

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机械类人才专业素养形成的重要根据地,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极强的必要性。通过思政元素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渗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养成健全的人格素养。同时,随着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机械制图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升华,达到共赢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2]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20-21.

[3]陈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21(22):50-52.

[4]张京英,杨薇,佟献英,等.构建基于OBE的立体化制图教学新体系[J].图学学报,2019,40(1):201-206.

[5]张千帆,段林彤.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量子力学教学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2):135-140.

[6]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72-74.

[7]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8]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9]金东寒.深化拓展新工科建设 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

基金项目:泉州信息工程学院2019年“思政教育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项目(项目编号:KCSZ2019011)。

作者简介:许琼琦(1991—),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材料加工。

猜你喜欢
机械类机械制图新工科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