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
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选取年度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他们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获得了重大荣誉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最美家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苏炳添,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分享扶贫故事、宣传中国形象的陈贝儿,高原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考上清华大学的失聪女孩江梦南,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中国航天追梦人。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主题为“致敬向上的力量”。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本文审题相对简单,但要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则有一定难度。“感动中国”材料因鲜明的现实感、超强的时代感,可让作文显示出深厚的底蕴。在使用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要大段地叙述人物事迹,力求简洁而形象,若只运用感动中国人物材料,可能会使作文显得单薄;第二,对于颁奖辞的使用不可直接照搬,应灵活引用,做到衔接自然,不要留下斧凿之痕,不能给人牵强之感。
在进行举例论证时,推荐两种例证法:一是排比叙例法,就是抓准人物事迹的相同点,围绕同一个主题,一句一例地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排列起来;二是美文叙例法,就是把某一个人物的某一事迹围绕某一个主题铺陈开来,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把素材吃透、挖深,写出哲思和文采。
佳作展示一
世界为向上者鼓掌
◎刘泱西
尼采曾言:“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我在思考,我们当以何种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叩经问史,朝山谒水,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世界属于上进的人,世界为向上者鼓掌。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以向上之力拓荒,于荆棘中开辟明路。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踏实劳作,无腿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脱贫大道。江梦南从小失聪,亦不改其学习上进之志,终于大鹏展翅,圆梦清华。黑夜尽管黑暗,但光明总会如约而至,心存希望、心怀向上之志,就有了站立起来的力量。
“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以向上之力为椽,绘就祖国壮美蓝图。
杨振宁站在传统和科学的交叉点上,用50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共同途”之约,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他的学术理论虽深奥难懂,他的爱国之心却纯洁通透。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无息却蕴藏洪荒伟力。他们情系祖国、奋斗一生,以个人向上之力发动祖国发展引擎,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腾飞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以向上之力为纲,书写时代之华章。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四肢残缺却一生致力于记录“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他说,“人生不虚度,做人当自强”,一日为兵,一生征程,向上奋进,铺成他的军人本色。媒体人陈贝儿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双脚扎根祖国大地,用镜头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致敬向上的力量,他们以心中不灭的明火,照亮华夏史册,书写着时代的华章,生生不息,只为中国。
千载烟云,碧海苍梧,不变的是那份志气。前辈于艰难中抬头,吾辈于辉煌中前行。向向上者致敬,吾辈更应担起肩上重担,“诚以精神具万能之势力,苟克持之以诚毅,将有伟大之功能事业”。青年向上,国家向前。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点评
本文由尼采的名言引入,提出论点“世界属于上进的人,世界为向上者鼓掌”,论证有条不紊,从个人、国家、时代三个角度切入,探讨“向上”的影响和意义,思路清晰;论据翔实新颖,列举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杨振宁、朱彦夫、陈贝儿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让作文具有时代感和感召力;语言流畅灵动,善用短句来增强议论的气势,文采斐然。
佳作展示二
栉风沐雨存凌云之志 淬火成钢行万里鹏程
◎曾诗淇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人类在发展中前仆后继,不断超越认知,超越想象,超越自己。在众多奔赴之中,无数股向上的力量汇聚,既绽放自身光芒,也孕育希望的火光。我們需要这种向上的力量,待栉风沐雨,淬火成钢,风帆再起,鹏程万里,然后为国之栋梁!
披荆斩棘,先以心存凌云而向上。难忘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一曲洒脱豪放的《将进酒》,失聪少女王逸玘神采飞扬,字正腔圆,在所有人面前展现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成为舞台上最闪亮的星;清华学子江梦南,靠摸声带学唇语,“不做弱者”,创造人生奇迹。她们的生命顽强而积极,焕发活力,其向上的力量激励了更多的青年奋发向上,我们向她们致敬!
逆水行舟,可以浩然担当而奋起。我们身处繁荣稳定的时代,切勿忘,有无数默默无名的英雄担起社会向上的重担。与高原病作战的勇士吴天一,用他那颗永远炽热的心,令死亡屈服,他是中国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高原生命保护神;矢志为国效力的杨振宁,冲破万般阻挠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所具有的向上的力量,融进民族精神的内核,镌刻在民族精神的丰碑上,让民族精神闪耀,我们向他们致敬!
风帆再起,更以初心使命向未来。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向上的力量绝不仅是百折不挠的毅力、临危不惧的勇气,更是一起向未来的责任和担当!中国航天人奋斗数十载,终于让中国的航天事业跻身世界前列,铸就了难能可贵的“航天精神”。“上九天揽月”不再是一句豪迈的口号,而真正成为了现实。若不是中国有这么多奋发有为的向上的力量,何来如今这壮美的山河?
叶嘉莹先生有诗言,“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怀揣希望走向未来!向国之栋梁致敬,向祖国致敬,也向即将创造辉煌未来的自己致敬!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
在奋发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且以他们的力量作照明灯塔,向每一份向上的力量,致敬!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点评
本文的论证颇有章法,思路清晰,立骨句的拟定,颇有文采,且观点突出;语言灵动,“栉风沐雨存凌云之志,淬火成钢行万里鹏程”,采用对偶的手法拟定标题,吸人眼球;论证部分,采用整句的形式叙例,如“与高原病作战的勇士吴天一”“矢志为国效力的杨振宁”等句,语言流畅,增强了论证的气势;结尾部分以精练而生动的语句提出号召,文采斐然,展现了小作者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