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 22:58张慧珍王莹王盼盼郑国陈开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校企

张慧珍 王莹 王盼盼 郑国 陈开宇

[摘           要]  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出现办学主体变更难、企业留人率低、课程体系构建难和学生需求难达到等方面的问题,基于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形成现代学徒制新型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办学主体;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067-03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开展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在试点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新的举措来解决。

吴海春老师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1]一文中分析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以及轮机工程专业在常规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校学习无法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同时缺乏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该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就体现在这些方面,所以对该专业学生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对上面的欠缺进行弥补。此外,文章中还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在这种新型的模式探索中,到底如何去找企业,企业的规模、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性质等都对该新模式的探索提出了挑战,找寻到合适的企业是校企共同育人的关键所在。

查阅更多的文献,普遍指出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根本所在。

一、现代学徒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一)办学主体变更难

姚文宽老师在《高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讨》一文中指出高职院校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试点中的几点问题[2],首要的就是企业办学主体不突出,也就是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构建中,校企共育人仅仅只停留在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层面,真正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3]。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要生产,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漫长的两年或三年的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方几乎没有经济利益可言,主体角色没有得到保护。实施现代学徒制,就必须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4],作为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政策,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参与了试点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变迁,从我国国情出发,也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新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国家、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从国家角度出发,实施制度变迁成本是最小的,也是受益最大的,可以节约培养学生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完成企业服务社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活跃度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虽然国家发展对高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最为强烈,有很强烈的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愿,但必须考虑国家是否具有强制所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条件。

现代学徒制参与者首先是企业。企业参与的原因中,在文化环境与传统、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很多企业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利益[5]。企业首先面临的是生存,其次是产生利益与创造收益,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企业真正更需要的是具有开拓精神和能力的创新人才来制造新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而这些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所不具备的。开拓、创新、知识成果转化等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去武装,去发明创新。目前,国家在提高企业参与度方面基本上是通过减免企业的税务负担、补贴专项经费来解决的。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也确实是可以吸引很多企业参与进来,这才是企业可以获取的利益。

现代学徒制的另一个参与者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是企业要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而职业院校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主体地位转换触及学校行政角色的转变。职业院校大都是公办性质的学校,人事管理、教师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设备以及财务报销等都有固定的机制体制和流程,如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管理模式即将面临很大的改变,把主导权交给企业,这对学校领导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在这种关系中可以得到多少益处,或者这种合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多少知名度或者社会地位影响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根本无法将教书育人摆在首位。在市场大环境下,生存是企业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独树一帜,且发展得越来越好,作为企业负责人必须要考虑。在职业院校层面,办学主体转为企业后,学校领导的主要职责是配合企业需要对学校实施管理,管理模式有可能变为公司制模式或企业模式,各部门的职责也就很明确。

(二)企业留人率低

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办学地位不突出还会导致一个现象就是留人率不高。很多试点院校在制定现代学徒制招生方式时施行的是“招生即招工,毕业就就业”的模式[6],学生的学费是企业负责;还有的企业在试点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场景,可能还得支付相应的费用,但是学生取得毕业证之后由于主客观原因会选择其他的工作。这样企业的主体权及经济效益就完全失去了保障。企业留人率低,成为合作企业的痛点所在,企业可能再也不会参与到这样的试点中。因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企业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久而久之,企业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

(三)课程体系构建难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相匹配是很困难的,很多职业院校教师毕业后直接从教,相对缺乏实践经验,所以为了配合新的课程体系职业能力目标,学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同时,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改革课程的管理模式和实施模式。最后,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改革课程的管理模式和实施模式。因此,学校虽然是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拥护者,但其作为一种崭新的职业教育制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必须充分预见,并做好心理准备。

在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前,学校要充分动员,促使学生对企业有全面的了解,以减少违约。当然,现代学徒制企业的选择很重要,企业必须是规模以上、管理规范、稳定性好、发展前景好且明晰。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凸显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体系构建困难——教师素质能力、学校的资源条件和学校的课程改革如何才能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岗位需要的实践工作经验。职业院校部分教职工是研究生或者博士一毕业就直接进入院校,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很少和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很多先进技术和最新的产品都没有亲身参与,也无法真正体验现实生产过程的工艺过程及生产实践。如果将教师放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也没有适用的政策法律法规支持这样的实践环节开展。受制于职称文件中基本课时或者基本教学条件的要求,教师只能利用暑寒假的时间参与。但是一个完整项目或产品生产周期往往是比较长的,少则半年,多则好几年,教师无法全程参与。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企业生产依据的是企业的生产标准、技能标准,或者国家的法律法规关于生产产品的标准,学校教师教学时依据的是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或者课程标准,如果涉及实训,那就是某一个实训的教学标准等,这样教学和企业标准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完全统一。

(四)学生需求难达到

实施现代学徒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诉求。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较差,文化课或者专业课知识薄弱,自我管控能力不强。多数家庭是城市普通工人和农民,期待孩子毕业后能够找到体面的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须解决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的时间比例。三年中,学生何时在学校系统地学习理论课及专业知识,何时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教学进程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需要企业和学校双重制订。在这个环节中,还需处理好职业技术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提高的关系,摆脱单纯的技术技能倾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专业理论、职业精神、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等基础上强化技术技能学习。此外,学生的意愿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否则容易导致学生违约,现代学徒制就没有完全实施。

二、现代学徒制的应对措施

面对办学主体变更难及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可以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来解决。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要考虑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权益,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模式。在刘江文老师等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落实对策》[7]中,提到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可以共同组建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团队,成员必须涵盖企业领导、技术骨干、职业院校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课老师、实训老师等。在这个团队中,首先要充分考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既要使企业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保证,也要适当听取学生的诉求,同时结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规划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技能提升。其次,实行项目制的培养模式,可以在课程体系中拿出一部分课程定制成项目化的模块,课程内容或课程知识项目化是以具体的某个工作过程开展。对企业来说,不会耽误企业的生产过程;对学校来说,专业知识及理论课的学习会更集中;对学生来说,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技能要素,按项目化课程体系来实施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提升。项目的制定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未来需要的新型人才需求重新整合课程体系,打散职业院校固有的传统课程模块,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及技能要求融入课程或者实践模块中,这样的课程模块是以企业的真实需求订制的,但是同时也要加入职业精神、职业基本素养的训练模块[8],在时间上要合理安排。再次,必须完善双师型和双导师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师队伍,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统一,同时可以将理论知识体系和国家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相统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在这个试点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给企业一些利益保障,比如减免税收或者给予适当的补贴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9]。现代学徒制选择企业合作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及企业的生产性质,一定要结合专业相关的企业来开展。在选择学生方面,要提前明确学生的身份,告知学生具体的培养模式,也要告知家长,保证在家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再签订培养协议。还要构建合适的评价体系[10],通过专门的评价组织机构对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确保诊断及改进,同时政府也要规范合同或者协议的实用性。

总之,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制度变迁,现代学徒制必须全面、实际地考虑并协调国家、企业、职业院校、学生的利益,谨慎实施,稳步推进,合理选择,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吴海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1(1):18-20.

[2]姚文宽.高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讨[J].中国商论,2021(2):190-192.

[3]王鑫,李涛涛,雷有巧,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视界,2021(27):131-132.

[4]范菊雨.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的实施性研究: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3):128-129.

[5]汪小芳,李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当代农机,2021(9):73-74.

[6]张永新.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1(19):73-74

[7]刘江文,昊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落实对策[J].时代汽车2021(3):33-34.

[8]刘友林,吳南中.校企异地背景下“远程协同”的现代学徒制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9):34-41.

[9]赵文松.中医学学校教育与学徒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220-221.

[10]范伟伟.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跟岗实习效果评价解析[J].现代园艺,2021(18):94-95.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校企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