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群 王启田 汤玮 杨经伟 申加亮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专业集群是高职教育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战略选择,其课程思政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对专业集群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目标修订及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案例)库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以便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专业集群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专业集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04-04
一、引言
专业集群是专业(群)在一定时空中通过一定的方式集结、聚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群体或群落,是广义上的专业集合或簇群。作为一种直面现代产业集群需求的、优势资源集聚的专业组织形态,专业集群能更好地顺应当前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区域聚集、集群发展的诸多优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战略选择[1],其课程思政建设也有不同于传统专业群或专业的特点。
我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主要面向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链,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六个专业,其组群逻辑如图1所示。根据产业链对人才需求的稳定性、同质性、多样化等特色,以专业集群最大化共享为前提,将专业集群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通盘考虑和研究,对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系统化、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和模式,更有利于集群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德才兼备的产业人才。
二、构建专业集群共享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和“五位一体、双线共育”的思政教育体系
在ICT产业链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包含的六个专业岗位群具有交织性和互补性,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专业课及对师资的要求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可以依托和共享同一实训体系,能够利用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复用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等。在专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以“资源最优配置、最大化共享”为出发点,根据专业集群对应的产业链岗位群要求,从顶层对专业集群内各专业的课程重新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专业集群共享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以培养能广泛适应ICT产业链就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课程体系包括集群共享的职业基础课程平台和集群部分共享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课程集群)两大部分,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平台又包括属于显性思政教育的思政教育课程模块(课程集群)及属于隐性思政教育的素质素养、公共基础和创新创业四个课程模块(课程集群),职业方向课程模块(课程集群)全部属于隐性思政教育课程,如图2所示(见文末)。
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以体现显性思政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体现隐性思政教育的素质素养课、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课和职业方向课为支撑,构建“五位一体,双线共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如图3所示。充分发掘专业集群和课程集群中的思治资源,增设课程思政相关课程及活动,既强化显性思政,又细化隐性思政,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政教育与素质素养课、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课和职业方向课的隐性思政教育相互融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双线共同育人,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三维”课程教学目标修订和课程标准建设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逐级细化、分解到课程集群和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在素质目标中突出思政德育目标。根据三维教学目标,重新制定各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以标准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教学要求和相关元素全面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2]
四、“九元融合、双群结合”的专业集群共享型课程思政资源(案例)库建设
按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专业集群课程思政目标,建设专业集群和课程集群“双群结合”的共享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案例)库。
一是以专业集群为整体,课程集群为大类,融合产业特色人文、专业特色人文、学校特色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强国、专业与产业报国、时政热点、工匠精神、信息伦理与信息安全九种元素,按照“避免重复、集群共享”的指导思想,构建“专业集群+課程集群”“双群结合”的共享型课程思政资源(案例)库。对每一大类资源再按照视频、音频、多媒体文件、文本等不同表现形式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对每个资源适用的课程集群或课程及知识点提出建议,以便于使用。[2]
二是在课中布置讨论式或探究式思政主题,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深入挖掘思政点,搜集整理思政元素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将相关资料提交到线上教学平台,课上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展示并将有代表性的资源经过整理审核后入库。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其对思政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利于思政德育“内化于心”,同时扩充了思政资源及素材的来源和渠道,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师生共建。
五、基于课程思政的“双教学设计、四课堂并重、三结合并育、双考核评价”专业集群教学改革
基本思路如图4所示。
(一)以“双教研”“双备课”支撑“双教学设计”
除了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建立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思政教研小组,通过集体开展“双备课”“双教研”等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双教学设计”。即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既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思政德育,将思政德育元素与职业素养有机穿插融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同向同行。[2]
(二)以教学方法改革支撑四课堂并重育人
课堂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对于高职教育而言,素质素养课堂、专业课程课堂、创新创业课堂和岗位实践课堂是专业学习的四种主要课堂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思政主要就是指这四类课程的课堂,它们也是实施隐性思政教育的四种主要课堂。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做到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无缝衔接,杜绝生拉硬扯、生搬硬套、填鸭式灌输,为思政而思政。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最好以相关真实案例分析为主,并辅以讲授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当然无论何时,教师本人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是所有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修养。
(三)以教学手段改革支撑三结合育人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教育已逐步步入“移动互联网+碎片化”学习时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课堂和“三微一端”等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改革,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探索、课中实施、课后拓展”相贯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课程思政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另外,课堂教学虽然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场所,但绝不是唯一场所。要做好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还必须大力组织、支持、鼓励被教育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如各种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红旅教育、技能竞赛等。亲身实践、亲自体验往往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育人效果。
(四)以考核方式改革支撑“双考核”评价
作为课程评价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有机结合体,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既要充分汲取传统课程评价、学业评价的有益因子,又要兼顾课程思政在存在形式、实施方式、成果表达等方面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必须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和综合性,创新多主体、多维度、全方位、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并实施融“思想政治素养评价和专业知识技能评价”于一体的“双考核”评价。
此外,基于课程思政的“双考核”评价改革还体现在对专业教师进行的“双考核”评价上,即既对教师进行传统的专业教学能力考核,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如表1所示的四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
六、专业集群“学校顶层规划、院系中间推动、专业集群整体设计、教学层次精准实施”“四级联动”课程思政运行保障机制
(一)学校顶层规划
课程思政涉及一系列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环节和资源、工作调度,需要从学校层面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并推动落实。首先,学校需要抽调专人成立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办公室或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中心,统筹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導系部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其次,从学校层面制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各类考核办法框架,完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载体形式与实施成效等,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再次,建立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机制,统筹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开展思想政治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强教师对形势政策的认识与了解,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最后,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着力形成可推广的课程思政经验做法。
(二)院系中间推动
院系通过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小组,通过推动相关理论研究、组织学习研讨相关思政理论、提炼总结融入方法、安排课程思政观摩课、组织师生撰写和思政教育相关的各类典型案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师课程思政“四力”教学能力考核等提高系部课程思政整体教学水平。
(三)专业集群整体设计
在学校和系部指导下,负责对专业集群课程思政统筹考虑,组织相关人员整体设计并实施本专业集群的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细落实。主要包括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三维目标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审核、课程思政资源库(案例库)的规划建设、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方案制定、实习实训场所“双文化”建设、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的选题及研究、“双教研”“双备课”具体组织实施、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示范课程规划建设等。
(四)教学层次精准实施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是课程思政最重要的环节。要在学校和系部的相关政策、规定指导下,根据专业集群的整体设计,落实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具体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具体课程集群或课程的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进行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组织实施,根据任务分工进行具体的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参与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示范课程建设等,落实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具体建设工作。
总之,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高职教育从学校层面直至教师层面各方的通力合作,大力进行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集群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聂劲松,刘春艳,聂挺.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及其治理专业化[J].现代教育管理,2021(9):106-113.
[2]崔维群,王启田,申加亮,等.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69-73.
①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年度课题“专业集群视阈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2021B099);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职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2021ZC111);2021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院校专业思政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2021170);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21ZC073)。
作者简介:崔维群(1969—),男,汉族,山东莒县人,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与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