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导读

2022-05-30 10:48李永斌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艾青白衣复活

李永斌

作家名片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他于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置身在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3年问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述性的抒情诗,是艾青把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真正融入民族生活的重要转折点,表现了他对旧世界的痛恶和批判。

《向太阳》发表于1938年,充分表现了诗人的高度热情和对光明的追求、对未来的信心。全诗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個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在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

内容简介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运动”的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早年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对“土地的忧郁”,那时国家正处于抗日战争、内忧外患时期,艾青的诗歌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壮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大气的风格,以悲愤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批评黑暗,憧憬光明。1976年,在搁笔近20年之后,他又重新拿起笔进行诗歌创作。此时的风格又升华了一步,在继续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的同时,所写的内容与思想也更为广泛、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精彩,艺术也更加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整体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比如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经典摘录一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

最后的时间。

看!

◆赏析

这首诗全文画面感十足,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艾青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勾勒描绘出一幅活泼生动的田园风景,恰到好处地运用五彩缤纷的颜料,尽情地渲染着大地上一处又一处的趣意盎然。每一个字都如同穿在金丝线上的珍珠,颗颗绚丽,恰似盛放在了玉盘当中,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紫蓝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乳液似的烟”多么让人积极向上、心旷神怡的字眼。而“乳液似的烟”更是神来之笔,不但将烟的颜色描绘了出来,更是将烟雾那种虚无缥缈的形态也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那种如瀑布般的流动感立马跃然纸上,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一样。诗人对诗歌写作技巧的把控能力使人不禁拍案叫绝。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诗人是欢呼雀跃的,因为他看到了光明终于冲破了黑暗,正义终将压倒邪恶,新事物以绝对的优势取代了旧事物。“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微黄的灯光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巨大的光明所取代,因此浑身如筛糠般打战,无声的颤音正在奏响它命尽的丧钟。诗人用了两个“看”字将此句夹在中间,正如两只眼睛一样静静地看着它是如何灭亡的。最后一个“看”字,以重复加重了藐视一切黑暗的绝对的力量,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世界万物离不开光,诗人艾青对“光”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不少诗作里,都写到了光。他对光有着深刻的理解,因为光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一切都会湮没在黑暗里。

看呐!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诗人在田野间陶醉了,而读者也在他的诗作里陶醉了。

经典摘录二

复活的土地

◎艾 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37年7月6日。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位伟大预言家揭示未来的谶语,诗中预言了中华民族奋起抗日的战争即将来临。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到敏锐的深邃思想,更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准确把握,对历史走向的深刻认识,以及对黑暗的嗤之以鼻和对光明重新到来的绝对信心。“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高亢的歌唱”“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

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复活的”指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艾青白衣复活
白衣赞歌
艾青《我爱这土地》
巨人复活转
白衣英雄
艾青来了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