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烟台市锚定构建“1+233”工作体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49.91亿元,同比增长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个、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1个、6.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9.4亿元,同口径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8个、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个、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个、2.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16.7亿美元、增长32.8%,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2280.8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概括起来讲,全市经济实现了“2个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1个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二位。“4个第三”: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持续优化政策服务供给。陆续出台“暖心30条”“服务业恢复发展22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等若干措施,全市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132.2亿元。
深入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市级领导和39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每月深入走访企业,选派1855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3139家重点企业,累计解决问题2200余个。
多举措打出促消费“组合拳”。策划惠享烟台消费年暨葡萄酒品质生活节等促消费活动36场,组织数字乡村大集等电商活动16场,统筹资金2.6亿元发放消费券,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65.2%,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全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由市级领导挂帅担任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坚持链长、链办、链主“三链”联动,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万华22个延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新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海工装备、高端铝材料、白羽肉鸡产业新入选省第四批“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上半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78.1%、22.5%、21.3%。
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积极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开辟“双碳”发展新赛道,加快推进“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载体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产业园、海阳核电二期工程暨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开工,国电投核能总部入驻烟台,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9.9%,居全省首位。以海洋强市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芝罘湾老港区退港还城,做强烟台港西港区,高效推进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新增海洋牧场面积7万亩,上半年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900亿元。
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入驻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张裕国家级葡萄酒研发中心等研发总部,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获批,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药物高研院建设进展顺利。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5%,“四新”经济投资占比70.6%。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43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42家,均居全省第三位。
建立起总投资近2万亿、年度计划投资4710亿元的投资项目库,全市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674亿元,超过预期目标442亿元;300个省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63.8亿元、投资完成率64.5%。
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力争明年6月份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东方航天港、卫星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快速建设。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潍烟、莱荣高铁建设提速推进,荣乌高速烟威段改扩建项目获批,德润、山海快速路已现雏形,蓬莱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封顶,老岚水库枢纽工程重力坝完成工程量70%。
“五大新城”建设加快起势,幸福新城完成征迁面积30.5万平方米,释放低效用地2460亩;夹河新城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布局,东峰新能源商用车落户;八角湾新城烟台哈工程研究院、国际科创中心建成,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牟平新城蓝色药谷·生命岛一期陆续封顶,年底前一批先期项目入园投产;蓬莱新城完成四大片区总体规划,万华一期、中节能万润、泰和新材、嘉信等4个新材料项目全面开工。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成效明显,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市级34个部门124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零跑腿”事项占比达到96.8%。在全省首创“扫脸办事”,应用于1.6万余件涉企事项,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50多个项目实现“四证齐发”,开工时间显著压缩。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组织16场高水平经贸活动,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80个、三类500强项目90个。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032人、同比增长25.8%。
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抢抓“一带一路”、RCEP市场机遇,发挥“五关十港”作用,在全国首创保税混金业务模式,开展全省首批“市场采购出口信用保险”试点,上半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进出口216亿元,增长27.9%。
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城市生长力持续增强、蓬勃向上。
以全球化视野规划建设城市,统筹抓好滨海黄金旅游带、夹河生态景观带保护开发,高水平规划建设海上世界、崆峒胜境等,以世界级水准打造烟台未来百年的城市会客厅和山水中轴线。
积极开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1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计划年内完成,惠及7.7万户居民。深入开展海绵城市、“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国家级试点。聚焦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制定38个专项导则,深入开展马路市场整治、公厕建设等七大攻坚行动,努力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以更大力度振兴县域经济,各区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黄渤海新区在全省率先挂牌,集中开工项目91个、总投资1356亿元;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成为山东省批复的首个县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单产、总产均增长5%以上,小麦新品种登海206、烟农1212分创全省、全国高产纪录。改造老龄苹果园36.9万亩、老劣梨园4200亩。深入实施“1+6”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7家。统筹抓好农村“五改”“五通”和城乡环卫、供水“两个一体化”工程,今年以来改造农村公路1171公里,启动18.4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完成农村改厕2914户。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13个示范片区、103个样板村创建,推动实现“产业丰美、环境秀美、乡风淳美、社会和美、生活富美”目标。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上半年完成民生支出345.4億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2.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2%。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5909个、安置上岗25856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持领先优势,启动35处公办幼儿园和30所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5.6%、普惠率达到95.4%。布局建设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5个区域疾控中心、9个标准化疾控中心,进一步提升市区两级疫情防控能力。全面兜住民生底线,将9类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再提高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953元、745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首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3%,PM2.5、PM10等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