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产业立区高质量发展

2022-05-30 21:39高睿
小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林长城区

高睿

广州市增城区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铸造创新发展的“钢筋铁骨”,同时治污攻坚,守护碧水蓝天,用生态画笔绘就幸福底色,探索林业园林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东与惠州市接壤,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黄埔区毗邻,北与从化区和龙门县接界。增城区面积1616.47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6个街道,285个行政村和7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46.63万人。

日前,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广州增城再度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两个百强榜单,分别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7位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0位,并在全市入选的城区中分别排第2和第4位。此次研究成果还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增城新塘镇位列第19位。

近年来,增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施策稳增长保增长,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增城地區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年超千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区经济总量同比增长4.8%,保持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

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

铸造创新发展的“钢筋铁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要求,积极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广州东部枢纽功能定位,以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1日,由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共同成立的“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6月26日,伴随着桩机轰鸣,国内冷冻烘焙食品领域龙头企业——立高食品总部基地项目在增城动工建设。8月30日,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增城区平行分会暨市区合作交流活动拉开帷幕,迅速汇聚起签约热潮……增城在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的发展道路上蹄疾步稳,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成绩单。

据了解,增城区重点培育“芯”“显”“车”三大特色产业,并以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突出制造业这个“牛鼻子”,创新工作机制,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全周期服务、土地高效率利用、科技高水平赋能、政务一站式服务五大行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广州东部经济新动力源和增长极。

当下,增城正围绕“芯”“显”“车”(即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三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智能家居、食品饮料三大优势产业,组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土地整备、财政金融等工作专班,集中精力抓产业谋产业,全力以赴促今年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近年来,增城先后引进了广州国显(维信诺)全柔AMOLED模组项目显示材料、超视堺第10.5代高清显示器等项目,辐射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助力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此外,芯片制造是现代工业技术领域的一大核心,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卡脖子”问题。增城聚焦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发展集成电路中技术成熟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并围绕增芯项目布局传感器产业链,加快搭建相关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引导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

在“车”产业集群方面,增城依托广本等整车生产企业、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推动整车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探索与造车新势力联动发展,积极引进电池、电机和自动驾驶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与汽车升级相适应的新型供应链,打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超千亿元产业集群。目前,增城梳理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10个重点产业,开展稳链补链强链行动,努力铸造产业发展的“钢筋铁骨”。

走进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灵活安全的机械臂按着既定轨道在运行,随时为核心部件组装做好准备,每年有超过50万台的纽恩泰热泵在这里“诞生”,运往全国各地。作为国内空气能行业的领军企业,从2003年企业创立至今,该公司已先后获得660多项专利技术,并连续10年斩获“空气能热泵行业领军品牌”称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增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引领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城开发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区委、区政府有关科技创新工作决策部署,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增城区主要科创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多项科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高企申报和科小企业入库完成率分列全市第一、第二。

据悉,2022年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达385家(2021年296家),同比增长30%,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277家)的138.90%,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预计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720家左右,同比增长27.89%。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99家(2021年583家),同比增长71.3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32家)的107.19%,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二。研发投入强度是全市正增长的四区之一:2021年增城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核定数为34.5亿元,同比增长21.5%;研发投入强度(R&D占GDP比重)为2.72%,同比提升0.05个百分点,是全市研发投入强度正增长的四个区之一,引资引智成效明显。

今年1至11月,增城区交出了一份产业立区亮眼答卷,引进产业项目11个,完成年度任务183%,百亿级项目1个,预计投资额或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优质项目5个,完成年度任务125%;推动30余个“短平快”项目入驻园区,利用载体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30个、创新创业人才66人。多项创新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增科院成功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增城区首家国家级孵化器;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增城区首个政府与高校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水电二局、中新汽车成功申报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填补增城区在高水平企业研究院上的空白。

治污攻坚守护碧水蓝天

生态画笔绘就幸福底色

行走在增江画廊,放眼望去,一只只飞鸟悠然自得,或驻足于河岸,或嬉戏于水中,或翩翩起舞,两岸沿线花木扶疏,伴随着增江河水的映衬,营造出“一江景色醉游人,两岸百花映荔乡”的美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增城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空气质量也不断改善,蓝天白云、漫天晚霞刷爆市民朋友圈,收获频频点赞。继2016年起,增城空气质量连续六年保持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增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取得良好成效。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7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3.9%,综合指数2.75,在全市11个区中排名第二。

今年5月,增城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增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增城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城还制定了《增城区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各部门和各镇街工作职责,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内容和期限,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持续深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政策先行,责任夯实。在政策保证下,增城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不断完善镇(街)、村(社区)的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为管控扬尘污染,增城重点加强了建筑工地、市政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等方面扬尘防控措施,要求全区所有在建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确保落实“六个100%”要求。同时,增城还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定路线、定区域”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管辖道路进行常态化、精细化循环路面清扫和洒水降尘作业。

今年以来,增城突出重点,抓好控源、减排等工作,打“组合拳”守护蓝天白云,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2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落实分级管理。其中包括了深化工业锅炉治理,推进7台燃生物质锅炉深度治理和72台天然气锅炉低碳燃烧升级改造;将全区74家加油站全部納入监督性监测名单并每月落实执法检查常态化;持续加大非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同时,加大“散乱污”场所整治力度,去年一年整治“散乱污”场所250家,整治率100%。增城区全力推进公交车电动化进程,持续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提高增城纯电动出租车的比例。目前,增城区已全面淘汰柴油公交车,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

增城是一座水润之城,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水域面积约126平方公里,东江北干流、增江、西福河三大河流水系蜿蜒而过,河宽5米以上的在册河涌207条,构建成全长约926公里的“城市水脉”;96座水库,总库容约1.46亿立方米。近年来,增城致力于以水为脉,还水于民,探索建立系统综合治理的治水模式,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增城已全域消灭黑臭水体,消除劣Ⅴ类河涌。自2020年至今,东江北干流国考大敦断面水质均值持续达到Ⅱ类标准,基本实现既定目标。

为深入全面地发现并整治各类涉水污染源,真正实现源头减污、源头灭污,增城建立起“党建+河长+科技”系统、流域片区系统、“厂网泵闸河”系统、农村污水系统、智慧化高效维管系统等5个系统,切实把源头减污由水到岸落到实处。其中,“党建+河长+科技”系统是以党建为引领,各级河长领治,形成人人参与治水的工作格局。共176个部门和单位累计巡河3万余人次,累计发现涉水污染源1万余宗,利用“河涌众采”小程序随手上传,区河长办跟踪解决,办结率达98%以上。“5个系统”全力推进污水防治攻坚战,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水环境质量,还进一步优化了治水工作的长效机制。

探索林业园林治理体系现代化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增城区现有林地面积(含市属国有林场)115.05万亩,森林蓄积量501.9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62%,建成区绿地率36.6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增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顺利完成全省林长制试点任务基础上高起点聚强补短,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年,增城区被评为广州市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优秀”单位。近期,增城大封门森林公园更是荣获“2022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

针对全面推行林长制,合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城区,增城区有不少亮点做法。由区委书记任区第一林长,区长任区林长,其他区委、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区副林长;设置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林长1236名林长、315名护林(绿)员、364名林(绿)管员,使林长制组织体系更加层级分明、职责明确,覆盖广泛。本年度增城16名区级林长共巡林57次,提出工作要求96条,全区各级林长共巡林约26000次,有效推动林业园林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为使林长制工作进一步落地见效,设立林长制事务中心作为区级林长制常设机构,林长制进入全面实质运行加快了“林长制”向“林长治”的转变。

其次,增城区不断创新“林长+”模式。在建立林河联动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林长+”管理模式,创立“河长+林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将水务部门、林业园林部门在执法查处领域的专业优势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监督的制度优势结合,力争取得“1+1+1>3”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实现增城水生态环境和林业园林资源永续利用。

值得关注的是,增城区首创“产业林长”机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产业林长机制的工作方案》,动员经营林地面积大于500亩或年产值高于500万的承包户或企业担任产业林长,激活森林资源潜能,打造林业产业发展新引擎。将产业林长分为荔枝、砂糖桔、油茶、南药、木材加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10类,精准做好各类产业林长支持服务工作。增城区构建行政林长与产业林长相互协调配合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园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途径,绘就美丽的城市画卷。

编辑/胡妍

猜你喜欢
林长城区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甘肃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惠民县:民间林长助力野生动物救助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吾城·吾乡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