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冷门专业”热起来

2022-05-30 10:48:04鲍南
科教新报 2022年36期
关键词:冷门天文学天文

鲍南

又到一年开学季,人们印象中的“冷门专业”天文学,却意外备受青睐。在谈及所选专业时,很多大学新生热情满满,畅谈自己“星辰大海的梦想”。

(9月16日《北京日报》)我国天文学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相关专业长期招生难、就业难。但随着中国科技力量显著提升,航天成果的井喷带动天文话题在全社会升温,也产生了庞大的人才需求。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也让天文望远镜等专业器材走入寻常百姓家,给大量孩子种下“仰望星空”的种子。多重有利因素助推下,从1999年至2020年,国内几乎平均每年增加一所高校成立天文系,毕业生们也大多实现了对口就业。

其实不仅天文学,这些年,从“寒门学子钟芳蓉报考古学”,到“古生物专业的毕业照只有一个人”,不少“冷门专业”相关新闻引发了广泛讨论。平心而论,一些专业之所以“冷”,很多时候是因为领域相对枯燥、培养时间长、就业门槛高,不过,这反过来也意味着,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有限的学生身上,更容易产生“小而精”和“小而美”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许多将冷门专业选为第一志愿的孩子,坦言自己是“心之所至”,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无疑更能培养出强大的专业能力。

专业本不分冷热,学问更没有高低。事实上,很多学科不仅不是所谓的“无用之学”,有些甚至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如果这些专业因为关注度不高,或無法迅速在社会上“变现”而无人问津,才是值得警惕的大问题。从争议声中不难发现,公众对很多专业的隔膜也是刻板印象导致的,需要各界合力进行疏导,把莘莘学子心底的那份兴趣激发出来。比如,樊锦诗扎根敦煌的事迹广为报道,在学子中产生了巨大榜样效应;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令历史、文博“活”了起来,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再比如,数学、哲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纳入“强基计划”,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冷门专业热起来,是好的开始。为深耕专业、执着坚守创造条件、提供阳光,更多梦想就有拔节生长的可能。

猜你喜欢
冷门天文学天文
天文动手做/中国古天文系列 三星在天、在隅、在户
军事文摘(2024年4期)2024-01-09 09:08:34
冷门继续
环球时报(2022-11-28)2022-11-28 19:25:25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6
天文篇
圣斗士与古代天文学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动物“冷知识”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学生天地(2016年31期)2016-04-16 05:16:00
现代天文学之传奇
天文知识普及
视野(2012年2期)2012-07-26 02: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