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导读

2022-05-30 10:48何顺飞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鲁迅子女生命

何顺飞

作家名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在早年间曾赴日本公费留学,于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笔名。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微妙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中表现出来的,使他的小说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鲁迅的散文常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温暖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如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最能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应首推他的杂文。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痕迹,同时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内容简介

《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入了他在1907~1925年间所作论文和杂感等24篇,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这些杂文艺术特色鲜明——气势跌宕,层层深入,收放自如。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展现了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鲁迅之所以要出版这些旧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

经典摘录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而且也都有做祖宗的希望,所差只在一个时间。为想省却许多麻烦起见,我们便该无须客气,尽可先行占住了上风,摆出父亲的尊严,谈谈我们和我们子女的事。不但将来着手实行,可以减少困难,在中国也顺理成章,免得“圣人之徒”听了害怕,总算是一举两得之至的事了。所以说,“我们怎样做父亲。”

论到解放子女,本是极平常的事,当然不必有什么讨论。但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譬如早晨听到乌鸦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却总须颓唐半天。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極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生命的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高下,现在可以不论。单照常识判断,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紧的自然是生命。因为生物之所以为生物,全在有这生命,否则失了生物的意义。生物为保存生命起见,具有种种本能,最显著的是食欲。因有食欲才摄取食品,因有食品才发生温热,保存了生命。

生命何以必须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个体既然免不了死亡,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走这路须有一种内的努力,有如单细胞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繁复,无脊椎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发生脊椎。所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但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又恰恰与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牺牲,自己无力生存,却苛责后者又来专做他的牺牲,毁灭了一切发展本身的能力。

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选自《坟》,有删改)

赏析

这篇文章是鲁迅针对封建宗法社会的旧家庭关系的弊端而发的。新时代应该有新的家庭关系,因此,他开宗明义就讲,“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其理由是,做父亲的“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父母与子女间最关键的是“爱”,有了爱才有亲切的抚养、关怀、教育,使之健康成长。父母与子女之间解除了强制的封建管束,矛盾减少,关系自然更融洽了。这种良好的家庭关系,正是新时代的需要。因此,他提倡:“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这才是现在做父亲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篇在当时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文章,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紧紧围绕着冲破旧的家庭观念,建立新的家庭观念;以“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题目,主旨明确,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很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鲁迅子女生命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鲁迅,好可爱一爹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鲁迅《自嘲》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