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季惟
信件总是承载着人们的心意,穿越时光,漂洋过海,带来温暖和欣慰。信件承载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深厚的情谊。我曾有幸成为一名传信人,传递两位八旬老人的信件,从中感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感动。
2016年5月,我准备出发去北京工作,行前向外公道别。外公从胸口的衣袋里掏出纸笔,用刚劲的行书写下一行字:“季惟,外公托你办件事,行吗?”外公前几年因病把声带拿掉了,靠纸笔和我们交流。
外公是个了不起的人。听爸爸讲,外公18岁当兵,曾在河南信阳炮校学习,转业后被分配到蒲圻县人民武装部工作。
看着外公信任的眼神,我立马答应下来。外公立刻拿出一堆用牛皮纸包裹的信件。“请你帮我在北京寻找我的老首长,信件的地址不对。”这些信件都是被邮政退回来的,我很纳闷:以前都有通信,为什么只有这两年的退回来了呢?外公把家乡的茶叶递给我,反复叮嘱我,找到老首长后要把这份心意送上。看似薄薄的几页书信和茶叶,我提在手中却觉得沉甸甸的。
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外公的老首长。原来他换了地址,但是外公不知情,通信因此中断。老首长的大儿子张叔叔十分热情地邀请我去看望老首长,我立马答应了。
到老首长家中时,他正坐在沙发上,沙发上方挂着一幅行书,上面写着“宽仁厚德”四个字。老首长的小儿子对他说:“爸,这是徐荣格的外孙女。”老首长一把抓住我的手,轻轻拍了几下,眼睛里泛着泪光。原来,他也不能說话了。
我拿出外公的信件和茶叶:“这是我外公托我送给您的,这几个月来,我满北京找,可算找到了!”“我父亲原来和徐叔叔通信很久了,这两年都没有通信了,多亏了你,姑娘。”老首长的小儿子说。“你外公那时候很年轻,听我父亲说他正好是徐叔叔的入党介绍人呢!”张叔叔笑着说。“真心邀请徐叔叔来北京和我父亲一聚!”老首长的小儿子说完,老首长微笑着看着我。
老首长把一叠信件慢慢打开,里面除了信件还有外公写的诗,其中一首叫《人生开始时》:
黑夜里沙沙声响,公路上尘土飞扬,
专选恶劣时辰,将我们摔打,
花园沙子路,磨破军鞋一双双,
五月去军校信阳,操练项目更多名堂,
天天摸爬滚打,春夏秋冬没穿过干衣裳,
老兵说我愿去真打,不像现在累成这样,
全军军校一百一十一所,毛主席一句话,
将我又转去洛阳,巧遇全军备战忙,
一批批学员血气方刚,
充实一军准备打仗,
商丘就是战场,
天天假设在打仗,
一级战备虽然时间不长,
五脏六腑准备停当,
只等下令奔战场!
从老首长家走出来,我心情舒畅,倍受鼓舞。赤壁与北京相隔1200多公里,两位老人的故事距现在已有60多年,但这份爱国之情没有因为距离之远、时间之久有半分减少,而是在与日俱增。
千里传信,既是传递,更是传承。穿越南北的距离,跨越两辈人的时光,薄薄的信件传承着伟大的家国情,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