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 李俊霞
【摘 要】高质量财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反映,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力基础。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高质量财源建设成为解决财政形势问题的首要任务。论文在对宜宾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摸清财源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短板,试图探索高质量财源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财源建设;高质量;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2.7;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5-0160-03
1 引言
财源建设,是一个经济学范畴,通常指一级政府根据多种财源构成的分析,进行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财政效益的一种建设行为。财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扶持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最终形成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经济和财政的良性互动。本课题研究的财源建设,更多倾向于对财政收入来源建设。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那么这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越高,其财政收入的总额也会相对较多。同时,财政收入是衡量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财政可以通过调整支出方向来调节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2 财源建设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2.1 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分析
2.1.1 建立模型
通过绘制散点图可以观察到2000-2021年宜宾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即随着GDP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并且拟合得较好。根据2000-2021年宜宾市财政收入数据和GDP数据建立模型如下:
Yi=C+β1Xi+μi
其中,Yi表示宜宾市第i年的财政收入,C表示截距项,β1表示线性趋势项系数,Xi表示宜宾市第i年的经济增长(以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μi表示随机干扰项。研究数据跨度为2000-2021年宜宾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数据。利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可得二者关系如下:
Yi=-46.135 317 528 1+0.177 734 677 721×Xi
具体回归结果如图1所示。从回归结果看,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都很显著,并且相应的概率值Prob.<0.001,因此,至少在99.99%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常数项以及Xi系数的估计值都显著的不为零。回归方程可决系数R2=0.96,说明模型拟合很好,表明财政收入变化的96%可由GDP来解释。变量Xi系数估计值为0.177 7,说明当GDP增加1亿元时,财政收入将增加1 777万元。
2.1.2 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对序列Xi和Yi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1可知,财政收入Yi和地区生产总值Xi存在单位根,二者的一阶差分依然存在单位根,而二阶差分形式二者均不存在单位根,也即平稳。财政收入Yi与地区生产总值Xi是二阶单整。
2.1.3 协整检验
对序列Xi和Yi进行协整检验。Xi和Yi都存在单位根,对其进行取对数后,提取残差再次进行ADF检验(见表2)。
由表2可知,财政收入Yi与地区生产总值Xi在1%、5%、10%水平之下都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协整关系的,表明宜宾市财政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1.4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财政收入Yi与地区生产总值Xi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二者是否为引起对方变化的因素(见表3),可以看出,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引起财政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财政收入并不是引起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2.2 财政收入与GDP弹性分析
将宜宾市2000-2021年财政收入Yi与地区生产总值Xi的数据取自然对数,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財政收入对GDP的弹性,可得二者关系如下:
lnYi=-7.257 427 229 94+1.408 235 067 91×lnXi
具体回归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拟合非常好,财政收入增长率变化的98%可由GDP增长率的变化来解释。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可带动财政收入增长1.41个百分点,说明宜宾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GDP增长速度,并且可以很好地解释宜宾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
2.3 结论
经济发展是影响财政总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宜宾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宜宾市GDP是引起财政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财政收入增长在长期趋势中快于经济增长;在税收制度既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税收收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更加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3 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财政投入收益不高
近年来,全市财政在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扶持产业发展、培植新兴财源方面等投入较大,据统计,2017-2021年全市财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59亿元,年均增长24.5%,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 191亿元,年均增长23.7%,产生地方税收589亿元(剔除五粮液贡献税收后384亿元),年均增长16.2%,获得土地基金收入920亿元,年均增长37.8%。财政投入在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由于部分项目投入粗放,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期,叠加执行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和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还未形成税收规模,在短期内财政投入资金回流不明显、收益不高。
3.2 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偏高
2021年土地基金收入231.62亿元,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重达96.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2.2%,占财政收入的44.66%,其中有6个县(区)土地基金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高于50%。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偏高,会导致财政收入容易受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形势影响而剧烈波动,抗风险能力弱,且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会限制财政收入的持续性。
3.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较低
宜宾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18年的66.43%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61.24%;2021年宜宾市税占比全省排名第9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62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税占比有6个县(区)低于60%,有4个县(区)低于50%,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3.4 县(区)骨干税源缺乏
各县(区)财政收入总量差距大、质量参差不齐,2021年总量最大的三江新区与最小的长宁县相差62.75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最高的三江新区(79.3%)与最小的长宁县(30.6%)相差48.7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县(区)缺乏稳定骨干税源,或骨干税源还处于培育期,贡献税收规模较小。
4 高质量财源建设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优化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财源建设政府调控力
第一,构建领导主抓、部门主责的财源建设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原则,建议在市委财经委下设立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财源建设工作,指导协调处理全市财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全市财源建设健康发展。第二,优化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关系,研究现有扩权县体制下市县共建共享新机制,研究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三江新区与其他区县协同招商、发展总部经济和飞地园区的跨区域合作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支持三江新区与各区县合作共赢。第三,建立发展财政投入回流机制。一是对既有项目、产业政策研判和评价,优化财政投入和退出机制,让既有投入尽快见效,为财政投入形成资金回流或收益;二是采取基金招商、股权投资等方式,大力引进带动性强、税收贡献大的产业和项目实施重点培育,在未来5~10年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实现财政中长期平衡。
4.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骨干财源,激发高质量财源建设引擎源动力
第一,推进工业“提扩增”,夯实壮大支柱财源。一是筑本强基提质。发挥宜宾市作为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在与成渝双核产业错位协同、互补配套的重要作用,通过壮大市场主体,建强产业园区,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逐步建立起稳固强大的工业财源体系。二是加强梯度培育扩量。在“5+1”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加快布局形成一批结构优、体量大、配套好、带动强的“雁阵”标杆企业,加快培育“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三要激发动能增效。做大做强五粮液白酒、丝丽雅纤维、“宜宾茶”“宜宾竹”“宜宾纸”等传统优势品牌。第二,提质培优现代服务业,培植壮大优质财源。一是创新以数字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金融经济等高附加值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区域优质财源集群;二是培优成长性服务业,重点培植一批以科技服务、人力资源、医疗康养、社区服务等优质财源产业;三是打造服务业品牌。强化品牌培育意识,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充分挖掘现代服务业税源潜力。第三,推进农业现代化,挖掘壮大特色财源。一是充分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乡村产业;二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农业产业向后端延伸,实现价值链上产品增值;三是发展农业融合经济,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从源头挖掘农业特色财源。
4.3 坚持科创招商引才,培育新兴财源,打造高质量财源建设核心竞争力
第一,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采用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创新券、创业担保贷款补贴、政府采购等途径,落实好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以四川时代、极米科技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企业,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第二,聚焦产业核心技术,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托科技创新平台优势,研发推广产品新技术、新品种,聚焦关键共性技术、重大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引导骨干企业围绕智能终端、节能环保、动力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进行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财源培育核心竞争力。第三,涵养培育新兴财源,打造招商引资“新引擎”。一是加强产教融合,招引“飞地人才”来宜创业;二是以高质量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为载体,探索国别园区、飞地园区建设模式,积极拓展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加大新兴财源引入力度,强化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和关联产业招引。
4.4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夯实基础财源,培育高质量财源建设内生驱动力
第一,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县域经济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以“产业聚集、项目支撑、链式配套、错位发展”的理念,以转型提质、培育载体、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为方向,推动县域经济优质跨越发展。第二,提升县域经济错位发展能级。立足资源优势,探索实施“飞地经济”模式,共建共享,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逐步培育“亿元税收”县域支柱企业梯队。建议加快页岩气产业发展,争取在宜宾注册天然气(页岩气)开采的独立法人公司,促进天然气(页岩气)开采经济税收落地,确保资源向税源、税源向税收转化。
4.5 实施智慧税收治理,挖掘潜在财源,保障高质量财源建设持续发展力
第一,加强重点税源管控。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科学的税源监控网络,延伸涉税信息链条,探索“供应链税收”征管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事前监管、标本兼治的治税工作新局面。第二,提升潜在财源贡献能力。一是重点挖掘隐藏在场景经济、体验经济、绿建经济、夜间经济等城市新經济形态下的隐性优质财源;二是着力激活国有“三资”,着重对页岩气、河道砂石、探矿采矿权等国有资源实施规范化运营,将零散资源整合为现实财源。
4.6 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能,构筑高质量财源建设宏观支撑力
第一,政策评估协同配套。对近年来中省出台的减税降费、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营商环境政策进行集中梳理和全面评估,关注政策对全市财政经济发展的长远拉动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和推进落实工作。第二,突破限制改革创新。探索制定“多规合一”等地方性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提供“主动一站式”服务,倡导“免申即享”惠企模式。
4.7 积极对上争取政策,拓展资金渠道,构筑高质量财源建设资源聚合力
第一,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动态了解、预研预判中央省级政策及预算安排情况,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长江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主动对接。第二,合理争取债券资金。进一步创新园区建设、民生保障等专项债券,精准对接国家和四川省重大发展战略,切实提高项目储备质量,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第三,积极争取改革政策。提前研判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精神和导向,梳理出我市对上争取的责任清单和项目清单,积极向省上汇报争取有利于我市的改革政策,为财源建设提前做好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