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旧时通信不发达,却有高质量的朋友圈。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是场景化的,闻得到茶香的氤氲旖旎,听得到语言的抑扬顿挫,看得到表情的神采飞扬。而网络朋友圈带给人们的感受不是这样的,即使同在一个办公室里,大家也会选择通过聊天工具交流,抹去了声情并茂。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家精妙地隐藏着,尽量让自己不露声色。
沟通是人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求,只有通过相互的交流,才能相互影响、相互了解,进而实现行动上的协调一致。我老家是个有近千人的山村,傍晚时村口总会陆陆续续地聚集几十号人,有人中途离开,有人临时加入。我回老家,总会在村口坐坐,听乡亲们讲讲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长里短,欢笑声语,非常有趣。
现在我们越来越脱离“亲耳听到,亲眼看到”,总是通过支离破碎的网上文字和各种“脑补”,把對一个人的印象拼凑起来。通过这个人在朋友圈里晒出的照片、文章或是工作群里的发言,揣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以为这就是对他全方位的了解,其实这完全不是。见面交流也许略显笨拙,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情感和信任的最高效方式。一些有思想、有能力的同事,如果长时间限于网上的文字交流,而没有面对面地进行语言的碰撞,那么将失去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机会,也失去了相互的信任感和情感联系。因为你无法从他们的真实语气、动作表情等细节中发现问题所在。
技术不过是一种工具,在线上为别人点上一万个赞,还不如线下见上一面。面对面地坐下来聊聊天,所得到的感受更丰富、真实和精彩。
(摘自《莫愁·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