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小贴士: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世界读书日的目的之一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豆苗儿们,有书陪伴的童年是幸福的。书应该怎样读呢?下面的内容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古代名人读书心得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出自陈寿《三国志》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学者董遇给出了答案:读书要抓紧时间,统筹好时间,岁之余、日之余、时之余,总能找到读书的时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文不会写?听听唐朝诗人杜甫的建议:书读得多了,写起文章方可下笔敏捷,得心应手,有如神助。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书读完了就可以了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告诉我们: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必须亲自实践。
忆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帶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咬着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摘编自《小学生冰心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