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

2022-05-30 10:48:04冯芬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环节信息技术

冯芬

社会环境的变化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的进程。在整体教学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能力一旦与教学要求与任务脱节,就容易造成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当前环境下教师要紧跟新的教学要求,结合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的导入、阅读、拓展等环节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不仅承担着学科教育的任务,而且是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领域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当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面临教学环境整体变化的挑战,还要应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策略等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就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矛盾,进而出现问题,影响教学的效果。而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受到整体趋势的影响也开始了广泛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但现实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备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也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充分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所以在过度追求语文课堂创新的情况下出现了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就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新教学要求与教师教学手段的矛盾。在当前的网络科技环境下,一方面学生有了更加广阔丰富的信息接触途径,因此相比过去的学生有了更加丰富的生活知识积累,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问题和疑惑。而学生的这种疑惑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提出就需要教师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程的情况下予以解答。另一方面,新环境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重点对学生的逻辑与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强化。这两方面都意味着当前教师所习惯和沿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实现其目的和要求。

二、当前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应用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等特点,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建立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趋于表面的玩乐心态。使用的策略为:第一,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将图画、视频与文字结合,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成具象性强的视频音频,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建立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可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山居秋暝》古诗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古诗中的意境与景物复杂,单靠讲解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此借助信息技术,以动画形式创建意境,帮助学生将山竹、清泉、明月、姑娘等情境引入脑海,并建立秋雨初晴后,山村中美丽风光与村民的淳朴模样印入眼前,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效果更明显。第二,扩展教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对象知识储备少,阅历也少,所以使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内容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感性材料,扩展知识,引发思考,以此提升教学兴趣。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动机推动小学生内部力量前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的學习动机主要体现在:在内心中建立学习语文的意识,并爱上了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在此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就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做到:第一,借助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信息技术的使用可实现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继而在真实的环境中欣赏文学艺术,在感受魅力的同时爱上语文。第二,适当启发引导,借助信息技术中的电教优势,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与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与生动的教学资源,让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唤醒认知动机。

第三,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潜能,增强艺术思维、品味能力等,继而增强学习动机。

最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但有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还要能够运用到写作中,而学生是否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就要先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习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不但要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学前的预习,做到认真思考;课中能够认真听讲,快速吸收知识;课后经常复习,此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关。对于此,学生可以借助学习平台,在每节课之前都做好生字的预习,完成预习学习单,必要的时候还要借助网络搜集学习资料,提前为课中学习做好准备。学生还要借助信息技术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教师为其提供适合的课文诵读课件,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建立语文语感。在写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为其他同学的创作提供写作素材。还可借助平台展示作文,全班交流修改作文。以此改变了传统枯燥的写作评价,让学生的作文思考、写作、修改更加完善。课后复习之前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然后在微信上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将课下遇到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交流,帮助解答,辅助学生达到高效复习的效果。学生自己也可使用点读机、识字APP等设备进行课后的书写与朗读训练。教师与家长要注意学生自主使用信息技术的次数,防止因为滥用产生不良后果,只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提升学习理智。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语文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的环节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导入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影响着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关系到其对后续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导入环节的风格也决定了整节课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氛围。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实现高质量的教学,首先要从导入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做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也应该从导入的环节入手。

一般来说,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大多通过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或者是知识竞答活动在导入环节展开,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作用。在当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在导入环节中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丰富游戏以及竞答活动的展现形式之外,还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在创设知识导入型的情景故事。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或者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或者是兴趣爱好相关的情境片段,以视频或者是动态课件的方式加以展现。学生在感受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能够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够培养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导入。微课视频是在当前环境下新兴的一种趣味性强,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或者是针对该部分内容的微课视频进行播放,以此来完成教学的导入。在语文的课堂导入环节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强化导入活动的效果,还能够丰富导入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对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1.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体现在导入环节,还可以体现在课堂的阅读教学环节中。实际上,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阅读的主题探究课堂模式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开展主题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和教师给出的探究任务自主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到网络设备的限制而不得不整体进行一些必要教学视频的播放,导致了部分学生课堂时间的浪费,也不利于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接收教师给出的基础知识讲解视频、课件以及探究任务等文件,然后根据本组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在探究中的现实需求来选择各自需要的文件和视频进行播放,完成自主性的学习。

例如,在针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文章涉及到的不同动物尾巴的形状以及动物特殊的生活习性等背景知识和文章内容结构讲解的微课视频、课件等基础性的资料通过计算机发送给学生个人。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于动物知识的积累来选择适当的文件进行学习,查漏补缺。而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及时提供给教师,由教师给出详细的解释和答案。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班级内进行整体讲解时影响其他小组的自主学习进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计算机对每个小组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每一个小组探究方向的正确,以及整体进度不至于脱节,保持语文阅读课堂的整体节奏。所以,这种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主题探究课堂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这一模式成为现实,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做出贡献,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课堂拓展。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拓展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拓展活动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丰富拓展活动的开展形式。具体来说,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设计开展拓展活动一般按照两个思路和方向。一是德育渗透的素质拓展活动,二则是能力强化的实践拓展活动。针对素质拓展活动而言,教师一般需要结合教材的单元主题或者是阅读文章的内容来确定素质拓展的方向与主题,然后通过小故事,情境体验活动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使故事展示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進而强化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例如,在进行《将相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朗读或者舞台短剧等情景体验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朗读或者表演的背景环境,增强情境的真实性。而针对实践拓展活动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方便教师在不具备实地参观或者参与的情况下借助于网络、数字化手段参与实践。例如,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参观、当地传统习俗体验等实践活动。在实地活动受到限制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参观数字图书馆或者是远程网络连线等方式来组织实践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拓展活动环节能够进一步丰富拓展活动的组织参与方式,促使小学生获得更多参与拓展活动的机会,也更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手段,更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环节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