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峰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耐力和自控能力,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这种情绪甚至会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以至于成为小学生学习的负担。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简单乏味,课堂气氛相对低落,也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恶化。“双减”政策的出台,提出了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教学理念,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多方面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直观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一、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促进增效减负
小学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施新的教学形式、增效减负的关键。然而,由于应试教学和经验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化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优化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造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人饰演廉颇,一人饰演蔺相如,其他学生组成两个护送的队伍。教师一边讲解故事背景,一边指导饰演不同角色的小学生进行独白,将文言文内容转化为白话文的形式,然后进行表达。在这样一个角色扮演的场景中,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到蔺相如勇敢大度、诚实负责等优良品质,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学到了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二、丰富授课形式,提升授课质量
授课形式的丰富是实现增效减负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教学、游戏化教学、小组讨论教学以及家校共育等方式来进行,这样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知识的理解。
在更新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由于《岳阳楼记》是一篇抒情散文,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人文底蕴有所欠缺,还无法真正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态度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借用多媒体信息设备,播放有关宋朝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政治主张等。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认识。然后,教师再详细讲解《岳阳楼记》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说说自己对于整篇文章的看法和认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古代还有哪些忧国忧民的人物、故事,现代人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等等。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直观的视频画面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并结合文中内容解释学生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感情,从而实现增效的目的。
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合理布置作业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往往会安排摘录、抄书等作业,而且作业的数量会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对于完成语文作业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不利于提高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面对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家庭作业的形式,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效果。例如口语交际类的作业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主题内容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讨论,如“学生该不该参加课外辅导?”“父母可不可以干涉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以此鼓励学生与家长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和家长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阶段,在“双减”政策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信息教育等方式来开展教学,布置合理高效的家庭作业,在降低学生的负担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