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批上海名店迁京背后

2022-05-30 10:48:04萧婷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来京名店尼赫鲁

“红帮裁缝”为新中国挽回面子

1956年初春,印度新任驻华大使小尼赫鲁一纸“投诉信”递到了外交部,“投诉”在北京生活太不方便。这已经不是外交部第一次接到类似的投诉了。当时,北京的服务业仅有两万多家,其中一半是饮食业。鸡毛小店、通铺大炕、食品担子、剃头挑子和提篮叫卖的串街小贩,支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挽回影响,外交部派人陪小尼赫鲁专程到上海改西服。清嘉庆年间,上海就有专门的西服店。当年国人称外国人为“红毛”,为“红毛”做衣服的裁缝就被称为“红帮裁缝”。上海市政府特意找到有“西服圣手”之称的余元芳为小尼赫鲁改衣。余师傅不负众望,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把西服改好了。

小尼赫鲁非常满意,当场要余师傅再做一套,并且为他的妻子、儿子、兄弟、岳父也都各做一套。后来,小尼赫鲁在给外交部的表扬信中说,他到过很多国家,也买过很多西服,但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舒适、挺括的。

“红帮裁缝”为新中国挽回了面子,1956年为了“繁荣首都服务行业”,中央决定迁上海名店进京。

“北京是首都啊,谁不愿意来?”

接到中央指示后,北京市政府马上责成北京市第二商业局与上海市第一商业局接洽,研究上海服装店迁京事宜。经过明查暗访,北京方面开列了包括“鸿霞”“造寸”“万国”“波纬”“雷蒙”“蓝天”等在内的21家服装店的名单。这些都是上海一流的服装店。

当时,北京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北京方面不但负担上海来京人员的路费、提供来京后的住宿,而且保证来京人员原有工资不变,家属一年之内全部调入北京。

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红帮裁缝”踊跃报名。仅仅一周之后,21家上海服装店、208名从业人员,分两批乘着火车浩浩荡荡来到北京。

服装业迁京后,理发、照相、洗染、餐饮等行业也陆续来京。

上海师傅受热捧

上海迁京店铺开张后,在北京市民中掀起了不小的轰动。“四联”理发店刚刚开业的时候,每天早上开门之前门口都会排起大队。有一年临近春节他们更是早上五点钟就营业,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两点才下班。距离“四联”不遠的中国照相馆也同样火爆。

上海名店不但带来了高超的手艺,还带来了很多上海独有的经营理念。(摘自《看历史》 萧婷/文)

猜你喜欢
来京名店尼赫鲁
中国航天基金会邀请钱学森书屋管理人员来京参观学习
军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10 07:19:58
“小亲戚”来京,踏出玉泉游学新足迹
军事文摘(2019年18期)2019-09-25 08:08:58
莫迪想动“尼赫鲁”,辛格急了
环球时报(2018-08-28)2018-08-28 06:11:58
极致的影音享受 走访“中环亚洲高级影音”香港壹号广场13楼名店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理论观察(2018年2期)2018-05-08 11:23:32
10万来京务工人员 如何融入企业共同体
我们时代的尼赫鲁
世界知识(2016年3期)2016-02-25 08:15:12
香港12月的优惠特色
时尚北京(2016年1期)2016-01-12 04:04:32
东荟城名店仓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24:23
印媒称莫迪冷落尼赫鲁诞辰
环球时报(2014-10-10)2014-10-10 08: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