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计量与主题知识图谱分析

2022-05-30 13:54丁瑶李玲张杰龙
知识管理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知识图谱课程思政

丁瑶 李玲 张杰龙

摘要:[目的/意义]分析和总结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现状,为把握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17-2021年本科院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946篇课程思政领域文献数据为样本,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规范处理,并结合对文献内容的阅读研判,将课程思政领域文献划分为认知论、方法论、实践论三大研究类型和理论阐释、思政元素、教学体系、专业思政、课堂教学、师资队伍、评价体系、规划实施八大研究主题,运用文献计量法和VOSviewer软件进一步分析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趋势及各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的特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研究在总体上具有结合专业特色、大思政为内核、强调协同育人三方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应把握特色化趋势、立足大思政格局、发挥协同优势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领域分析

分类号:G250; G641

引用格式:丁瑶, 李玲, 张杰龙. 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计量与主题知识图谱分析[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22, 7(5): 549-561[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314/.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为了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现所有教师、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1],提出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这是“课程思政”首次出现在国家官方文件中。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进一步强调课程思政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对高校课程思政的落实进行更加细化的指导。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界研究的新热点,相关研究论文不断涌现,提供了可供深入分析的文献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拟通过情报学视角解读课程思政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对规范化处理后的样本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呈现,并结合对文献内容的阅读研判,从研究趋势、研究类型、研究主题3个维度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发展与现状,总结课程思政研究特征,以期为本科高校找准课程思政实践和研究的发力点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22年2月1日,以TKA=“课程思政”为检索式进行专业检索,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文献,期刊来源限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共检索到截止2021年底发表的1 475篇文献。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优化文献合集:①剔除期刊导语、专栏引言、报告摘要等类型文献;②为聚焦研究主题,根据教育部本科院校名单去除非本科院校发表的文献。最终筛选出用于分析的样本文献共946篇。

2.2  数据处理

借助Python编程和人工判读,对样本文献进行以下处理:

(1)同义关键词合并与清洗。使用编辑距离算法对样本文献中的近似关键词进行初步分类,再通过人工筛选进一步优化分类结果,形成课程思政领域同义关键词表。依据该词表对样本文献的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对合并后重复出现在同一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去重,为后续主题分析提供规范的数据基础。

(2)文献研究类型划分。借用哲学原理中的方法论、认知论与实践论划分课程思政文献研究类型(见表1)。简单来说,认知论是指如何认识问题,方法论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论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笔者认为课程思政的“认知论”研究侧重于解读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方法论”研究侧重于探索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和建设方法,“实践论”研究侧重于在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或者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人工判读文献的标题、摘要,将样本文献分属到其对应的研究类型,同一文献可以分属于不同细分类型,并在各细分类型中分别计算。

(3)文献研究主题划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目标导向和基本规范,要想找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施的关键点,还需要将研究文献结合《指导纲要》进一步分析。因此笔者依据《指导纲要》将课程思政研究划分为理论阐释、思政元素、教学体系、专业思政、课堂教学、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和规划实施8个研究主题(见表2)。将规范后明确指向某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归属到对应主题中,依据文献关键词所属分类确定文献的研究主题,同一文献可以分属于不同研究主题,并在各研究主题中分别计算。

3  课程思政研究趋势分析

对样本文献的年累计发文数、年累计关键词数和年新增发文数、年新增关键词数进行统计(见图1),课程思政研究文献最早出现于2017年,总体来看各指标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依据指标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将课程思政的研究发展趋势划为萌芽期和成长期两个阶段。

萌芽期(2017-2019年):2017年,高德毅、宗爱东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期刊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4]一文,是学术界首次明确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的研究[5]。在这一时期,课程思政尚属于高校教育改革研究领域中的新概念,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2018-2019年,随着一系列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文件出台,课程思政逐渐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引发研究热潮,研究成果初具规模。在课程思政研究的萌芽期,关键词数的累计量和新增量均大于文献数,说明这一阶段课程思政研究主题具有多样化特征,且主题更新速度较快,课程思政研究范围在持续拓宽。

成长期(2020年-):2020年起,课程思政研究文献数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研究热度持续攀升,2020年及2021年的新增文献数均呈倍数增长,仅2021年课程思政领域的新增文献数(519篇)就已超过2017-2021年文献累计总数(946篇)的一半。而相较于文献数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课程思政研究关键词数的增长则逐渐减缓,由此可见,虽然课程思政研究内容仍在继续丰富,但已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研究范围,即从发散研究到“有的放矢”。

4  课程思政研究类型分析

各类型课程思政研究文献的数量及占比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方法论的文献数量最多(60%),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流类型;实践论的文献数量次之(35%),可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铺展开且总结出一批实践成果;认知论的文献数量最少(13%),说明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各细分类型样本文献在不同年份的篇数占比见图2,不同类型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4.1  认知论:研究主题集中,理论与时俱进

课程思政认知论研究的占比在逐年降低,学者们对理论研究的关注逐渐有所转移。在认知论研究中,普遍认知论的文献篇数在历年均占较大比例,普遍认知论研究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概念辨析,而作为新兴概念,各位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的定义各有不同,有基于课程观[6]、思政观[7]、改革观[8]等的不同解读,围绕课程思政开展的理论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是从文献数量占比增长情况来看,2021年普遍认知论的文献占比有明显的下降,而特殊认知论文献占比则大幅增长。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广泛普及,研究者们或将更加关注如何把课程思政理论融入到具体专业教学理念中,结合具体专业特色解读课程思政,如外语[9-10]、体育[11-12]、新闻传播[13]等专业均有相关理论研究,指导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

4.2  方法论:契合共性需求,重视个性发展

课程思政方法论研究占比始终稳定在50%以上,是学者们更倾向选择的研究类型。在方法论研究中,共性方法论文献数量在前期占比较大,这一类型的研究从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原则[14]、实施路径[15]、体系构建[16]、关键要素[17]等多方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整体方向,讨论可以普遍适用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契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共性需求。而自2020年起,个性方法论研究数量占比逐渐超越共性方法论,个性方法论研究有助于把握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趋势,引导理工类[18-19]、农林类[20-21]、财经类[22-23]等不同类型的院校、专业,依据其所在地域特色、所属办学类型和学科特点,科学制定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更有效地指导课程思政改革的落地。

4.3  实践论:聚焦具体课程,兼具宏观视野

课程思政实践论研究占比逐年增加,逐渐引发学者们更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论研究中,前期宏观实践论研究较多,着重于探讨课程思政在院校[24-25]、专业[26-27]层面的实施。而后期微观实践论研究占比则快速增长,远高出宏观实践论研究占比。微观实践主要针对某一具体课程,相较宏观实践而言,更容易开展落实,总结成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实践研究倾向于探索如何将思政理念融入如学术英语[28]、预防医学[29]、配位化学[30]等具体课堂的教学设计,而较少讨论如何自上而下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得宏观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减少,两类研究数量之间出现较大差距。

5  课程思政研究主题分析

课程思政主题划分及文献数见表4。总体来看,专业思政主题研究文献数量遥遥领先,大部分课程思政研究都倾向于结合特定专业背景展开;课堂教学、教学体系、思政元素3个主题的文献数量较多,主要关注课程思政在教学层面的落实;规划实施、理论阐释主题的文献数量较少,其研究主要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撑;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主题的文献数量最少,说明缺乏对教师、评价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的讨论。

为进一步探究各主题研究特征,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属于同一研究主题的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在主题关键词共现的时间视图中,关键词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距离的远近代表关键词共现的强度,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关键词节点颜色的深浅代表该关键词平均出现时间的远近,以关键词“知识传授”为例(在2021年出现5次,2020年出现1次,2019年出现2次,2017年出现2次),在Vosviewer中关键词节点平均出现时间的计算方式为:(2021*5+2020*1+2019*2+2017*2)/5+1+2+2=2019.7。同时,笔者标注了图中有研究意义的關键词集群并展开进一步探究。

5.1  理论阐释

理论阐释主题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19.6-2020.4(见图3)。课程思政理论阐释研究以指导实践为目的,通过对课程思政本质内涵、基本原则的梳理,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坚持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该研究主题可划分出理论内涵和理论渊源两个集群。

集群一:课程思政理论内涵。该集群中关键词平均出现年份较早,对课程思政内涵的探究主要基于对3组关系的互构与辨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辩证统一关系、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相互补充渗透以及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育人方式拓展。该集群中还出现了早期对课程思政内涵解读较具代表性的理论“课程观”,认为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1]。随着对大思政认识的深入,“三全育人”理念逐渐形成,即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2]。

集群二:课程思政理论渊源。该集群中关键词平均出现年份较晚,主要从横纵两个方向对课程思政的发展进行探究。在纵向上,认为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一项重大创举[33],是为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赋予的新时代内涵[34];在横向上,将课程思政理论与西方代表性教育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与课程思政教育原理的相似性[35-36],即两者本质上都强调教学的育人功能。

5.2  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主题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20.4-2021.0(见图4)。思政元素的挖掘呈现出与专业、课程特色相契合的特点,如免疫学专业的代表性思政元素为新冠肺炎疫情,实验课的代表性思政元素为安全文化、科学精神,大学语文的代表性思政元素为文化自信等。从时间趋势来看,在思政元素研究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两个较为明显的集群,体现出思政元素挖掘侧重点的转移。

集群一:价值引领类思政元素。在研究初期,对于思政元素的认识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倾向融入与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如道德教育、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三观教育等,在文献中出现时间较早、频次较高。想要将这类元素合理地融入教学内容需要对思政意蕴和专业知识有较高的把控力。

集群二:能力培养类思政元素。随着对大思政理念解讀的深入与拓展,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则更为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内,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审美素养、职业教育等元素也纷纷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这类元素更侧重于能力培养方面,适用的教学内容范围更加广泛,目前讨论度不高。

5.3  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主题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19.5-2021.0(见图5)。教学体系主题全方位覆盖了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3类不同性质的课程,研究各类课程如何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可划分为相应的3个集群。

集群一:专业课程。更强调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讨论以显性教育为主的思政课程和以隐性教育为主的专业课程如何协同育人,关键词出现较早,关注度较高,始终是该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集群二:通识课程。这类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讨论度较高的为体育和大学英语两类受众广泛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中,体育课程主要强调体育精神的培养[37],大学英语课程则以立足对外传播、融入文化自信为主[38]。

集群三:实践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对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实验课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的探讨。其中,创新创业课程通常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强调职业教育[39];专业实验课通常与树立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科学精神相关,同时也教导学生注重专业伦理[40]与实验室安全文化[41]。

5.4  专业思政

专业思政主题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20.0-2021.0(见图6)。由于该主题关联关键词较多,图6主要筛选了高频的学科专业关键词进行共现。从图6中节点平均出现时间来看,早期社会科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与思政相关性较高的学科对课程思政更为关注,而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推广,关注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逐渐多样化,当前课程思政研究已广泛分布在各个专业。以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的5个集群为例,探索对课程思政关注度较高的专业特征。

集群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且与最重要的国民健康息息相关,积累了丰富的现实案例。例如,2020年正逢新冠疫情肆虐,有许多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为医学类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可借鉴使用的素材。

集群二、集群三: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的新闻传播专业[42]、外语专业。外语专业有明显的“涉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承载着西方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43];新闻传播是对外话语的重要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这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集群四:以相关重要思想推动的体育专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是许多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理论基础[44]。

集群五:思政元素不显著的理工科专业。相较于人文社科类专业来说,在理工科课程中想要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更具有挑战性[45],因此有较多的理工科专业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出与理工科契合度较高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专业伦理等元素,探索如何将其自然地融入课程中。

5.5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题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20.0-2020.8(见图7)。对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研究覆盖教学全流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到更为具体化的教学话语、课堂环境等。其中,教学方法讨论度较高,研究中最常提及的为案例教学法,此外问题导向教学、成果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均受到关注。在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中,相关关键词最多、讨论最集中的主要是课程思政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凸现出两个相应的关键词集群。

集群一:信息化建设助力课程思政。该集群关键词的平均出现年份较早,在课堂教学研究早期更侧重于信息化建设,通过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辅助课程思政实施,符合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需求。部分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如何巧用数字资源、慕课资源来解决专业课中思政内容和专业教学内容难以平衡的案例[46]。

集群二: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资源。对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教学指南、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尤其是英语教学在这一方面有较多的探讨和实践,2020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47]新增内容中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5.6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主题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19.5-2021.0(见图8)。该主题可划分出两个集群,主要讨论师资间的协同与队伍的建设。

集群一:不同类型教师的协同育人。研究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等不同教师角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站位,尤其强调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间的相互协作。例如,从专业教师的角度,如何实现与思政教师同频共振;从思政教师的角度,又如何参与到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团队中,辅助专业课备课。而对于辅导员主要参与的学风建设、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学生管理工作,也被视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延伸。

集群二: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与培训。强调加强教师教育,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育人意识。

5.7  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主题的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20.0-2021.0(见图9)。评价体系通常与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教师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等相挂钩。评价体系主题可划分出两个集群,聚焦不同视角的课程思政评价。

集群一: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该集群研究面向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控制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通常为教学督导人员、学生,督导人员依据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教则从满意度、自我收获、获得感等指标展开,强调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共同体。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集群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评价。该集群从专业建设视角讨论课程思政评价,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专业认证、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5.8  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主题研究文献平均出现时间为2019.0-2021.0(见图10)。如图所示,实践探索、实践创新等节点与理论逻辑、理论研究等节点间有着较高的共现强度,可见对课程思政如何规划实施的研究通常基于对课程思政的理论解读。在该主题中还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关键词集群,体现出课程思政规划实施既重视整体性也关注院校特色性。

集群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规划。该集群关键词平均出现年份较早,在前期规划实施研究更多从较为宏观的大思政视角出发,讨论如何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强调发挥学院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起党委领导、各部门联动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集群二:依据不同院校特色分类指导。该集群研究不同类型高校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如理工院校、农林院校等属于专业性院校,应用型高校则体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因此要依据院校特色构建课程思政模式体系,如专业院校可以进一步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新工科”等新学科建设相结合。

6  结论与建议

笔者整理了2017-2021年国内本科高校在课程思政领域发表的核心文献,通过对文献内容的阅读研判,将文献划分为认知论、方法论、实践论三大研究类型,揭示了課程思政领域文献研究类型的分布。并依据《指导纲要》进一步将文献研究内容划分为理论阐释、思政元素、教学体系、专业思政、课堂教学、师资队伍、评价体系、规划实施八大研究主题,在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Vosviewer软件绘制各主题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探究不同主题的研究重点及演变。结合上述分析,总结出课程思政研究具有如下3点特征:

(1)结合专业特色:课程思政研究倾向于结合具体专业展开。特殊认知论、个性方法论和微观实践论3类从专业视角切入的研究将是未来各类研究的主要增长点。思政元素的挖掘、规划策略的探讨也均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

(2)大思政为内核:课程思政研究以大思政观为基本出发点。大思政观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内容体系、教学载体等方面的认识上,具有开放性[48]。课程思政研究主题中思政元素的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全覆盖、专业思政的广泛度、课堂教学的全流程、规划实施的整体性等均体现出对“大思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3)强调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是一个多方联动的协同体系[49]。协同强调各要素在系统内部的相互协作[50],在课程思政研究中各类课程的配合、教师队伍的互助、教育改革的共建均蕴含着协同育人理念。

基于上述3点特征,笔者提出课程思政未来的实践建设和理论研究还须从以下3个方面着力:

6.1  把握特色化趋势

把握特色化趋势的本质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除了在思政元素挖掘和课程思政改革规划研究中结合院校、专业特色,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彰显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的特色化:①在理论研究方面,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与时俱进地发展课程思政的基础理论,同时借鉴不同专业的理论视角,丰富课程思政在具体领域的内涵,将课程思政真正地融入到各专业的教学理念中;②在教学体系研究方面,可以考虑面向不同培养层次和培养阶段设置有所侧重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比如主要进行科研活动的研究生更需要建立实践育人模式,而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的本科生更应该强调课程育人;③在评价体系研究方面,构建特色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维度应与具体课程目标相呼应,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提升教学评价反馈的准确性。

6.2  立足大思政格局

要想做好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建设,就要立足于课程思政的内核“大思政”,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即可以从细微的思政元素入手,也可以从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整体布局展开。①拓宽对思政教育范围的认知。例如,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局限于传统的思政内涵,而是以育人目标为核心,挖掘一切具有正面价值引导作用的教育资源[51],尤其加强对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侧重能力培养的思政元素挖掘,目前这类元素讨论度不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②构建起第一课堂(各类课程)、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52]有效衔接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校的物质与精神环境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教育载体,尤其是治学氛围、校园活动、师生关系等,都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同样需要受到关注[53]。

6.3  发挥协同优势

发挥协同优势既需要课程思政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协调,也需要课程思政体系与其他系统的配合。①从课程思政体系内部的协同来看,不仅要关注如何实现各门课程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不同教学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54],还要加强对宏观层面协同规划的探讨。例如,如何实现教学管理与实施的协同创新,建立起权责分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如何构建自上而下机制的协同保障,使各系统之间有效对接,同频发力,提升课程思政工作的统筹性。②从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与其他教育改革体系的协同来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双一流”建设、新学科建设、金课建设等在目标任务方面有着共通点,即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如何实现这些教育改革体系的共建和建设成果的共享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在评价体系上可以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的一部分;金课建设的经验可以与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相互交流借鉴等,从而避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孤立化、碎片化。

参考文献:

教育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2022-06-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2022-06-15].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教育部.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2-06-1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高德毅, 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3-46.

戚静.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20.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 10-14.

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 21-25.

高德毅, 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31-34.

罗良功.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量[J]. 中国外语, 2021, 18(2): 60-64.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 18(2): 47-52.

姜卫芬, 刘文烁.新时代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1, 36(4): 435-441.

常益, 张守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路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 44(9): 24-32.

姚丽亚, 杨晓东, 甄国红.本然、实然、應然: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26): 54-58.

吴姗, 王让新.论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9): 102-107.

孙杰, 常静.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23): 15-17.

王焕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33(2): 75-78.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7(2): 1-6, 15.

董小龙, 王若斯.理工类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7): 25-27.

李林英, 卢鑫.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20): 34-36.

漆勇政, 孙倩茹.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6): 46-48.

张拥军.新农科视野下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S2): 35-37.

张莉.财务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8): 55-56.

陈怡琴.加强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11): 89-95.

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24): 16-18.

陈明.仁德、仁术、仁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路径[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 29(11): 2751-2753.

刘淑波, 朴飞.理工院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探索与实践——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40(14): 33-36.

徐桂华, 柏亚妹, 黄芳, 等.护理专业“三全育人”在线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7): 975-978.

杭弢, 胡耀芳, 陈汉斌, 等.材料专业“学术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S1): 154-157.

潘梅竹, 徐刚, 朱静芬.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9): 1725-1728.

温永红, 刘永军.专业选修课“配位化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16): 17-21.

高德毅, 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31-34.

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2022-04-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1805/t20180528_337433.html.

楚国清.大力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19(3): 1-6.

左殿升, 張莉, 冯锡童.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德育的发展进程及启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9): 20-23.

凌淑莉.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意蕴与实践启示[J]. 社会科学战线, 2021(7): 240-245.

李菁菁, 陈滔娜.课程思政的教育原理探析——以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德育思想为基点[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26): 62-65.

杜雅, 李红霞.中华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以“体育思政”深化“体教融合”[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 44(6): 149-158.

叶俊, 盘华.“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0): 45-46, 49.

张法清, 陈小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索[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4): 45-47.

夏嵩, 王艺霖, 肖平, 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1): 172-176.

廖冬梅, 翟显, 杨旭升.安全科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中的应用与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 39(8): 308-312.

丁柏铨.新闻学科课程思政:特殊性、有效性及实施路径[J]. 当代传播, 2020(6): 9-13, 30.

陈杰.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4): 70-73.

赵富学, 李壮壮.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 55(3): 12-19.

李骏扬.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与情感[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2): 20-23.

伏彭辉, 韩燕国, 罗宗刚, 等.融合课程思政的动物繁殖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19): 140-144.

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王国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5): 9-11.

严永旺, 彭雅婷.辅导员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7): 68-71.

仪建红, 张静, 温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5): 98-103.

张一璠.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论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38-42.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 67-69.

王学俭, 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庄梅兰.构建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4(4): 85-91.

作者贡献说明:

丁    瑶:开展调研,撰写论文;

李    玲:确定论文选题,修改论文及定稿;

张杰龙:提出论文修改意见。

Bibliometric and Thematic Knowledge Map Analysi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Ding Yao1,2  Li Ling1,2  Zhang Jielong3

1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190

2Departmen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Library, Beijing 101499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grasping the research focus in this field. [Method/Process] The research adopted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ok the data of 946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blished b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core journals from 2017 to 2021 as samples, standardized the key words of the literature, and combined the reading and judgment of the content of the literature,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research types of cognitive theory, methodol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theory and eight research themes of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system,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 team, evaluation system and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Using bibliometrics and VOSviewer software to further analyze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research types and research topics. [Result/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great thought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s the core and emphasizing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 trend, base on the great thought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llaborative advantag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ibliometrics    knowledge map    domain analysis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知识图谱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