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希望高中班:托举起贫困学子的未来

2022-05-30 11:05赵汉琪
中华儿女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理学子资助

赵汉琪

这个夏天,云南青基会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云南省内各县、市辗转,为希望高中班项目奔走忙碌。陪同捐方调研合作学校、确认合作意向、续签办班协议、探访“希望之星”候选人、去希望班学子家中家访……已成为他们近期的日常。

从“能上学”到“上好学”,云南青基会依托希望工程公益项目聚焦教育帮扶,自2013年起,为省内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提供精准资助和帮扶。如今,全省已经开设14个希望高中班,通过提供“学费+生活费补助+助学金”等方式,让寒门学子重新燃起逐梦的勇气,梦想的星星之火就此点燃。

云南青基会学生资助育人部负责人赵珂熳总会被这些孩子感动,原生家庭的苦难未曾击败他们,生活的风雨未曾抹去他们身上的光芒。她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家庭的遭遇有多悲怆,孩子们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就有多坚定。

有位希望高中班学子曾说,“曾经我觉得走出大山是遥不可及的梦,现在我不仅实现了这个梦,还拥有了去看星辰和大海的能力。”希望工程的这束光,汇聚了众多能量,照亮了这群孩子的前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寒门学子,被希望高中班凝聚在一起,开启了自己的筑梦之旅。

华萌班走进云南

自2005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大学教育阶段都有了比较完善的助学体系。很多捐助人更愿意在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或者在大学设立奖学金,恰恰忽视了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受助需求的迫切性。在这样情况下,云南青基会开始思考如何将助学体系有效覆盖到高中阶段。

华萌班的出现,为云南省希望工程实施高中阶段的资助打开了一扇门,并迅速形成独具特色的希望高中班模式,成为云南希望工程典范项目。

2007年,“华萌基金”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及夫人魏雪捐资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共同设立,取义“慈济中华,萌动爱心”。魏雪提到,“当时的公益是覆盖两头的。有照顾小学生的希望工程、照顾大学生的圆梦行动,这两个都有丰富的资源,但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三年很少受到关注”。

2008年,中国青基会华萌基金支持广东惠州华罗庚中学设立首个宏志班,招募那些贫困且优秀的学生,进入华萌班的50名学生每人每年得到8000元学费和生活费资助。在几年的办班探索中,华萌基金将宏志班更名为华萌班。魏雪解释:“我们不希望宏志班给学生打上贫困的烙印,而希望大家都能以健康、包容、阳光、积极的心态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常有人问魏雪,做贫困生教育为什么不去偏远山区?她回答,“我帮助的是高中生,不是小学生,帮助他们的目的是进入大学,进入不了,也要给他们一个接受三年高中教育的机会,为他们下一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在魏雪眼中,华萌班最重要的不是升学率,而是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承,希望学生能够有自尊自爱、幸福快乐的能力,“因为只有自己幸福家庭才会幸福,这个社会才会幸福”。华萌基金期待学生们有为他人付出的习惯,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体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2013年9月,由中国青基会华萌基金、云南青基会、大理州教体局合作的希望工程助学项目——云南华萌班启动。这是华萌基金第二个全流程爱心助学项目,延续了广东惠州华萌班的模式,由大理一中负责招生和教育管理工作,面向整个云南省招收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初中应届毕业生。

大理一中是云南省一级一等高级中学,历史悠久。大理一中校长李瑞介绍,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877年的西云书院。从西云书院到大理一中,历经144年风风雨雨,七次校名更替,办学从未中断,是云南近现代教育史的缩影和奇迹。如今,大理一中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建筑格局,延续着旺盛的青春气息。校园端坐于大理古城中轴线,诉说着这座城“风、花、雪、月”的秘境。“学校里有很多百年古迹、古碑、古籍,人文环境温润厚重,学生们都说,这是让人想一辈子在这里读书的地方。”

2013年,时任大理一中校长刘式良得知云南省华萌班项目正在选择合作学校时,他马上积极争取,并联系到魏雪,邀请她到大理一中实地考察。当魏雪听闻杨玉科毁家兴学、办学不辍、振兴教育的壮举,不禁感慨,这与华萌班的创立理念——知识改变命运,热爱社会、传递温暖非常契合,一脉相承。

一个月后,经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华萌班正式落地大理一中。

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有50位同学相逢于此。2016年,首届华萌学子参加高考,和敏同学获大理州理科状元,华萌班取得一本率92%、本科率100%的佳绩。除了首届华萌生的成绩外,历届华萌班成绩都可圈可点,一本上线率几乎每年100%。华萌班在大理一中开设9年来,已经招生450名,毕业生200人,诞生了五位州文科狀元和四位州理科状元,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有150余人。华萌学子如桃李般四散祖国大地,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爱,同时为了自己的梦想,步步前行。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2013年6月,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学生密贵珍刚刚结束中考,到学校填报志愿。中考成绩不错的她却在暗自发愁,父母离异,她由外公外婆和舅舅抚养长大,家庭十分困难,“要想顺利上高中,家里压力会很大,需要四处筹钱”。

班主任杨英急匆匆来找她,告诉她大理一中的老师来招生,今年会设立一个华萌班,专门帮助家境困难的优秀学生读书。了解密贵珍家庭情况的杨老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并向来招生的老师积极推荐。

经过填表、家访等一系列流程,在忐忑等待中,密贵珍拿到正式录取通知书,心里终于松了口气,“未来大概是有着落了”。每月固定的800元补助,可以涵盖学费、食宿,家里几乎不用出一分钱。

开学典礼上,华萌学子第一次互相见面,很多人講自己的经历,讲着讲着就哭了,现场气氛有些压抑。可魏雪和青基会工作人员的亲和、友善让密贵珍觉得暖心。魏雪的一句话令她铭记至今,“你们记住,你们不是因为贫困而接受资助,而是因为你们优秀,华萌基金才有机会和你们合作”。

这句话给包括密贵珍在内的所有华萌学子注入了力量。高中毕业后,密贵珍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梁河一中一名高中地理老师。“别人曾经帮助过我,我也想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知道教育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有多重要,我希望未来扎根这片土地,发光发热,帮更多曾像我一样的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大理一中,华萌班的学生会同时接受两套教育——来自大理一中的学校教育,和来自华萌基金的课外教育。华萌基金的课外教育,又为华萌学子打开另一扇门。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之外,华萌班设立了“华萌星课堂”,邀请篮球明星王治郅、非遗传承人等来到现场,与孩子们交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年假期,中国青基会还会组织华萌学子们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展素质拓展夏令营。华萌夏令营是将目前华萌基金在广东、云南、湖北三地开设的华萌班,整合成为“华萌一家人”的校际联动平台,促成三校教学分享平台的搭建与学校间教学经验的交流,并定期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这些举措是对华萌班设立初衷的进一步实现,也为华萌学子打开世界的窗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杨蓉早在初三时就听说过华萌班,这个集中了大理一中最优质的师资力量,招募全省优秀学生的班级,也是她中考时的目标。后来,她以中考712分的高分考上第二届华萌班,“我希望和优秀的人一起学习,我自己也会变得更优秀”。2017年高考,她被复旦大学录取。

在杨蓉心中,华萌班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多是精神上的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令杨蓉印象最深的是高一那年夏天,去广州和华罗庚中学华萌班的同学们一起参加夏令营的日子。如今她谈起这段经历,仍然这样回忆:“虽然现在的我已经走过全国很多城市,看过很多美丽的风景,但我永远记得17岁那年我第一次走出县城,到了广州那座繁华都市时激动的心情。当时在广州参观名校,听导师‘大咖讲座,感受社区人文,参与教育公益活动,感受文化碰撞,开阔了眼界,仿佛拉近了我和这个世界的距离”。

如今的杨蓉,已经报考重庆市定向选调生,在万州区委组织部任职。“国之大,何处不能为家”,她想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脚踏实地做些事情,去基层实现自我价值。

2017年,华萌基金又推出针对大学生的圆梦奖学金,即为每届“华萌班”综合素质评估前10名的学生奖励每人2.3万元大学圆梦奖学金。此外,华萌基金还推出“华萌5010计划”,投入100万元,为期5年,针对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华萌学子,每年提供50个实习补贴名额,和10个创业名额,以帮助进入大学的华萌学子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大理一中校长李瑞说:“华萌基金给予的一份份沉甸甸的资助,已经远远超越单纯的经济上的帮助,实际上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承载着一份份助人者的真情,托举着一个个筑梦人的未来。”在中国青基会、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青基会、大理州市级团委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下,大理一中华萌班已经成为典型班、精品班。

希望班遍地开花

华萌班开了一个好头,让大家看到重点定向资助优秀贫困高中生带来的效益,云南青基会决定将这个模式本土化。

2016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直过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特殊成员,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景”和重要特色。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包括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

在此背景下,结合普洱市“直过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实际,云南省希望工程积极争取长江商学院华商商业领袖班捐助,联合团普洱市委,于2016年9月1日,在普洱市思茅区第一中学正式开设全省首个面向“直过民族”地区招生的免费高中班——直过民族希望高中班。

经各团县、区委积极推荐上报和调研核查,最终确定了50名学生成为第一批直过民族希望班学生。他们全部为少数民族,涵盖了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瑶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50名学生中有孤儿、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当地教育部门给予直过民族希望班50名学生免除学杂费,长江商学院华商商业领袖班委托云南青基会,通过希望工程项目,资助每名学生每年6000元生活费。

2018年,由云南青基会亮创教育助学基金捐助的亮创希望高中班,落地楚雄一中。与华萌班不同,亮创希望班采取新的资助模式,50名学生不是独立成班,而是分到不同的班级,完全地融入校园新生活。亮创希望班也从机制的创新、社会力量的介入、人文关怀等方面实施帮扶,全方位激励学生积极面对现实,主动融入新环境。同时,云南青基会建立定期回访制度,组织捐方对受助学生进行回访,与受助学生交流互动,捐方也规避了“只管捐资,不问成效”的捐资助学“通病”。

谈起四年前被学校委任为第一届亮创希望班的班主任,马忠宏老师至今仍能回忆起当时的压力。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山区,很多是建档立卡户、单亲家庭,家境困难,但品学兼优。如何把他们教育成为阳光、自信的高中生,并取得好成绩,不容易。同时,捐方对这个项目期待很高,希望切实解决学生们生活保障的问题,帮助他们取得好成绩,从而达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

学校的全力支持打消了马忠宏的顾虑,楚雄一中成立了亮创项目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刘志杰任组长,学生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都在领导小组指导下进行,具体项目由马忠宏负责。

开班仪式让马忠宏印象深刻。大会议室里,前三排空空如也,没有学生坐,大家都坐在后面。“这些学生比较内向,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一眼看过去脸都黑黑的,眼中看不到自信。”初次见面,印证了他之前的想法。“后几排的同学都坐到前面来!”在马忠宏催促下,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坐到了前排。

马忠宏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楚雄一中的情况、亮创希望班的由来,以及具体能得到怎样的帮助,最重要的还有亮创希望班的办班模式。“分班教学,统一住宿管理。大家白天去到各个班级上课,晚上回到统一的宿舍,就像一家人一样。”马忠宏作为班主任,和各个班级老师齐抓共管,统筹管理。

马忠宏介绍,除对每个学生的固定捐助外,捐方每年还会捐助三万元作为班级活动的经费。他利用这些做了班级的旗帜、横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春游,举办晚会等。“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感恩,认识到我们作为一个团体要团结协作、统一步调,大家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孩子们的变化悄然发生着。“到了第二学期,很多学生就有了自信,脸上时常能看到他们纯真的笑容。”在学生心中种下善良、感恩、宽容、理解的种子,细心呵护它们生根、发芽、开花,以这样的方式再带动周围的人,这是马忠宏认为教育最大价值的体现。

班里每个学生,马忠宏都非常熟悉,每年的家访他都全程参与。记忆最深的是2018年夏天,他第一次去家访。在楚雄州禄丰县,他来到了学生崔艳家中。尽管来之前,他做足了思想准备,但在这里他还是“颠覆了对贫穷的想象”。

祖辈留下来的二层瓦房破败不堪,墙壁被火焰燎得黢黑,桌上摆的只有四季豆和洋芋。白天屋里也难见光亮,上二层还要打手电。崔艳的房间里,四个石堆支撑着三块床板,被子的棉絮都裸露在外。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孩子仍然以优异成绩考上楚雄一中,想到这里,马忠宏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

崔艳对马忠宏的感情,如家人一般。当时通过家访,她认识了马老师,顺利进入亮创班后,成为班长,成为50个希望学子和老师之间的纽带。“马老师对学生关心无微不至,是老师,更像父亲。”马忠宏知道每个人家里的情况,熟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当学生生病时会主动献血,自己得了双侧肾结石,不疼到医生催促他做手术,他不会离开学校。

高中三年间,经济上有了保障,崔艳得以心无旁骛学习,不需要为生活过多担心。2021年,她顺利考取云南大学。未来,她想成为一名法官,“生活在这个时代,要敢于做梦、敢于追梦”。

陪伴式成长

从2013年至今,云南青基会陆续开办了华萌班、思茅一中直过民族希望班、红河一中佳盛希望班、沧源民中培基希望班、楚雄一中亮创希望班、西盟一中沁源希望班、巍山一中亮创希望班、沧源民中沁源程式坤希望班、红河一中安踏希望班、沧源民中沁源春晖希望班、西盟一中沁源香港新界狮子会希望班、东陆高中贝泰妮希望班、腾冲一中天箭希望班、普洱一中华能希望班等共14个希望高中班公益项目。这些希望高中班或关注云南独有的直过民族学生,或聚焦边疆少数民族青少年,或着眼于培养学生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但都充分体现了云南的特色,满足了云南的民族教育需求,成为云南省希望工程独有的创新公益项目。

云南青基会坚持资助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努力以各种形式与捐方达成合作,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创新资助模式,希望高中班即是一种公益创新和探索。在赵珂熳眼中,该项目是云南青基会多年来探索、突破,且实施下来效果卓著的项目,它把“撒胡椒面”式的资助转变为聚焦、长线的精准资源配置,争取资助一个,成才一个。

如今,希望高中班成为云南中考毕业生梦想进入的集体,这得益于云南青基会的品牌化意识。“品牌的树立和推广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打出品牌,捐方才会有意识地来了解、参与这个项目”,赵珂熳说。从前期洽谈捐赠意向、选定合作学校、签订资助协议、落实资助善款、制定招生简章、开展招生及家访工作,到中期希望班落地后,举行开班仪式、开展日常教学及主题活动、不定期校园探访及团建,再到后期举行毕业典礼、进行后续跟踪,希望高中班项目已经形成一套系统、闭环、成熟、可复制的全流程自助办班模式。近年来,云南希望高中班項目的爆发式、突破式增长也得益于此。

学生们进入大学后,云南青基会也会进行不定期回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再匹配到云南青基会原有的项目中,进一步实施帮扶,实现陪伴式成长,云南青基会的爱心圆梦大学“希望之星”培养计划就是其中之一。获评“希望之星”后,每人大学期间可获得4万元资助,希望班学子可以在爱心人士和企业帮助下,怀揣梦想开启大学之旅。

密贵珍、崔艳都是“希望之星”培养计划中的一员,她们都经历了最初担心“没学上”,到后来实现了“有学上”,再到现在“上好学”的过程。“希望之星”项目不仅为解决了求学之路上的费用问题,更让她们体会到云南青基会这个集体的温暖。“身后有云南青基会这个大家庭的帮助,我有信心和力量面对未来的学业和挑战”,崔艳语气坚定。

希望高中班项目是“捐方+青基会+团组织+教体局+学校+媒体”的多方联动、强强联合模式。“青基会在其中既是桥梁,又是黏合剂,我们把几方优势资源汲取出来,拧在一起,共同为希望高中班项目服务。”未来,云南青基会计划在希望高中班项目做“校长论坛”,把各地希望班优势亮点、经验做法集中到一起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力争统筹出更优的管理方式。

这个夏天,喜报连连。在刚结束的高考中,14个希望高中班的250名高三学子参加考试,成绩一如既往地优异,华萌班、亮创班等班级,都蝉联了一本上线率100%的好成绩。此外,今年9月,云南省将新开设四个希望高中班,分别落户在西盟一中、沧源民中、保山一中、德宏州一中,继续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随着办班数量和受助学生数量增多,赵珂熳也有过担心,“能否做到像之前精细化程度的管理,以及对于每个学生的关注和后续成长的陪伴”。她深知,如何在这种体系化管理下动员更多资源,是项目需要不断探索的。而更多像马忠宏一样对这个项目有着极大热情和使命感的老师们,以及团组织、教体局的工作人员们,则是这个项目行稳致远的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大理学子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做梦都要去大理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大理好风吹
杏林组曲·学子赋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