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松
摘 要: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学习内容多,而且结构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针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价值。为了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提问,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的策略,希望能够助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改进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作用十分突出,课堂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依托课堂提问,有利于推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中,很多教师没有关注提问的价值,只是简单的提问,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找到答案,这样的提问流于形式,过于刻板,过于肤浅,无法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提问的实际情况,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把握提問的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问题探究中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地理知识也包括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和能力的提升[1]。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包括教师要将高中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人地观念、区域观念、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围绕这些内容,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提问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并且结合教材展开提问。最主要的是提问要有连贯性,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割裂知识点。
(一)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多种要素
在提问问题的过程中,问题一定要充分,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综合性,让问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将时间、空间等概念进行有机联系,从多个要素出发。关注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进行有价值的思考。
(二)以教材为基础设计问题
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材的具体章节,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提问,脱离了教材的提问往往会让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难以真正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对于问题的设计要在基于教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拔高,才能让提问真正发挥作用。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连续性
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连续性,否则就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明确问题的目的性,然后调动课堂氛围,问题要有连续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由简单思考过渡到深度思考。这样的提问才能发挥作用,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高中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因为一节课生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点众多,教师在提问时大多是流于形式的提问。例如,直接围绕着知识点内容进行提问,或者就是以“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的形式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无法聚焦知识点,也不能够联系地理核心素养。学生的回答缺乏思考和创新,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过于刻板
课堂提问的过程死板,缺乏灵活性,提问的问题往往只有一个答案,也不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思考,这样刻板的问题直接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高中地理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大多关注对知识点的考查。所以提出的问题缺乏和学生的联系,缺乏动态感和创新性,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而提问。
(三)课堂提问过于肤浅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结合专业的地理知识进行提问,也没有考虑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更不会将其进行综合,这样的提问深度和广度十分有限。还有一些教师提出很常见的一些问题,学生只需要联系教材或者是日常生活就能得出答案,这样的提问过于肤浅,没有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缺乏有效性。
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围绕地理素养的基本内容,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和综合素养、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基础,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展开高中地理提问教学,能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高中地理课堂的核心,对课堂提问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
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认知天体系统,了解太阳系结构和比较各大行星特点,说明地球是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综合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这章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以下问题:“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是哪里?地球有什么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为什么能存在生命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思考,地球所处的位置是在哪里?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呢?就要确定宇宙中其他星球的位置。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怎样体现的?也需要对比其他的星球,如水星、金星、木星,这样才能对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进一步的了解。紧接着地球中存在生命体的关键要素,也就回答了地球中为什么存在生命体这一问题。通过联系这些问题,就可以将整个学习内容串成框架,让学生对地球位置有明确的认知,意识到地球的独特性。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借助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问方式的有效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统一,同时问题也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拓展性。如果问题过于直白,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感到难度较大,也会影响学习的深入。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学会在提问问题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拓展材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提问,结合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讨论,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相对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借助哥伦布航海路线示意图来对气压带、风带内容进行讲解。可以给出哥伦布1492年航海路线示意图及两天航海日志:“出发:9月8日星期六,一阵风从东方刮来,这阵风推动舰队稳稳向西行驶,航行最顺利时,一日可前进293公里,而且强风始终没有平息。返程:1月16日星期三,船逆风航行,缓缓向北航去。1月31日,风向转变,西风猛然刮起,这阵风似乎是朝着家乡吹去,帆船受风紧绷,一路顺风,高速横越大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拓展性的问题进行提问,“同样的距离为什么行程时间不一样?”“行程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风向,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接着回顾热力环流知识,把其置于地球仪上,依据假设条件,单圈环流怎么形成?三圈环流怎么形成?近地面风向如何?这些提问结合最近发展区,根据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演示讨论,交流彼此想法,再利用媒体动画对比,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和成因。接著提问:这些气压带风带分布在哪里?有什么规律?结合哥伦布航海日志,找到原因了吗?通过这些提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掌握正确的课堂提问时机
在课堂上提问,要把握合适的问题数量,尤其是把握好问题的提问时间,再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适当地提问,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思考与表达,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节《洋流》,过去这些问题的提问大多是让学生来讲出洋流的运动轨迹,洋流的运动方向,甚至以固定化背诵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讲述洋流知识,可以在课前导入中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可以通过玩具鸭子旅行的教学情境创设问题:从太平洋坠入海中的玩具鸭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距离入海点万里之外的地方?你能推测它们的运动轨迹吗?若干年后还会回来吗?提前设置趣味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堂上对洋流概念、成因以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进行学习后,在课中又提出问题:盛行风的方向和洋流的运动方向一样吗?为什么?理想的洋流分布模式是怎样的?对比教材洋流分布图,这和实际分布相同吗?学生学习掌握了洋流分布规律后,不同小组的学生对照不同的洋流运动轨迹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经过最终的讨论分析小组呈现问题的答案之后,学生就会对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在地理问题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和实践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贴近现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学生周边发生的事情,和学生生活有密切相关的事情设置教学问题,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进一步地调动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3]。
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在对这一章节问题提问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以宏观的问题来提问,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其实对于这些比较抽象问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小见大,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问题来进行分析。提到昼长夜短的问题时,让学生说出本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分析本地区内出现昼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可以借助地球仪、玩具小人、手电筒,让学生在讲台上动手演示:固定手电筒位置,小人在不同纬度随地球自转,观察昼夜长短变化有什么不同?固定小人在当地纬度随地球自转,变换手电筒位置,观察昼夜长短变化有什么不同?在提问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的思考,从联系日常生活,体会演示实验地理规律,联系到整个地球的运动情况。类似的,经常通过日常生活,联系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规律,学生便对相对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了具象的理解和认知。
(五)课堂提问与设置要循序渐进
提问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最主要的是系列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性,有一定的递进程度,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也能逐渐进步。教师们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时,要围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4]。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包括了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和服务业区位。其中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选择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农业吗?通过第一个问题引出学生对农业的概述,明确农业区位的含义,然后进一步分析农业区位的形成需要哪些因素,农业区位形成后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有些地方发展农业的条件并不优越,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形成关联性思考。地理教学过程中高考的问题链考查一般是小切口、大纵深的特点,这是指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点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结合高考的要求,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就要以具体的问题提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来找到具体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供茶树生产资料提问:茶叶生产为什么集中在我国南方?为什么高山出名茶?说明安溪铁观音的种植区气候条件。铁观音茶园为什么以坐南朝北为佳?坡地茶园为什么要等高种植?铁观音茶树为什么要适宜的行株距种植?学生就要结合茶树生长习性和区域自然条件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尺度深入分析。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不同小组间观点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整体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高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握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改进提问方式,让学生能够高效地思考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自身地理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也能够为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有效参考,让教学中的提问策略真正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强.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5):137-138.
[2]王海珍.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116-117.
[3]贾小云.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探究[J].学周刊,2019(36):60.
[4]彭武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