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因律己 医病自悯人

2022-05-30 10:09张振啓
北京纪事 2022年7期
关键词:彤云老师

陈彤云先生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乃《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名句,若是能如法而做一生的人却很鲜见,陈彤云老恩师可谓与此名句共修终生。

而今,陈彤云老师100多岁竟能亲临诊室把脉施药,传授晚辈医术诲人不倦。每当去看望老师或发信息问候的时候,怹却是如待孩子一样的天真心态,悉心指导医术外还经常叮嘱处世之道。老恩师对皮肤疾病治学研究六七十年,而我们这一辈的弟子们也都七八十岁了,在中医学临床诊病也有多半个世纪。我自追随陈彤云先生从1980年开始,以毕生实践作为医者普救含灵之苦,为劳苦大众解决病痛的医疗服务精神,在我心中,老师实乃旷古罕见的济世活神仙,我无比地崇敬怹。

养生

陈彤云老师不仅是国医大师,自己本身也是养生大师,怹虽是百岁老人之身却能青春永固,这与长期不懈的“修行”有关,那开篇《黄帝内经》中的名句,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一贯制。

“精神乃治”“身心调达”就是生命之灵根,怹始终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规律坚定实践,无论在生活中经历多少客观的挫折和痛苦皆能自我化解。首先从思想上保持豁达意识,所用最重要的一味药即是“坦荡豁达”。老师对我们说怹能长寿皆因自我养生的缘故,父母均不足花甲之年而走,因此说遗传基因并不是衡量长寿的唯一标准。

其实,更重要的就是人生要“有目标”“有追求”“有生活乐趣”,最重要的還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职业医生,就要一直生活在患者中为他们服务。生活规律又是个重要环节,起居定时是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至于锻炼则是几十年来的兴趣,晚年还是每天行走3000步,几十年如一日的活动。

“要管住嘴”也是怹常告诫我们的话,还说:“营养满足就可以啦!”还有个更要紧的就是情绪,若是遇到着急的事情千万不要动怒上火。对于个人的得失也千万不要计较,要一直秉承着宽以待人,还要多看他人的优点。

老师从脑力思维到生活行动的起居,再到日常门诊工作,都是没有努力的追求什么,但又按部就班从来也不懈怠。而今,我们除了日常的节令会面或是因事聚会,与怹的手机短信往来却成为健脑方式。在微信平台上聊聊多年过往的人情世故,再讨论些日常门诊病例,至于研究皮肤疾病的体会,总是最中心的问题。

老师亦师亦母般的呵护就是怹的风格,我们如此多年融洽的师生在中医界却不多见,也没有坚持这么多年的亲情维护,皆因老师一直诠释踐行着夫子之道。

济世

陈彤云老师出生在京城著名的中医世家,师爷陈树人老先生是擅长治疗温病名医,师公哈锐川老先生及师爹哈玉民先生等皆是名满京城的名医,怹还是解放前为数不多的获取执业中医执照的女大夫。

解放初期,哈家诊所响应国家号召合并充公,并成为北京中医药教育的先驱。自上世纪60年代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应诊,老师与赵炳南先生等从事中医皮外科临床工作,至今60多年始终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2003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500名国医大师之一;2013年,被北京市授予首都国医名师的美誉。在70年的悬壶济世生涯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病经验,而且还随着时代变迁与疾病的变化,逐步形成了活态发展创研的皮肤诊病体系,以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为主的特色临床将成为未来永远的科学研究课题。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陈彤云老师带弟子张振啟于宽街中医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陈彤云老师带弟子张振啟于宽街中医院

陈彤云老师幼年学习以“四书”为主的启蒙经典,在识别汉字和书法临帖的基础深厚。家中的医学弟子们每日也要诵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入门医学典籍,怹却暗自能跟着默诵全部书籍,久而久之的家学熏陶成为有别于一般的女学生。在贝满中学的学习比较西化,在音乐和舞蹈体育方面也是很丰富,因此兴趣上对西学的经济、化学等都很感兴趣,英文的水平也是很好成绩。

上世纪40年代初,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辅仁大学经济学专业,在求学时代正是日伪统治北京时期,不仅民不聊生而且瘟疫不断。那个时候每逢假期,亦随父亲临诊看病。毕业后却不情愿到日本人的洋行工作,又因为家庭关系也不能离开北京。看到家里诊所需要帮忙,也就坚定回归中医学的道路上来。

不久,经师公哈锐川老先生为子哈玉民师爹提亲结为姻眷,哈陈两家在京城医学界很有影响,在此种家学从医环境中行医,使得在临床诊病的水平飞速提高。怹在诊病时最高兴的事就是带着弟子们一起研习,此种带徒弟的方式曾经数十年未断,跟着老师出门诊病已成为学习上的享受。

授徒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贺思圣兄的引荐下,经董德懋、关幼波、柴松岩等老一辈医学名家的见证下,我于北京珠市口丰泽园饭庄正式拜陈彤云老师学习。那是个很隆重的集体拜师场面,北京的中老年医学名家来了很多人,关幼波先生还题写了“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名句,北京负责医疗方面的王纯副市长也欣然题字留念。

在那个年代已很少有古法拜师礼,于是又私下举办一场没有官方参与庄严肃穆的拜师仪式,那是在王府井北口的东来顺饭庄正式行拜师礼。不仅继续请了关幼波、董德懋等先生,还请来彼时最年长的王乐亭老先生。后来,董德懋教授向崔月犁部长汇报过这些情况,还说与陈彤云教授在基层医院开办临床授课班,不仅是自己到基层带徒弟,还邀请几家三甲医院名医带徒授课。崔部长兴奋地赞赏中医带徒弟的传承是正道,说起了学院派中医教育西化的积弊理应调整。

陈老师待弟子们就像一位慈母,总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学业也是让我们更多从临床一线获取第一手治疗心得体会。此时,对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基础已经初具规模,学科特色规律已经初步掌握。对皮肤病的湿、毒、瘀辩证思路影响深远,以至于延伸到后来的治疗思维观念,这就是要找到病因的根源,运用慢功中药治本,也要缓解病人现实的疾患痛苦。

京西大成路有位平民老者患大疱病,经分析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这病因为会危及生命,陈老师当即嘱咐很严重,应该认真治疗一个阶段。此乃病体内含有湿毒,通过阴阳表里的细心辨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情况,采用外用、湿敷、内服、清热、解毒等诸多方法给予合理治疗。此老者一次比一次好转,取得良好的疗效。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这位患者,怹问:“振啓,那个大疱病患者,现在不知道怎么样啦?那个病有危及生命风险呀!”可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见这位老患者再来了。恰巧,一次到永定路附近的商场办事,碰到了这位老患者,见他已经恢复得很好,原来痊愈后就没再去复诊。得知这个好消息很是歡欣,赶快告诉了老师。同时更敬佩怹对平民普通患者的关爱,只是看病而不论社会地位等级高低的儒医风范。

在治疗真菌、疣生物等方面怹多用中药外洗,以蜂房、木贼、生薏米为主药材,不但可祛湿祛毒,亦能杀虫杀菌。怹研究丁枫洗剂,以丁香、大风子、苦参、百部等为主,临床上用于真菌类皮肤病,对脚气亦是效果神速。在此基础上变化,可治湿疹和螨虫引起的各类疾病,同时消灭真菌很有作用。中药处方妙处就是加减,治疗诸多疾病亦是一箭双雕的绝妙。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饮食复杂,诸多皮肤疾病层出不穷,很多新出现的病真是令人苦恼,但陈老师的研究治疗却乐此不疲。有一种激素性皮炎,也就是化妆品过敏脸。此乃以前社会上很少有的疾病,可众多年轻女性注重自己美丽的一面,在普遍对化妆品的使用后留下很多遗憾,出现了积淀性的皮肤花斑。在陈老师的悉心研究了一段时间,经过多次试验后最终选用中药冰敷的方式,那是把熬好的中药放在冰箱里冷冻,以“冰中药”敷在面部,此种创新的方式疗效极佳。怹还传授一个很好的验方,是用于祛斑的“五白散”,还有个凉血功能治疗玫瑰糠疹的“五根汤”等。这是几十年来的经验成果,怹却不计名利欣然散出为广众所用。

通过老师的殷殷教导,以“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的治疗理论为参备,更直白的以“有形于内,必诸于外”理解。这就是表面出来的疾病与症状,其实都与脏腑有关联。表皮的问题皆与肺有关,肌肉的问题皆与脾有关,骨头的问题皆与肾有关,筋脉的问题皆与肝有关,血色问题皆与心有关。以四诊合参,望闻问切,自传说的扁鹊时代就有,病人不开口,能看出问题。病人患病过程中定会有前兆,要通过望闻问切,评估病人未来的患病风险,从而达到防范干预。往往一个小小的皮肤病,能反映出蓄积已久的长期内在隐患,不干预治疗就会酿成大患。故在治未病的这个领域,从事中医皮肤学科研究必是前沿,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找到根源,加以解除。

现在的年轻人,拜师学习时间久了,与老师之间也就没有了过多的走动,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礼貌上问候老师而已。但几十年来与老师往来关系很是密切,不但在学问上向老师学习,同时在生活中也相互沟通。

偶尔有些日子没联系,老师还会主动问:“振啓最近忙什么呢?在读什么书?”现在我们常利用手机进行文字短信沟通交流,哈刚师兄和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弟子们,能围着年过百岁的师父嬉笑够多么幸福呀……

陈彤云(1921 年-),女,生于北京,出身于中医世家,1944 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外科专家。作者张振啓,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同仁堂医院皮科首席专家。从师陈彤云四十载。

猜你喜欢
彤云老师
国祭
夏有彤云,蔚然成风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