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工程设计变更,从而延长施工周期、增加工程建设成本。提出如下减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的管控措施:1)高标准选择项目勘察、设计单位,提高设计图纸质量;2)加强设计等相关单位的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设计变更;3)严格设计变更的审核审批程序,按权限管理设计变更;4)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减少设计变更的概率。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设计变更;问题;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58
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与其他建设项目相类似,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从项目建议提出,到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具有环节多、周期长、程序复杂等特点,加上经济、社会环境等影响,最初的设计时常出现错项漏项、工艺流程(含使用设备、材料等)不合理、原来的工程地质勘测不准确、施工现场气候异常(如异于常年的雨、雪天气和气温)等问题,导致工程设计变更无法避免。因此,需要及时开展工程设计变更工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得以顺利高效完成。
1 变更原因分析
造成工程设计变更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来自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使用单位(镇村、或使用业主等),也可能来自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还有可能来自不可抗的自然原因等。
1.1 设计不合理
很多情况下,设计单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资料不完整,在建设单位的催促下匆匆忙忙地进行图纸设计,在工程施工中,才发现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场地情况不符,无法按设计图施工,只有修改工程设计才能继续进行工程建设。如在某小流域的排洪沟,设计单位将经过一水田段按常规设计为UD100的“U”型排洪沟,施工开挖后,发现该段基础特别深,根本无法按原设计图纸施工,只能将该段用成品混凝土板加现浇混凝土进行基础处理后,改为矩形排洪沟。
1.2 勘察工作不到位
1)根本没有开展勘察工作。某设计单位在对一小流域机耕路进行图纸设计时,由于时间紧没有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在没有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的支持下,只在设计图纸上标示了挖填土石方工程总量,没有土石方比例和数量,更不用说土石方级别。在工程施工放线后,发现大量的软路基且不连续,按原设计方案施工已无可能,只得进行改线处理,导致设计变更,施工造价增加。2)没有对设计方案中的重点节点工程作专门勘察。如某小流域的机耕道过河桥,勘察时没有对该过河桥选址位置作详细的专门勘探,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完成后也未要求地勘单位复核,待进行基础开挖施工后,因过河桥选址处地形复杂,根本无法按图施工,只得变更设计图纸。
1.3 建设单位提高标准
在工程放线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单方面改变工程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引起工程设计变更,导致工程投资增加、影响施工进度等。如某小流域有一排洪沟靠近乡政府,建设单位(某乡政府)领导便将原设计的土石混合生态排洪沟改为现浇混凝土排洪沟,并在排洪沟一侧增设2.0 m的C20混凝土路面作为观光道路,使得该段排洪沟建设成本成倍增加;小流域一荒坡地设计为种植水保用材林,使用苗木为马尾松小苗,但建设单位将其改为大苗移栽,不仅降低了成活率,而且使得结算金额远超合同价款。
1.4 施工现场变化
某小流域灌溉沟渠设计时,對项目现场情况考虑充分,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对沟渠进行了布设。施工放线开始后,当地村民认为沟渠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排洪灌溉,没有做到排灌结合,要求重新布置并增加灌溉沟渠,项目投资也大幅度增加。
1.5 气候环境变化
某设计单位在渝东北某小流域设计现浇混凝土道路时,按平常年份进行设计,谁知施工时出现极端天气情况,气温较平常年份低了很多,现浇的混凝土路面由于低温而严重影响质量,无法继续施工,只得停工,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2 变更类型
2.1 设计图纸变更
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一般都会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使用单位(镇村或其他业主)、设计单位参加设计技术交底会,介绍设计方案和各种施工注意事项[1]。技术交底会上可能会对设计图纸和方案进行讨论,针对工程设计中发现的不尽合理之处、工程图纸的设计缺陷,提出改进措施,要求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完善等变更。
2.2 施工方案变更
1)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施工方案存在未能预先考虑到的情况,如某小流域的引水管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没有设计管墩、没有明确安装位置,于是通过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重新布设管墩、改变走向、调整标高等措施。设计变更后,设计单位应将变更的单项工程、所处位置、变更的原因和变更后的做法、规格、数量,以及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图纸等,报建设单位同意后,发施工单位按图施工[2]。2)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由于项目建设的需要,工程使用单位通过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或建设单位直接提出改变施工方法、增减工程内容、调整工程数量等,如某小流域在项目中增加或减少耕作便道的密度,改变耕作道路路面的材料等,并得到设计单位认可的设计变更。3)材料替代替换。由于施工条件改变、主要建筑材料市场供应变化的原因,如材料供应不足、价格涨幅过大或者现场施工条件无法使用某种材料,需用其他材料代替,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研究后进行设计变更。
2.3 维修改造
施工单位在按图施工的前提下完工后,开展竣工验收和工程使用交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的问题需采取改造维修措施,而这些措施并未包含在施工设计中,那么改造维修方案也应征求设计单位的意见并列入设计变更中。如某小流域的蓄水池位于村落旁,按图施工完工后,完全能满足设计灌区的灌溉要求,但在验收时,当地村民提出要提升品质,增加提灌站等设施,以满足群众的生活用水等。
3 变更原则
工程设计变更无论是由建设单位提出,还是施工单位提出或者使用单位提出,一般都应由监理单位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使用单位(镇村或其他业主)会商确认,由设计单位调整相应图纸和设计变更说明,监理工程师签发,施工单位按图纸进行施工[3]。
3.1 非变不可原则
经多方论证,原设计确有遗漏和错误,施工条件与现场不符导致无法施工,不变更不能保证工程质量。
3.2 经济性原则
即便要求的设计变更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需将变更产生的效益与变更引起的损失加以比较后再做出决定[4]。
3.3 概算控制原则
注意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造价上升是否控制在概算容许的范围之内,若有可能超概时,需慎重考虑是否变更,若必定超概且幅度较大,要按项目管理制度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3.4 说明调整原则
在变更说明中,需介绍和叙述变更产生的背景,如提出单位、部位、参与人员、变更时间等;变更的原因,如工艺流程改变、建筑面积材料改变、设备型号改变、工程地质勘测不准确或者施工地出现异常气候等;有无提高或降低标准,有无漏项,有无其他设计失误等。
4 减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的管控措施
4.1 高标准选择项目勘察、设计单位,提高设计图纸质量
1)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实行招投标制,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选择的项目勘察、设计单位要有相应的资质、信誉度,勘测、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较强的责任心,能准确地预测项目建设相关因子,减少错项漏项等失误,从而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率。2)实行合同制,在合同中明确发生变更时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以免在发生变更时相互推诿、扯皮。3)实行公示制,在项目区向社会公示设计内容与设计单位,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参与,提高设计成果的合理性而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率。4)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旦变更不可避免,勘察、设计单位应尽早入场工作,及时提出设计变更方案,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人员共同商讨,优化设计变更。
4.2 加强设计等相关单位的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设计变更
工程设计图纸出现设计错误、遗漏或者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工程发生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设计单位作为工程设计的最主要的负责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监督与管理,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减少设计错误、遗漏的发生,使工程设计尽量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设计变更的发生率。对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工程中其他相关的单位,同样需要加强管理工作。如:加强勘察单位管理,要求其在工程设计、施工之前进行详细的勘察,按工程需要的项目所在地的实地情况,合理布设勘察点及勘察数量,保证钻孔深度,准确提供开挖面断面参数,为设计单位提供详实的勘察资料;加强监理单位管理,要求其在监理过程中对发现的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不契合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协商解决办法,减少损失。
4.3 严格设计变更的审核审批程序,按权限管理设计变更
根据设计变更的原则,在审核审批工程设计变更时着重要考察以下几点。1)审核当次项目设计变更的必要性。在原来的设计方案确实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出现遗漏和错误之处或与施工现场状况出现较大偏差或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时,才可进行设计变更[5]。2)设计单位在送审设计变更时要有说明,介绍变更产生的背景,说明变更原因,如施工工艺流程改变、建筑材料改变、设备型号改变、工程地质勘测不准确或者施工地出现异常气候、原设计时漏项、设计失误或其他原因,设计变更是否会提高或降低标准。3)比较当次项目设计变更的经济性。把设计变更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其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行比较之后再进行决策。4)审核当次项目设计变更的可行性。要确保工程设计变更所带来的工程造价变化在容许的范围内,如果设计变更导致造价超出概(预)算,就应当按项目管理制度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根据变更的性质及所需的费用等,一般将设计变更分为三个级类。1)一级设计变更。这类设计变更在原设计原则之下,不涉及工程质量和安全、不影响工程外观形象,一般不会增加或减少概(预)算费用。如更正错标、漏标的图纸尺寸,水泥、河沙、碎石等不同标号、用量等质换算代用,增加和补充图纸细部详图等。2)二级设计变更。这类设计变更最为常见,工程内容的变化、工程量的增减、布局的调整、少量的材料替代等,不致影響项目的整体属性,如调整排水沟的走向、沉沙池的形状、经果苗木的规格、坡改梯坎的高度、耕作便道的宽度等。3)三级设计变更。这类设计变更改变原设计原则、施工方案、工程主要结构、工程主要布局,改变工程构筑物的结构尺寸,改换主要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甚至调整项目的实施地点等。由于三个级类变更的重要性不同,审批权限也存在相应的区别,需要不同的部门进行相应的审核审批。
4.4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减少设计变更的概率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着重在人力资源管理、建筑材料管理和建设资金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契合度,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变更的概率。1)工作中明确参建人员责任,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认真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实地情况,通过精准的预测如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期的气候因素等,参考类似项目的工程设计,分析研究其中的优缺点,与自己的方案相比较,避免发生相同错误,多因素预测工程参数,尽可能避免因预测不精准引起设计变更而增加预算造价。2)加强建筑材料监督管理。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控制采购价格,合理存放和发放,实施材料成本控制,有助于减少因材料问题而引起的设计变更。3)加强建设资金管理。根据工程图纸、投资概预算、施工合同,明确项目投资控制重点,制订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规定进行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避免因资金安排使用不合理而引起的设计变更。
5 结语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在野外实施,影响因素多种且复杂,设计变更难以避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及时开展设计变更工作。变更过程中,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设计人员专业素养,提高设计整体质量,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佘文庆.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J].建设监理,2003(2):21,24.
[2] 陈荣毅.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探讨[J].施工技术,2006(12):142-144.
[3] 宋琳.浅谈设计变更管理[J].价值工程,2010(18):32-33.
[4] 黄祥炎.发包方在工程变更与签证中的管理[J].科技资讯,2007(12):211-212.
[5] 潘松岭.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刍议[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8-110.
收稿日期:2022-03-17
作者简介:宋朝忠(1972—),男,重庆永川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E-mail:9526855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