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珍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活动中一个频频出现的教学概念,它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体现的是学生主体作用,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基础课程之一,理应顺应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转变过去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问题,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必要性
(一)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特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社科课程,课程内容涉猎范围较广,教材中收编、设计的内容相对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围绕重点知识独立讲授并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且小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教师过度主导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在阅读理解时无法发散思维,在预习与复习环节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教师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指引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而教师则在有限的时间对内容详细讲解,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主动建构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上积极主动,课下独立预习、复习,在基础学习中拓展延伸,获取有效知识[1]。
(二)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构成内容,无论是学习活动的开展,还是综合素养的提高都需要在学生的自主意识作用下有效开展。以语文素养培养为目标,教师针对性培养小学生的自学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问题、情境、讨论、训练等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他们的探究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才会发挥作用,更好地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理解语文知识的审美表现与文化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驱动学生的自主思考
意识培养建立在兴趣培养之上,教师须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以此为基础实施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培养[2]。兴趣培养可借助情境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师根据语文内容创设情境,既可以是生动的生活情境,又可以是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融合图像资料、
音频资料,使情境更加立体直观,体现课堂教学的活泼性。同时,在情境中融合问答形式,将情境当作设疑的切入点,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继续在好奇心驱动下自主思考,借着探究过程提高自学意识。
例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创设多个问题情境,在整体感知环节提问:(1)初读题目你获取到什么信息?(2)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设计三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达到解题目的,体现其自学过程;在随后的阅读理解中继续提问:对于两小儿辩日,大學问家孔子也不能决断,这说明了什么?你们能正确决断吗?这个问题在学生深入阅读后提出,考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及理解能力,组织两两讨论,提出个人观点并表达出来;最后拓展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哪些启示?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有限,他们阐述的启示比较浅显,教师则针对性补充,将自主学习过程升华总结,利用问题探究促进学生的自学意识。
(二)凸显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须在其充分自主的前提下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态度,将干预转变为引导,凸显学生的地位,这样学生才会获得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将语文学习中的角色由原本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自主汲取者,体现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实施这一策略时,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导入过程开始合理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喜欢上本节课程,这样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显露出来,后续教学继续加强构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定位更加清楚,在课堂上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得到深刻培养[3]。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提前安排课文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在新课导入时播放歌曲《新年到》,同步进行语言引导:同学们,这首歌经常在什么节日里听到呢?你们听到歌曲会想到什么画面?学生本身对歌曲比较熟悉,他们会在听歌时不由自主地哼唱,这个导入过程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和回忆调动起他们对春节的印象,与本课课题联系起来,此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他们迫切想知道北京的春节与自己过的春节有什么异同之处,在学习之前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学意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经过自学和导学后理解课文内容,推进课堂教学进度。
(三)尊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方法
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实施无差别教学方法,导致总有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水平不高,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他们得不到与自己情况相符的引导,自主学习意识自然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先做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再进一步实施分层教学,为他们提供符合实际的教学引导,学困生会在得到尊重和重视的基础上产生自学意识,优等生会在颇具提高性的教学引导中不断突破,学生的自学意识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迢迢牵牛星》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以古诗逐句鉴赏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先诵读古诗,再提出个人对每句诗的理解,指明几个学生进行表达,教师针对性补充延伸,促使学生透彻理解本诗意思和思想情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属于基础层次,适合所有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出拓展:表达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情感表现,除了本诗所用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之外,还有哪些常用意象?这部分内容将教学层次拔高,学生自主思考后结合知识经验提出月亮、红豆、枫叶、鸿雁、青丝、青草等意象,并举出实例,这种开放性的引导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调动他们的自主意识,又能增强知识积累。
(四)创新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以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为主,这些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都围绕语言文字开展,倘若教学设计缺乏趣味,很容易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失去兴趣,甚至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不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要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合作学习形式,为个体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小组内、小组间形成带动作用,增强自学能力;在语言文字学习中融合游戏方法,为语文教学增加乐趣,学生的兴趣被满足后,他们会更加乐于学习。
例如,在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言机会,教师可创新教学方法,先组织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给定一个主题,要求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即兴发言,同伴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和借鉴,利用“即兴”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再采取游戏方式实施综合训练,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选定人员,教师提前准备一组即兴发言的主题,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示范,由游戏中被抽中的学生抽题后即兴发言,这样既增加了口语交际的灵活性,又能突出即兴发言的特点;最后由师生針对即兴发言情况评议、改进,在自学和导学过程中保障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五)自主阅读,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
语文教学是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学习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其中,阅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比较大,教师可利用自主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在自主阅读设计中,教师可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方面创造适宜自主阅读的环境,将课堂时间与课余时间相联系,将教材与课外素材相衔接,提供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思考、探索与理解,创新形式激发其自主阅读兴趣,在阅读后设计分享、交流环节,由学生作为分享的主体,表明个人读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想,存在哪些疑惑,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这种灵活的形式更易于调动学生的自学意识,也会逐渐培养出自主阅读的习惯。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中,教材设计了梗概和节选两部分,梗概部分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的大致内容,节选部分则摘录了小说的精彩片段,学生阅读梗概和节选部分都不能完全了解故事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此入手设计自主阅读活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简述主要内容;再对节选部分仔细讲解,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找到《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完完整整地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去理解和感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摘抄下来,并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微型分享交流会”,学生自由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加以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具有必要性,教师要主动探索自学意识培养的路径,将语文课堂转变为自学与导学结合的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学中汲取有效的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6):107.
[2]管兰兰.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J].好日子,2020(22):99.
[3]周永宝.小学语文如何培养主动自学的能力[J].中华少年,2019(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