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有机融合

2022-05-30 10:48王金玉
绿色中国·B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

王金玉

摘要:自盘古开天辟地,地球孕育了万物,自然滋养了人类。天地自然庇护着我们的生命,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从古至今,正如古文所言“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最高表达方式。它的诸多元素,都与智慧的华夏儿女千百年来于这天圆地方之间生生不息的创作有关。它的缘起、传承和发扬,都从这万里神州亘古不变的自然中,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养分。本文通过天地自然与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相生、律动相联、意境相融,挖掘中国古典舞在本质上蕴含的“绿水青山润得天地美”的生态美学思想。

关键词:天地自然;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舞蹈美学

一、天地自然与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相生

自盘古开天辟地,地球孕育了万物,自然滋养了人类。天地和自然庇护着我们的生命,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地”和“自然”的概念,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天地”的最大功能是孕育生命,具有生态的意义;“自然”不是指物质,而是指物质的一种性质,此性质为自然而然,即本性。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具有深刻的生态内涵。他提出“天地大美”的自然美学命题,认为天地万物无论形式外表如何,都具有美的本质。这不仅扩大了审美对象,而且把所有事物都纳入了“美”的审美范畴之内。天地之“美”不仅美在景观,更美在运化,美在生生不息的生命。

中国古典舞在本质上蕴含着生态美思想,是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合道,是与自然交融为一、和谐共鸣的艺术化表达。中国舞蹈的美学追求指向生命的律动,指向含蓄蕴藉的哲理情感,指向诗情画意的境界。生命灵性,是舞蹈的骨髓;超越时空,是舞蹈的优势。舞蹈以“状态”体现自己,以丰实圆融、合于宇宙精神的意象创造为终极目标。它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在时间的流程中以占有空间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体现生命的符号。舞蹈的美学追求,应和着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承载着宇宙的生命内涵,具体而切实地见证着中国的体验美学。舞蹈与音乐、绘画、雕塑有别,就在于它们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不相同:乐器用丝、竹、革、木等物质,绘画用笔、墨、纸、布、颜料等物质,雕塑用泥、石、木、金属等物质,而舞蹈则凭借人体本身。舞蹈的“不言”是身体的哲学。它契合了中国哲学中的不言之美,于其“不言”之中舞出“至言”和“大美”。舞蹈以“不言”作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呼应,它不用文字语言来解读世界,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人的肢体、人的真实生命来体验世界、感悟世界、呈现世界,接通宇宙的生命精神。它用舞动的人体,唤起人们对宇宙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展现哲学和科学难以昭示的宇宙生命的“生”与“真”。

二、天地自然与中国古典舞的律动相联

《说卦》中提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宇宙运行规律的表述。阴阳运动有规律可循,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概念的提出是《周易》最重要的贡献。而中国古典舞无论是手臂造型的千变万化,还是脚下步伐的闪转腾挪,它在运动规律上都讲求“阴阳律”。遵循舒而不缓、紧而不乱、柔而不懈、韧而不僵,端庄不失祥和,温润蕴含坚劲,似胸怀宇宙之气。

“一阴一阳”是东方哲学中宇宙万物的辩证统一,同样中国古典舞身体的阴阳关系与舞蹈表现也是如此。阴阳之道是古典舞之基本“舞道”。舞蹈中身体的左与右、前与后、提与沉、快与慢等诸多对比和核对矛盾,也就是各成一对阴阳。因此,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规律上要求欲前先后,欲后先前;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放先收,欲收先放;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直先弯,欲弯先直;欲正先斜,欲斜先正;欲高先低,欲低先高;欲提先沉,欲沉先提;欲重先轻,欲轻先重。正所谓我们常说的“十欲”。正对应了老子的《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

从宇宙的构成来说,有天、地、人“三才”。但从生命的意义上来说,“三才”实为一体。人这一“才”,其生来自天地,其养也来自天地。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说,其基础其实来自这里。它的本质是生命与生态意义上的天人一体性。中国人这一宇宙观亦即哲学观,是古典舞人体的认识之根,是出发点。这种哲学观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在宇宙这一巨大的气体中,人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上下联系着天与地,联系着左东右西、前南后北,这叫“六合”——上与下之合,左与右之合,前与后之合。这一方位构成了四个面,再加上每一方向间的四个角——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这就是“四面八方”。整个古典舞所有的姿态与动作,便运行在这一基本方位中。

三、天地自然与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相融

“天之道”与“地之道”的宇宙自然规律,在中国古人的时空观念里集中体现为“天圆地方”。其中“天圆”指的是“天时”如六十甲子一般周而复始。而“地方”的“方”则是源于描述方位的“东南西北”的“四方”观念。天与圆象征着运动,地与方象征着静止。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动静互补。时至今日,中国人仍然对圆情有独钟,句号是个圆圈,货币也叫元,出色完成任务是圆满,喜庆的日子要团圆,获取功名叫圆梦。除此之外,还有道家的太极图、古典建筑的圆曲结构、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图示等,都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追求圆形艺术的宇宙观和审美观是分不开的。同样,中国古典舞就秉承了这一民族思想。

中国古典舞同样是以圆为核心,以圆为依据,以圆的哲学思想为审美原则,在舞姿造型、运动轨迹、节奏处理上,都与“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圆中生万变,万变不离其圆”,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总体概括。以中国古典舞中最典型的动作摇臂为例,它将“平圆立圆与八字圆”融于一身,强调手臂运动过程中阴阳交替且连绵不断的圆润特质,通过婉转流畅的大幅度动作,体现出“圆、游、变、幻”矫若游龙、体态万千、婉转多变的舞蹈动势。强化在圆的运动轨迹中,“手到、眼到、心到,圆起、圆行、圆止”的韵律特征。

“圆”产生无限循环从而演绎出苍穹的宇宙以及宇宙的万物。中国古典舞在艺术审美上强调“拧、倾、圆、曲”的动作体态特征,决不是杜撰出来的审美标准。从秦汉舞俑“塌腰蹶臀”的舞姿造型和敦煌飞天中异向拧扭的s形曲线,以及国粹戏曲的“子午相”等等,都不难看出人体的“拧、倾、圆、曲”审美内涵,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演变的。这也正符合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婉约含蓄的传统气质,刚好区别于西方芭蕾舞的开绷直立以及西方人直接豪放的性格特征。

结论:中国古典舞在本质上蕴含着生态美思想,是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合道,与自然交融为一、和谐共鸣的艺术化表达。重视生命以及重视生态是中国天地概念的精髓。中国古典舞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的“圆满”理念、道家的“阴阳”关系等哲学概念为核心思想。通过天地自然与中国古典舞美学相生、律动相联、意境相融,使其互施互化、互涵互化,而至多元协调、生生不已。

参考文献:

[1]老子.老子[ M ].饶尚宽,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五.

[2]朱熹注,李劍雄.周易[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袁禾.大学舞蹈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

[4]兰天文. 中国古典舞之劲探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5]邵未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 J ].文化艺术研究,2014(3 ).

[6]彭吉象.中国艺术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7]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 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

[8]吕艺生.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探秘,文化艺术研究,2021(6).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