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创共体:勇当秦创原建设排头兵

2022-05-30 10:48韩开兴
新西部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技型科技成果培育

韩开兴

创共体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省内外高校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新型科技社团联盟,也是沟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统筹各类科创资源,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的公益性创新创业平台。创共体依托在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成立了21个专业技术委员会、2个专门委员会,打造了项目遴选评审机制-年级孵化服务机制-精准滴灌服务体系-企业退出考评机制等全流程体系,以精准滴灌服务促深度孵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高水平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如何挖掘好、滋养好、利用好陕西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我省长期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重大时代命题。

2021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启动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提出“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打造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窗口和总源头。

一年多以来,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以下简称“创共体”)勇当秦创原建设排头兵,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创共体累计孵化培育出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正在申报规模以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为50余家企业服务转移转化有效专利160余件,新申请授权知识产权累计111项。

探索“五大创新”促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创共体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省内外高校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新型科技社团联盟,也是沟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统筹各类科创资源,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的公益性创新创业平台,旨在提升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促进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企业家型科学家和科学家型企业家,从而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了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共体通过“五大创新”促使机制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

孵化机制创新。经过实践总结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阶段、分领域培育的年级孵化管理机制,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器融合的孵化培育链条,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孵化效率,促进孵化企业更快更好地成长。

培育模式创新。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风险承担的培育模式。初创企业风险大、“死亡率”较高,社会资本对种子期项目投资积极性不强。针对这一现象,创共体专门设立早期支持资金,有效破解科技工作者个人不敢投,商业性基金不愿投的困境,吸引并鼓励科技工作者勇敢迈出成果转化第一步。

组织形式创新。搭建“理事会+(专委会+孵化器+基金)”的组织形式。创共体汇聚了以蒋庄德、张卫红等院士为代表的不同专业领域30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及企业家,成立了21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和2个专门委员会。利用这一独创的高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创共体从源头上、数量上和质量上,确保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来源,为入孵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最终形成“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创新为基、转化为要、市场驱动、资本拉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形成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创新系统。

运营模式创新。构建“科技社团+轻资产”运营公司,运营机制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大批高层次专家学者投入创共体实践中来,同时也有效支撑了创共体实际运作。

服务体系创新。针对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痛点堵点,总结出了“精准滴灌”优质服务深度孵化体系,为高校科技项目团队提供政策、技术、培训、金融、财税、市场推广等系统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业家。

截至目前,创共体累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项目114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宛鸣科技、博恩生物、朗普达通信、秦玄汉、鲲鹏易飞等一批高成長性科技企业;在孵企业授权知识产权累计111项,技术合同认定交易额264万元,企业累计研发费用投入1842万元,产值达4400余万元。有3家企业获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家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企业获批“2021年西安市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企业科技人员入选“2022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6家企业参加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大赛名次。

做优“精准滴灌”促深度孵化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创共体23个专委会的协调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投资人等各个方面创新创业资源向着共同的目标汇聚,搭建人才、技术、资本融合的有效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汇聚,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资金、设备、人才、技术等一揽子专业化服务,彻底改变以往各自为战、小散乱的局面,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激情。

创共体专委会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成果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的问题,为科技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能能保障平台可持续运行,又能形成以科研持续供给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创新闭环,让科研与产业双向良性互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推动陕西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沃土”的滋养,也离不开良好生态的孕育。

创共体依托在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打造了项目遴选评审机制-年级孵化服务机制-精准滴灌服务体系-企业退出考评机制等全流程体系,以精准滴灌服务促深度孵化。

一方面,创共体为入驻项目提供精准对接政策、技术、市场、金融资源等服务,精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缓解痛点和难点,推动成果转化并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创共体“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生态,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阶段、分领域培育的创业服务体系,为不同阶段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针对性的、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推动科技企业孵化链条体系升级。

从2022年开始,创共体将形成每年百余个科技项目落地转化能力,经过精准孵化培育,实现80%的孵化企业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20%的孵化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的孵化企业达到规模以上企业、5%的孵化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创共体还将加强“一平台一基地一网络”服务能力建设,突出专委会在创共体中的核心地位,形成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利导航服务、开放共享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服务等协同机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支撑,助力科技创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高水平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

落实“四大工程”促科企倍增

创新链和产业链动态联动、互为支撑,是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

对于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创共体着眼于强链、补链、延链科创项目,孵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对于前沿科研领域,创共体有目的地组织一批原创科研核心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在“十四五”期间,创共体将新建一批专委会,建设若干个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前沿科技研究院,建成创共体产业原创工坊,统筹推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继续精耕细作,扎实贯彻《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落实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助力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新局面。

“登高”工程,指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共体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促进重点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与布局,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就地实施转化。

“升规”工程,是指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创共体利用专委会的“定海神针”作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与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引导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產品开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晋位”工程,是指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共体积极培育打造一批专注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工艺)出色、市场占有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引导大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和产品制造协同关系,促进融通发展。

“上市”工程,是指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联合培育。创共体将拓展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一批瞪羚企业,重点培养一批独角兽企业,通过三至五年规划培养一批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建设打造一支主力军和顶梁柱。

当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如火如荼。下一步,创共体将继续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和最大潜力,探索更灵活的机制,汇聚更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集中力量做好创新驱动这篇大文章,为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科技型科技成果培育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