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要:问题导入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导入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问题导入 初中 道德与法治
问题导入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一、问题导入的优势
(一)增加趣味性
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相结合,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引入一段与教学内容贴合的、有趣的视频,并针对这段视频提出相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探讨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
(二)针对性教学
问题导入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会一步步探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不能随机设计课堂问题,而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結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启发学生思维
优秀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启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出现疑惑,教师便据此提出更多相关联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如果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联想,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探究精神。由此可见,教师设计问题的深度应该结合学生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导入都是由浅入深的,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以及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也应该逐步增加。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不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要把握问题的难度,确保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经过思考、交流和探讨能够得出答案,从而保证学生不被高难度的问题击退。
教师只有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难度并不高,但是教学核心任务很难实现,即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而是通过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很难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无法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自然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教师应该更新、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只重视理论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常过于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实际上,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忆和理解相关知识,用来应付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或中考等考试的,而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理念,在生活中懂得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这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综合素养,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三、问题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一)改变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制订教学计划,以教师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问题导入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展开针对性教学。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以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授“少年有梦”时,教师可以先以“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问题,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做出不同的评价。面对没有人生目标的学生,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觉得有什么事情是你非常感兴趣的吗?有什么事是你愿意去做的吗?”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在哪些方面实现,从而确立人生目标。面对有明确人生目标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人生目标能不能实现,如果实现了,会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理念。接着,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你们要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想要实现人生梦想,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朝着目标努力。
(二)提出关键问题,启发学生
问题导入并不意味着教师仅靠提问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思考,但教师不能放任学生思考,而是应该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不断与学生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教学的核心内容。
例如,在讲授“认识自己”时,教师首先提问:“你们能否正确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接着,教师可以询问其他学生:“你认为他对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内容?”最后,教师再次问学生:“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通过这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对自我的认知不一定全面,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认识更全面的自己,要时刻思考自己的言行举止,看看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方面,有哪些值得继续坚持的方面,进而做更好的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应该是有目的性的,是精心设计过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让学生在思考过后受到启发,进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三)提出具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值得学生思考与讨论。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和讨论,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式问题,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讲授“少年的担当”时,教师可以提问:“如今的你可以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可以参加社会志愿活动,有的学生说可以捐一些自己不用的书籍和不穿的旧衣服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这个问题让学生发现自己可以为社会做很多事情,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问题导入方法的多元化
教师可以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问题导入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前后联系法
前后联系法是指将学生从熟悉的领域引领到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又引出了本节教学的新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来做问题的切入点。
例如,在讲授“公民义务”时,教师可以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权利,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你们知道生活中我们都要尽哪些义务?”这种前后关联的问题导入,既巩固了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又引出了新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案例导入法
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增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学习案例,有利于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遵守公共规则”时,教师可以播放《八达岭野生森林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案例,八达岭野生森林动物园虽然允许私家车进入,但是在进入前要签订《自驾车入园责任协议书》,该协议明确规定游园期间,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任何原因私自下车,禁止开启车门,禁止喂食。案例中的妻子私自下车,被老虎袭击,妻子的母亲为救女儿也随即下车,最后造成一死一伤的悲剧。学生看完这一案例,教师提出问题:“签订入园协议,你觉得有必要吗?自驾车中的人有没有遵守公共规则?造成了什么后果?”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认识到公共规则不仅是维护社会的秩序,还是对每个公民生命安全的保护,人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综上所述,问题导入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敏.课堂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
[2]黄克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导入情境问题的优化设计[J].求知导刊,2019(24).
[3]唐舒婷.初中《道德与法治》“金课”建设中的课堂导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0).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