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壁画在表现性绘画中的应用

2022-05-30 07:46:32杜子昂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6期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十分悠久,中华民族绘画艺术也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拥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塔尔寺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千百年来的重要结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不断加强,艺术的国界开始慢慢消失,艺术的种类开始逐渐模糊,但是这种“消失”与“模糊”也只是相对而言,每个国家的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是无法改变的。由于受到西方绘画的强烈冲击,很多中国当代绘画创作者开始学习与模仿西方绘画,从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塔尔寺壁画;造型语言;表现性绘画

表现性绘画在当代绘画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绘画性”是绘画的本体特征之一。绘画中的“表现”一词出自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其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绘画作品和绘画风格与印象派的作品有明显的区别。一直到后来,这种绘画风格的创作方式经过了许多艺术家的沿革和发展,在构图、技巧性、色彩布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良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表现性绘画。

在许多表现性绘画的作品中,艺术家不再去追求对现实事物进行真实且具体的现实表现,即真实地表现事物本身的形态,而是选择重点突出自己当时对事物的主观感受与主观印象。在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与主观感受的加持下,具体事物的形象往往会变得十分抽象。这种创作方式在本质上体现着艺术家对创作的渴望。在特定的环境下,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行为对人的本性和内心进行表达,从而体现在现实事物之中一种永恒的、现实的、规律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艺术家自身的审美体验与艺术选择基础上,其作品所呈现的是区别于“现实图像”“主观观念”等主要艺术形式的人为性特色。

表现性绘画的根本出发点是包容性。首都师范大学表现性绘画工作室的课程借鉴了很多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形象。

浙江师范大学的侯吉明教授将敦煌、龟兹壁画图像元素与意象表现方式进行整合,将其中的现实材料与要素相互碰撞,在相互融合中诠释了艺术家本身的现实体验和艺术追求。侯吉明教授的作品试图提示观者,所谓修复还原并不仅仅是对外在现实物体的还原,而是以敦煌、龟兹传说等地理风物为线索,把壁画残像等传统文化符号相互融汇贯通,从而体现出新的表现意象。

塔尔寺壁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的。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

塔尔寺壁画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有些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塔尔寺壁画有三种制作类型,一种是布面画,将画在经过加工处理的白布上绘好,然后根据所放置的墙面大小做木框镶嵌在墙壁上,这种画称为间堂壁画。一种是壁面画,在经过处理的洁白墙面上打某种底色,直接绘出各种题材的画面,然后上清漆,壁画即成。还有一种是在墙面上嵌上木板,进行干燥刨光处理,用胶和石膏粉合成的白浆打底,再绘各式图案即成。

一、塔尔寺壁画的造型语言解读

塔尔寺壁画的造型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它的线条、色彩、平面性语言、材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塔尔寺壁画的线条语言

塔尔寺历史上有一位叫却西的画师,是塔尔寺传统绘画风格的代表人物。塔尔寺壁画基本上采取了古老的画法,壁画中的线条虽然非常粗犷豪放,但仔细观察,其整体线条流畅飘逸,线条外形十分平滑、精细且有劲力,而在细节的部分又画得十分精致。

(二)塔尔寺壁画的色彩语言

塔尔寺壁画主要以蓝绿色调为主,但是背景颜色以黄红为主,这样可以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从而更好地突出画面的宏伟与庄重。在描绘人物脸部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金色来进行描绘,但在塔爾寺壁画中人物的脸部却没有使用金色,这也是却西画派的一大特点。

绘制壁画的颜料以矿物质颜料为主,在当时的年代,颜料都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流程,都是研磨成粉末直接进行绘制,从而直接表现出矿石本真的色彩,不像现代工业生产的颜料那样拥有较高的饱和度,是较低纯度的色系。在绘制时,每种颜色都是单一地进行使用,没有将不同颜色进行调和后再去绘制。因此,壁画本身的绘制流程中就带有文化体现出来的本真、质朴与纯粹。即使在画面中大量使用了蓝绿的原色,但是其色彩构成关系依然十分和谐。正是这种天然矿石所体现出来的本真色彩,才会给观看者带来和谐、融洽的观看体验。

(三)塔尔寺壁画的平面化表现

平面性是中国古代绘画区别与西方传统绘画的一个主要方面,西方传统绘画更加注重的是科学性与现实性,而中国古代绘画更加注重的是画面的精气神等象征性的概念。在当代绘画中,艺术家为了打破传统,会对画面进行平面化的处理,甚至对物体进行抽象、变形,不再遵从结构、比例、透视等科学性与现实性的概念。因此,平面化是绘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塔尔寺壁画与当代绘画都有平面性的特点。

塔尔寺壁画对画面进行平面化处理的原因与当代绘画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当时在绘画技术上无法做到科学性的写实,从而表现现实人物,或者是为了体现宗教绘画的威严与庄重,从而对画面进行了平面化的处理,毕竟塔尔寺壁画是藏传佛教艺术品之一,具有浓郁的宗教风味。正是这种无心之举,或者是一种巧合,使得塔尔寺壁画的平面性表现成就了它的艺术价值。塔尔寺壁画的平面性是其绘画艺术表达的基础,使得其艺术魅力在平面处理中更好地表现出来,使画面的色彩与线条更加和谐,也将物体的变形与装饰融入画面。

(四)塔尔寺壁画的材质语言

与塔尔寺壁画的色彩、线条、平面化表现语言不同的是,塔尔寺壁画的材质语言是经过岁月洗礼所留下来的,是时间所造就出来的独特的绘画语言。在塔尔寺壁画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画面上并没有明显的材质表现。其壁画的颜色、线条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而塔尔寺的画匠会在每年晒佛节对壁画进行修补,正是这种不断地修补叠加,经过数余年岁月的堆叠,逐渐形成了塔尔寺壁画特殊的肌理效果。这种独一无二的肌理效果,体现出了塔尔寺壁画的岁月美。如果没有这种经过岁月洗礼留下的痕迹,塔尔寺壁画艺术在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正是因为塔尔寺壁画独特的色彩、线条、平面装饰性以及经历岁月洗礼后的肌理感的完美结合,才让它在绘画艺术长河中经久不衰。

二、壁画造型语言在表现性绘画中的应用与探究

在时间的证明下,杰出的艺术作品可以一直流传下去。在文化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人们本身出于对美的追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探寻、继承与创新,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可。现代艺术家对于壁画中的图像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壁画中体现自然色彩、包含生机线条、充满岁月痕迹的材质,或是其独特的平面表达方式融合到艺术家本身的现实体验和艺术追求中,并且体现在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在当今时代,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使得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迸发,从而创造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一)壁画色彩与线条在表现性绘画中的运用

色彩和线条是绘画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画面情感的重要因素,二者在绘画中通常以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在塔尔寺壁画中,不同的色块所占的面积不尽相同,但这些色块又相互结合。不同颜色与不同粗细的线条纵横交错于不同的色块之间,使得色块拥有了生命力,同时色块也让单一线条更加具有观赏性。在塔尔寺壁画中,绘画使用的色彩是非常主观的,这样更好地突出了画面的宏伟与庄重。其画面使用的颜色种类不多,主要是蓝、绿、红、白、黄等颜色;画面中的线条以物体轮廓线为主,非常粗犷与豪放,但仔细观察,线条外形平滑、精细且有劲力,整体线条流畅飘逸,而在细节的部分又画得十分精致。如图1所示,在当代绘画中,运用这种对色彩与线条的主观处理,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

(二)壁画材质语言对表现性绘画的探究

塔尔寺画师最初创作塔尔寺壁画之时并没有想要表现其独特的材质语言,只是壁画因为岁月的侵蚀,致使颜料脱落,经过后期不断的修补,无意之间留下了痕迹,产生了复杂的层次与肌理感。这些后天形成的材质语言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难以创造出来的。如今我们看到的壁画,其实和当年壁画刚刚绘制完成的时候有着些许区别,正是因为岁月带来的材质感,让塔尔寺壁画更加神秘,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与艺术表现性。这种独有的材质性表现语言被艺术家们充分利用,他们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的结果运用在了表现性绘画创作中。

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使得现当代绘画使用的材料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颜料。如图2所示,泥土、树脂甚至塑料等各种不同性质的素材都可以成为绘画创作的材料。现当代绘画与综合材料绘画虽然名字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在综合材料融入现当代绘画后,人们在观看一幅作品时,不仅仅是关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也会注意到画面所使用的材料,还有画面材质所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

(三)壁画的平面性在表现性绘画中的运用

塔尔寺壁画的平面性也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画面平面化的这种表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塔尔寺壁畫的平面性与其构图密切相关。

描绘对象从立体化到平面化是绘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摆脱了传统绘画所需要的通过科学观察方式来表达现实事物的方法,不再要求对事物进行写实,将其再现于画面之中,更加注重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不再强调传统绘画中的体积、明暗和色彩关系,而是直接表达物象本身的特点,有利于创作者更加直接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在绘画时,创作者通过平涂来达到平面化的效果,从而减少传统绘画中物象的体积感和画面中的空间感,通过颜色之间的对比来体现客观事物,使画面更简单清晰,突出绘画语言本身的个性与趣味性。换个角度来说,画面的平面化让传统绘画中强调的写实性不再成为现当代绘画中的重点,更侧重于创作者对画面整体的掌控能力,更强调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结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绘画艺术也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拥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将其中色彩搭配、形象创作的方式应用到绘画中,可以丰富绘画艺术的内涵。在当下多元的艺术格局中,创造性、民族性和艺术个性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目标。艺术家们可以将塔尔寺壁画的创作材料和形象合理地应用到绘画创作中,使作品更具创造性、民族性和艺术个性。

参考文献:

[1]许世文.塔尔寺艺术三绝[J].中国西部,2001(1):80-83.

[2]杨淞宁.塔尔寺布幔壁画研究[J].赤子(中上旬),2016(1):34.

[3]霍福.青海塔尔寺壁画艺术的民俗文化学考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20-127.

[4]葛伟.论表现性绘画中的艺术自觉[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杜子昂,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