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对乌克兰中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与乌克兰孔子学院的中文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乌克兰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开设中文专业高校数量增长放缓、各地区中文教育发展失衡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升级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乌克兰 中文教育 发展现状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的交通要塞,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在农业生产、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中乌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双边关系发展迅速,特别是自2014年中乌签署了关于乌克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双边议定书以后,两国的经贸合作迈向了新台阶,语言文化交流也随之扩大。本文对乌克兰中文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目前乌克兰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一.乌克兰中文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一)中等教育阶段中文教育情况
乌克兰实行11年普通中等教育制度,根据地区条件分别成立小学(1-4年级)、不完全中学(1-9年级)和完全中学(1-11年级)。目前,乌克兰有普通中等学校1.95万所,其中农村有1.32万所,中小学在校生约420万[1]。笔者主要从课程设置与教材两个方面介绍乌克兰中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情况。
1.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日益增多,推动了中文纳入乌克兰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
自2010年6月乌克兰基础教育体系改革后,乌克兰政府允许各校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教育体系,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与方向。这一规定促进了中文教育在乌克兰基础教育体系的发展,目前,乌克兰已有几十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但大多数学校仍将中文课作为课外兴趣班。近几年部分中小学通过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合作陆续开设了中文必修课,如敖德萨117中学自2016年就将汉语课纳入了该校2-12年级的必修课,后又将汉语课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纳入了学生的学业考评成绩。敖德萨第一中学则将中文课作为该校学生的第三外语课[2]。这些举措都有效推动了中文纳入乌克兰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
2.中小学中文教材仍以中国编写的“一版多本”[3]教材为主
目前,乌克兰大部分中小学主要使用中国编写出版的“一版多本”[3]教材,如《快乐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等。这几套教材既有俄语版又有乌克兰语版,适应乌克兰语言生态现状的需要。但有的教材同时用于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层级区分度不大,不利于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中文教育系统化发展。因此亟需开发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中小学系列教材。
(二)高等教育阶段中文教育情况
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通过乌克兰教育、科技、青年、和体育部评估认可的具有办学资质的高等学校有861所(包括私立学校,但不包括高校分校)[1]。乌克兰高校中文教育现状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课程类型多样化
乌克兰的高校正式开展中文教学是在其独立以后,1992年,国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克拉玛托尔斯克经济文化学院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4]。此后开设中文课的高校日益增多,其中开设中文本科专业的高校占50%以上,开设中文硕士专业的高校占10%左右。乌克兰高校所开设的中文课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针对汉语文学专业、汉英翻译专业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二是针对在校学生开设的汉语选修课,包括第二外语选修课。三是面向社会人士开设的各类汉语培训课程。课程类型的多样化为中文学习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了中文教育在乌克兰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
2.中文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一是设有中文专业的乌克兰高校都撰写了本校的中文专业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虽然各校的教学大纲有所不同,但都为高校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二是乌克兰高校使用的教材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从之前的几种增加到了现在的二十几种。大部分教材为中国国内编写出版的教材,尤其是多语种版本的中文教材使用更为广泛,比如《新实用汉语》与《当代中文》。三是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乌克兰自橙色革命后,经济陷于困顿,教育投入一直不足,教学设施陈旧。近几年,通过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很多高校建立了多媒体中文教室,为高校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孔子学院中文教育情况
截至2021年1月,乌克兰共设立了6所孔子学院和4个孔子课堂,其中卢甘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因乌克兰政治动乱已关闭,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因疫情还未正式开始运营,但孔子学院的注册学员数量仍旧在逐年递增。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述乌克兰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现状:.
1.課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乌克兰四所孔子学院课程设置的调研与分析可知,目前,乌克兰孔子学院所开设的汉语课程主要可分为四个类别,即在孔子学院合作院校、当地大学开设的汉语专业类课程,在孔子学院合作院校、当地大学开设的汉语选修课程、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开设的汉语课程以及孔子学院自设或与某些部门合作开设的各类汉语培训课程。乌克兰四所孔子学院的教学均涵盖了大学课程、中小学课程与培训课程,课程类型多样、课程架构完整。
2.教材选用情况
笔者对2019年四所孔子学院使用的教材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一所示:
与笔者2013年的调查结果[5]进行比较后发现,乌克兰各孔子学院(课堂)目前使用的大部分中文教材仍为中国国内编写出版的教材,但教材种类已明显增多,除了语言知识类教材外,很多孔子学院还选用了文化知识类教材。另一方面,随着HSK考生数量的增加,HSK/HSKK相应级别试题集已成为乌克兰孔子学院HSK辅导课必需的教材。同时,各孔子学院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色选用了不同的系列中文教材,例如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选用了《走近汉语》、《实践汉语》和《感悟汉语》听说和读写系列、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选用了《成功之路》、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则选用了《汉语教程》。
3.师资构成情况
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一般由国内公派教师、国内公派志愿者教师、海外志愿者教师与本土教师四部分构成。笔者对2019年乌克兰四所孔子学院的师资构成进行调查,并与2013年调查结果[5]比较后发现,虽然目前国内公派志愿者教师仍是乌克兰孔子学院的主要师资力量,但在以下两方面已有了明显变化,首先,大部分孔子学院的本土教师师资比例与之前相比有所增长;其次,部分孔子学院的海外志愿者教师比例降低,国内公派教师比例增长。从共时角度来看,目前乌克兰四所孔子学院的公派志愿者教师所占比例均较高,本土汉语师资比例除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外,均较低。而四所孔子学院的公派教师与海外志愿者教师所占比例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没有海外志愿者教师,而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海外志愿者教师比例却超过了50%。
二.乌克兰中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乌克兰开设中文专业高校数量增长放缓
随着中乌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热”在乌克兰持续升温,本土人民对中国的兴趣不断增加,学习汉语的人数稳步增多。面对诸多良好势头的同时,我们也清晰地发现在乌克兰开设中文专业的高校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乌克兰高等学校共有861所[1],而截至2016年12月,开设中文专业(汉语文学专业、汉英翻译专业或汉语教学专业)的高校只有16所,而其中有7所高校在上世纪90年代就相继开办了中文专业,可见随后的20年开办中文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乌克兰近几年经济发展缓慢,教育资金紧张,学校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困顿的经济环境使得开设中文专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乌克兰国内频繁爆发的政治危机造成了东部地区中文教育发展的迟缓,复杂的政治环境使得开设中文专业困难重重。最后,乌克兰的地理环境也对中文专业开设造成了阻碍,由于地处欧洲东部,乌克兰英语、德语的学习人数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开设德语专业的乌克兰高校足有上百所。[6]综合上述情况,高校中文专业承担语言人才培养重任,也是乌克兰本土中文教师的重要培养基地,开设中文专业的高校数量增长缓慢势必会影响乌克兰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与本土化推广。
(二)乌克兰各地区中文教育发展失衡
以首都基辅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中文教育火热发展,乌克兰东南部地区中文教育稳步推进,而西部地区中文教育推广缓慢。乌克兰各地区中文教育发展失衡主要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基辅是乌克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方面区域优势明显,教育资源丰富,中文教育起步也较早,因此该地区的中文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乌克兰东南部地区则是乌克兰工业最发达地区,加之地理环境优势,使得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地区。此外,这些地区俄语的普及率很高,是公认的俄语区,这种语言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乌克兰西部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进而造成中文教学资源匮乏。而且该地区98%以上的居民都使用乌克兰语,对该地区的中文教育推广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因此该地区中文教育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乌克兰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升级
乌克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重要国家,亟需“汉语+”复合型人才。目前,乌克兰大部分教学机构的中文课课型比较单一,不加区分生源基本情况(社会人士、在校学生等),选修班一般只开设一种课型。专业班的课型则多为语言知识课与语言技能课,实践类课程设置较少。可见乌克兰的中文教学仍采用以听说读写译为主导的语言教学模式,仍旧囿于汉语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过于注重中文实用性与工具性的定位,轻视语言实践环节以及中文与职业或专业的结合。这种较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扭转乌克兰“汉语+”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状,也不利于乌克兰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乌克兰中文教育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循序渐进发展中文教育
乌克兰高校数量庞大,中文专业开设潜力巨大,但受乌克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部分高校无法开设中文专业。建议可先在高校建立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其次,以网络与媒体为媒介,介绍中国元素,持续扩大交流;最后,可增加兴趣班的教学学时或开设多样化兴趣班,让学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石,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提升能激发乌克兰民众学习中文的热情,进而促进高校中文专业的发展。
(二)展望各地区发展前景,适度调配中文教学资源
西部地区中文教育虽然发展速度缓慢,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师资、教材等方面可优先援助即将开设中文专业或建立中国文化中心的西部高校或教学机构,以该高校或教学机构为中心,辐射其所在区域的其他学校或教学机构。发展速度较快的中部与东南部地区则可着力于乌克兰统一中文教学大纲编写、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建设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为乌克兰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我国也应继续培养乌克兰语语言人才,为乌克兰中文教育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搭建“汉语+”合作平台
首先改善人才培养方案、充实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基于“汉語+”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可建立中文专业实践基地,与在乌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产学研交流,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通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再次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的助力作用,在农业、旅游、商务、医学等方面为更多学员提供丰富的中文职业教育培训,继续扩展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不断推动中文人才培养向“汉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
参考文献
[1]李发元,李莉.乌克兰语言政策与语言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王文静.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D].黑龙江大学.2018:12.
[3]周小兵,陈楠.“一版多本”与海外教材的本土化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3(2).
[4]任瑚琏.乌克兰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
[5]王东营.乌克兰孔子学院汉语推广环境与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2016(9).
[6]Polunina Halyna.乌克兰高校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青岛大学.2019:12.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乌克兰中文教育情况调查及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研究”(项目批准号20YH15D)资助。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