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画人、以形写神:人物肖像素描探析

2022-05-30 10:48张先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6期

摘 要:人物肖像素描的重点是关于形与神的表现,做到以情画人,以形写神。从中西方传统艺术对形与神的理解来看,西方更注重形,用形来体现神,中国更注重神,但也不忽略形。总之,都讲形神兼备。因此,在理解素描的理性、科学的同时,应发挥素描的感性与无限性、非理性等,真正做到形神兼备。

关键词:肖像素描;以情画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画家董希文在论画时说:“一个画家从不会到达成熟的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1、无理作画;2、以理作画;3、以情作画。” [1]只有在达到第三个阶段时,才能把纯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情的抒发,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因此,以情作画,以形写神,就是对所画内容充满激情,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素描的形式融入对象,自己主动、积极地去画,不是去完成一个被动的任务,而是把“要我画”变成“我要画”。

一、独特的形式与神的表现关系

(一)构图

如图1所示,俄罗斯画家罗吉诺夫的肖像素描作品采用的是三角形构图,脖子的动态表现,令人感觉老人是在思考。这令人想到丢勒的肖像素描作品,如图2所示,也是用三角形构图,表现沉思状态,老人的胡须、皱纹很多,表现出有经验、有智慧的样子。

(二)造型语言与表现对象的联系

线、面、明暗蹭擦的结合:俄罗斯画家尼古拉·菲钦的炭笔素描作品《自画像》,线条精炼、概括,明暗的蹭、擦与线的结合,虚实相生,给人以想象空间。靳尚谊素描作品《梢公王西财像》也是以线、面、明暗蹭擦相结合,表现坚实的结构与人物性格特征的作品 。

夸张:让充实的更充实,削弱的更削弱,加大对比。如俄罗斯画家布洛欣的人物素描,人物的面部表情夸张,情感的表露更充分。罗吉诺夫的肖像素描作品,动态夸张,背景虚实结合,人物更灵动,氛围更能激发人的想象。罗吉诺夫的素描,黑白对比强烈、夸张,更加突出主体。

节奏、韵律:罗吉诺夫肖像素描有一虚一实的虚实节奏感,有黑白灰和谐的明暗节奏感,有一进一退的空间节奏感。

整体风格:有些作品突出绘画感,如布洛欣的人物素描,蹭擦形成了水墨画面感;有的强调空间感,如罗吉诺夫的肖像素描作品,实体空间,身临其境的感觉,明暗梯度层次分明。

材质表现:如俄罗斯油画大师叶列梅耶夫《女肖像》,利用了棕色的纸,这和皮肤的中间色接近,可以提亮,也可以加深,上各种颜色,这一材质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中西方传统艺术中的形与神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在有限的形象中,拓展无限宽广的领域,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说形是有限的,神是无限的,只有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有节奏韵律的作品才有艺术魅力。

(一)西方的形

1.西方的形具有科学、理性的特点

西方的形,它是肯定、精确、有限的,如素描的比例、透视、解剖、块面分析、根据光学的明暗分析等等,都是在寻找有限的形式。西方素描学科,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西方的哲学家、艺术家很多同时也是科学家,如毕达哥拉斯、达·芬奇都是数学家,都是从自然科学中来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基础,对研究自然很有兴趣。古希腊哲学家关注世界本原、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有规律地发展变化等,尽管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方式并不系统,但是这种直接观察的方法总是隐含着理性思维的因素,抽象思辨是西方思维的特征。

素描的支撑学科有数学、几何、光學、透视学、解剖学,这些都是科学、理性的,是在寻求有限的形式。如:光学,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对物体进行明暗分析;透视学,通过透视空间,表现出物体近大远小的特点;解剖学,通过对真实的尸体进行解剖,分析人体骨骼、肌肉,总结出解剖图谱;数学,利用数与数的和谐比例关系、古希腊数的宇宙观、毕达哥拉斯的黄金分割等对物体、人物的比例进行研究;几何学,通过把具体而复杂的物象进行几何概括与提炼,让造型更加简单,特别是物象的体块分析。此外,物理学、哲学对艺术学科的素描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素描的支撑和影响的学科来看,素描都是在研究有限的形式,科学、理性是它的特点。

2.西方绘画的写实性

闻一多说,一个民族的第一声歌唱往往注定这个民族几千年发展的道路。从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模仿真实的动物开始,西方艺术就走了一条写实主义的道路,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达·芬奇的明暗法把艺术写实性又推向了一个高度。西方绘画首先保证形象的逼真,它的神只能在形的逼真中展示,它绝不舍弃形似来达到神似。如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对人物的研究,从人物结构、解剖关系入手,就连微笑都是理性研究过,她的传神是通过写实性来完成的。

(二)东方的神

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神的表达。如,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秦穆公让九方皋去给他选择千里马,九方皋找了很长时间,回来说找到一匹黄色的母马就是千里马,结果秦穆公派人去一看,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气坏了,公母都搞错了,颜色都搞错了,还相什么千里马,但是,伯乐也肯定这确实是难得的千里马[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九方皋相马,看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寻求的是事物的本质。

魏晋时,对人的评论以精神、气质、风度为标准,如“闻鸡起舞”的故事,赞扬的是人的精神,不是功名。绘画理论中,南齐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说,画面上表现的东西要有韵律、有生命、有思想感情,总而言之就是要神似,用一种感人的力量打动每一个观赏者。顾恺之关于绘画艺术的言论,以及魏晋以来人们对于人物的鉴赏评论所一致强调的人的精神气质的表现,都是强调神,这些言论就是谢赫提倡“气韵生动”的根据。

1.物之神

物之神,是物体本身附于形体结构之上的一种物的精神,这种神侧重于客体对象。物之神,多依附于物之形,所以追求这一神的画家多从物的细部出发,从而传达出物之神。中国宋代及以前的绘画都是侧重物之神,如苏轼所说的“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边鸾、赵昌都是重写形写实的高手,以物之形写物之神。

2.人之神

人之神,认为神是艺术家通过表现对象传达于画面的一种自身情感,侧重于创作主体。特别是到了元代,一些文人不得志,于是游山访友,卧游隐居,远离社会,寄情于山水。如倪瓒的作品,逸笔草草,不讲形似,却又非常真实地传达了物象的内在神韵,如他画的《秋亭嘉树图》,湖面不着一画,满纸江湖。明代的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晚年穷困潦倒。他的大写意,更注重神。代表作品《墨葡萄图》,仔细看,那葡萄不成样子,但整体看去,墨色淋漓,粒粒葡萄晶莹欲滴,这些葡萄就寄托了他愤懑的情绪。朱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明亡后心怀家国之痛,于是去寺庙当了和尚。朱耷即八大山人,他画的鱼、鸟,眼睛都是大大的、怪怪的,那么冷漠、严峻,这里面有愤怒、忧愁、轻蔑,谈不上什么形似,甚至有些变形,但那神态,令人叫绝,有个人情绪在里面。八大山人画的石头,上面大,下面小,象征人生的险恶。他画的鸟,白眼向青天,单脚独立。为什么这么画,因为他想通过这些鱼、鸟、石,抒发心中的郁闷。这都叫传神。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有一句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3],这便是中国的形神观。

从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艺术更注重神,注重创作者内在的精神和气质,是在寻找无限可能性,但整体来看,中西方审美的追求都注重形神兼备。

三、形神兼备——审美的追求

(一)不能停留在形上,否则会走向自然主义

卡拉瓦乔带来的是一种激进的自然主义,兼具近乎物理上的精确和生动,其明暗对照画法充满戏剧性。如卡拉瓦乔的《圣母之死》,尽管把普通人放进神话,在绘画的世俗化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是画面太写实,和普通的人没有区别。《多疑的多马》这幅画也非常写实,但在审美上给人一种不适感。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中,教皇微蹙的眉头、咄咄逼人的眼睛、紧抿的嘴唇,给人一种“这人不好对付”的感觉,甚至会让人觉得这位教皇是个阴险、狡猾、自以为是的人。这幅画画得十分写实,因为它没有美化与丑化,这幅画就是把真实的英诺森十世画在画布上。

(二)鲁本斯与伦勃朗作品比较

在鲁本斯的笔下,王后、圣母、殉难的圣女都非常高贵,即鲁本斯过于注重形象的形式感。鲁本斯关心的是画面的质感、造型、线条、色彩。作品的艺术技巧十分高超,线条流畅,造型、色彩运用都十分出色。但鲁本斯的画不关心人本身怎样,不表现人的个性,缺乏真情实感,也不注意表现对象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情绪,也就是神。

而伦勃朗作品,特别是伦勃朗的自画像,注重以形写神。伦勃朗年轻时的自画像,春风得意,浓密的头发,考究的胡须,嘴唇轮廓清晰,丝绒小帽,充满温暖和幸福。再看老年的样子,家道中落,濒临破产,债台高筑,饱经辛酸,面容憔悴,世道的无情在伦勃朗的脸上刻下一道道心酸的记录。伦勃朗的作品充满了对个性神采、内心世界、情感心理的描绘,寄托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这都是以形写神的作品。对神的强调就是对精神世界的强调,对内心世界的强调,对文化品位的强调,乃至对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的强调。

四、肖像素描如何做到以形写神

(一)情与形

画家潘天寿说:“因画为心源之文,有别于自然之文也。”又说:“自然之理法,画外之师也。画中之理,心灵中积累之画学源泉也。两者融合之后,进而以求变化理法,打碎理法。”[4]也就是說,你的画就像是你的心电图,你的情绪都表现在里面,你的情绪是和平的,还是狂躁的,是愤怒的,还是宁静的,通过绘画里面的形式就可以看出来。把情绪与形式融合,又要打破规律,也就是无法而法。那么,如何把这种情绪通过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即以形写神。

(二)以形写神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能说出人们最想说的话,又说得不同凡响。也就是说,他们传达的情感,是最普遍的;表现的方式,则是最独特的。因为最普遍,所以引起共鸣;因为最独特,所以让人惊叹。这才被尊为艺术家,被看作民族的灵魂、民族的骄傲,甚至全人类的代言人。

以形写神,形,指的是外壳(表现形式,即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等);神,讲的是内核(精气神韵)。神形完美结合的绘画形象,谓之神形兼备。魂附着于形才有依归,形拥有魂才能鲜活。魂和形完美统一,才能构成神形兼备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完整的、高品质的肖像素描。反之,如果构成肖像素描的诸元素彼此割裂、各自游离,那就不但会“貌合神离”,甚至会“魂飞魄散”了。

如中国当代画家赵建成的人物画,在画面虚实之间 以形写神。他善用干笔,人物一生的悲喜浮沉都隐含在眉宇之间、嘴角之侧,如鲁迅那种犀利、尖刻的形象,通过坚硬的笔法表现出来,头发、衣纹像锯齿,呈现出有速度、有时间性的笔墨表现。也就是说,情、形和神要融合,即画家根据感受到的独特的情绪,通过造型的形式去表达出描绘对象的神,把形神融为一体。

五、结语

肖像素描中,一定要理解情、形、神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中西方艺术表现中吸取形神关系的营养——西方传统艺术对形的重视及中国传统艺术对神的重视,懂得合理扬弃,懂得以情画人,以形写神,把情、形、神融合在一起,掌握素描表现语言的独特形式与神的表现关系,不管是从构图、造型语言、整体风格和材质表现,都是神的独特表现形式。素描画到最后,不是纯粹的技巧,而是画家修养与情感的表现,是情、形、神的完美融合。要把感性与理性结合,有限与无限结合,科学与艺术结合,达到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4]陈伟生.人体造型与解剖画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277.

[2]列子[M].叶蓓卿,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210.

[3]秦牧.艺海拾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154.

作者简介:

张先春,硕士,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