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导思”方式的设计与运用

2022-05-30 06:12周爱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操作性小学数学

周爱华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需要我们教师变“教”为“导”,以“导”达“思”,以“思”促“力”。作为一种有效的“导思”方式,“导思单”的作用在于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改善,达到提升学习力的目的。文章根据多种不同功能设计出彰显思考性、凸显操作性和具有渗透性的“导思单”,以期通过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关键词] 导思单;小学数学;思考性;操作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生本教学”,从中可以深刻地领悟到高效教学的核心是变“教”为“导”,以“导”达“思”,以“思”促“力”。但也有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让机械古板的教学方式挤占学生的思维空间,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那么,想要彻底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实施高效的生本教学,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一、“导思”方式的诞生

学习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的基础上,否则也仅仅是“纸上谈兵”罢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想方设法地开展一系列思维求导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而在体验、感悟和反思中拓展思维,提升有效的学习力。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深度思考后提出以“导思单”作为教师有效引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将“导思”作为主要目标,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踊跃性和创造性,增加思维含量,为学习力的发展谋求最大利益。

[?]二、“导思单”的概念及作用

新课改以学习力的提升为目标,对学生给予了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想要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需要为学生探寻到辅助自主学习的工具,而“导思单”就是承载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诱导学生思考的有效工具。“导思单”将学习任务以一连串问题或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问题或活动具有引领性和思考性,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指引学生学习的思路与方式,让学生不遗余力地进行数学思考,以培育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年龄尚小,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探寻不到思考方向、无法深入思考、出现混乱的学习思路等情形时有发生,这些都阻碍着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而正是有了“导思单”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指引,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改善,让学生踊跃参与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以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思想方法的内化,才能达到提高学习力的目的。

[?]三、关于“导思单”的设计

“导思单”不仅是对学习活动的精心预设,也是重要的思维载体。充分挖掘“导思单”的潜在功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课堂特征,从小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设计出多种功能不同的“导思单”,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其创意与设计进行阐述:

1. 彰显思考性

思考是“导思单”的前提,也是它最核心的特点,因此,“导思单”的设计应具有一定思維含量,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卷入学习活动之中,兴趣盎然地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案例1  三角形的分类

为了教学“按角给三角形分类”这一重点内容,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请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思考:

(1)从角的特征出发,试着思考三角形可分为几类。

(2)其中每一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3)试着从露出一个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一个锐角)的三幅三角形图去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并思考为什么。

(4)分成的每一类三角形间有何异同点?

(5)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钝角,可能吗?有两个直角呢?

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而“导思单”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学生通过完成“导思单”,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问题的设计在“思”字上大做文章,呈现出了层层深入的样态:问题(1)和(2)需要通过教材阅读而解决;问题(3)易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得学生数学探究和思考逐步深入;进一步地,通过问题(4)和(5)来深探三类三角形间的异同点。就这样,通过边读边思,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从而真正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得对三角形分类标准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2. 凸显操作性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更喜欢实践性的学习模式,而事实上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带动思维拓展。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性思维去学习,而动手操作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思维的优势所在。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凸显操作性和思维性的“导思单”,实现对操作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引领,让学生借助“操作指南”和“合作建议”,学会有序思考,达到高质量的合作交流,以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

案例2  小数的性质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

思考素材:0.50、0.05、0.500、0.050、0.005这五个小数中和“0.5”相等的有哪些?

思考导引:

(1)首先将五个小数都添上单位,并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数去确定相等关系。

(2)先利用折纸法表示这五个小数,再重叠去确定相等关系。

(3)想出一个你认为可行性较高的方法去确定相等关系。

(4)观察这些数,与0.5相等的小数有何特征?不相等的呢?

(5)从这些“相等”和“不相等”的数的特征中发现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正是有了这一凸显操作性和指向性的“导思单”,才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有效的平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试探和合作探究的整个过程,在合作探究中深思探研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具有渗透性

数学学习想要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需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支撑。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可以进一步磨砺学生的思维,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与领悟,从而理解知识的本质,使其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对于学习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领悟蕴含于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对于教师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并非需要体现于每一节课,而是需要渗在具有价值挖掘的教学内容和题目之中,以“导思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自然而然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案例3  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例

探究素材:试着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并完善课本上的表格。

探究导引:(从以下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

(1)实物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观察、比较、计数来探寻特征。

(2)操作思考。试着将桌面上的12根小棒与6个长方形塑料片进行组装,得到一个长方体,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其特征。

(3)尝试探究。从桌面上摆放的小棒和长方形塑料片中适量选择以完成一个长方体的组装,同时在尝试操作中思考其特征。

探究升华:正方体是否也具有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思考正方体与长方体间的关系,并试着通过图表的形式阐述。

以上“导思单”从本节课教学的“源”与“流”着手,通过好问题、好活动进行设计,有效兼顾到知识技能的习得、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从而不仅让学生透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同时水到渠成地渗透了集合思想,并帮助学生积累了操作学具经验和数学探究经验。这样,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的导学设计,带给了学生最持久的收获。

总之,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是新课程赋予所有教师的责任,需要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潜移默化地加以培育。“导思单”作为导思和引探的有利工具,有效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中展示的仅仅是笔者初步探究的部分成果,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由此完善“导思”方式的设计。笔者期待在实践和反思中可以设计出促进学力和学业共同提升的“导思”工具,推动新课改前行。

猜你喜欢
操作性小学数学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考试指标的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