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群文阅读渗透红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5-30 05:45陈玉蓉
新课程·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群文红色文本

陈玉蓉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容易被忽视是因为阅读教学往往缺乏深入探究和积极探索,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阅读成果巩固不足,弱化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群文阅读是目前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广泛推崇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一改传统阅读的单篇阅读方式,通过阅读材料的组合以及阅读思路的拓展,可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成果,这是非常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积极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爱读、会读,读有所得。

群文阅读是师生对一或多的议题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运用当中的教学设计框架,选择性地讲解教材中的红色基因,帮助学生阅读和了解更多有关红色教育的经典故事和名人名言,可以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和资源,更好地发展爱国、敬业的学习思想,增强自身的强国意识和文化意识,准备好为中国奉献伟大的革命热情和事业力量。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渗透红色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和在实践中践行红色精神。

一、在群文阅读的课堂延伸中落实红色教育

语文教材中描述客观景物的文本,大多数都能够反映中国自然景观的秀美,让无数人向往来到中国生活和成长。在学生刚接触红色教育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为他们选择教材中描写景物的文本,使学生能够在观察景物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来自中国的强大支撑力量和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安静享受学习生活的底气。再通过课堂延伸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适当讲解一些中国革命故事,

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的重要性[1]。

如《观潮》这篇文本中,描述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际的壮丽景象。观潮的人群在江潮还没有来时,就已经在大堤上等候;而潮到来时,他们首先看到水天相接的白线,又看到白线向自己移来的过程;然后,发现江水涨了两米多高。从这样的描述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期盼,以及它到来后给整个钱塘江区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这就像中国革命先驱到来时,拯救了深陷困境之中的人民,给整个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带来了影响和变化。教师可以从此景象入手,为学生讲解当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结束后,人们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红色精神给个人学习带来的启示。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推进手段,促进着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升华,有效向纵深发展。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学情,有效地展开教学设计,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有效地渲染情境、预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群文阅读过程中的有效思维,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刻性。现行的语文教材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结合推行“1+X”阅读的实际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架设在单篇文本阅读的基础之上,有效结合多篇文本阅读教学,促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建构对多文本的整体理解。

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红色教育的专题

很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都可以成为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榜样,引导他们向更广阔的未来前进。但学生有时并不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和他们所提出的值得学习的观点,只是通过观察人物外在形象,产生了对其感兴趣的学习意识。据此,教师可通过红色教育专题全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人物的材料阅读技巧,使他们能够读懂每段阅读文本中蕴含的红色精神[2]。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描述了周恩来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理念的经过,和他本人之所以产生这个观念的生活片段。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效结合群文阅读促使学生深度思维。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阅读的层次和内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情境,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有效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把这个文本作为红色教育专题的开头,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阅读文本的感想来讲述自己和某个历史人物之间的關系,以及他们之所以喜欢某个人物的原因和受到的激励。然后再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文本中对话和旁白语言的巧妙之处,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知识这个行为的崇拜感,激励学生用同样的理念和精神认真完成课上学习。在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阅读指导中,教师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为主,让学生结合周恩来先生的事迹理解爱国情怀,体会文章主题;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两篇文章,并启发学生进行类比思考,从不同视角下感悟爱国情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统一整理,促使学生建构知识,提升认识。

三、在群文阅读文本中增加红色教育的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方向,一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红色精神存在的可贵性,二是要让他们了解到革命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热爱中国伟大革命事业,不受到外来文化的侵略和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文本中增加一些能够体现这两个方向的具体素材,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自己作为中国人当时的处境,并了解怎样爱国和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

如《梅兰芳蓄须》中,描述了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拒绝他人开出的优厚条件。有一次,日本人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时,他通过打针躲避了军医的检查。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开始登台演出。这个文本素材表现出了梅兰芳本人除了艺术修养外,还具备对外抗争的气节和实际行动。教师可以在分析素材中梅兰芳这个艺术家形象时,帮助学生体会他在精神上的可歌可泣和在为人上的诚信意识,使他们能够从中认识到坚持中国主权的立场有多么重要,用行动抵御外界侵略者在文化上的占领意识。

四、在群文阅读课堂中开展红色教育演讲活动

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抗争形象,让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学习生活,避免学生在分辨和思索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因受到外来自由文化的侵略,出现向往高调物质生活、向家长索要财物等行为。弘扬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文化,让学生有意识地购买中国制造商品、拒绝价格远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的商品。通过演讲活动这一能够详细了解学生生活的课堂组织形式,让他们选择性阅读自己乐于接受红色教育的文本语言,与大家共同讨论各自心目中认为的红色精神[3]。

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新趋势、新要求,而群文阅读教学正是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跳出教材内容局限,围绕核心素养教育的新视角组合筛选文章。教师可通过《长征·七律》这篇短文,表现自己对于红色精神的体会,就是不论遇到怎样的阻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并与学生诉说希望中国未来更加富强的期待。要求他们展示自己准备的演讲文本,以革命故事、革命人物为主题,说明自己对红色精神的认识,和今后在学习中要怎么贯彻落实这样的精神。并让所有学生,在了解他人的发言后,以投票的形式激励自己喜爱的文本或言论,使红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及言论中。

五、在群文阅读的红色教育下引导学生感悟

如果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未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存在,那么他们阅读再多的文本内容也无法准确接收到红色教育对他们思想的洗礼。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幫助他们认识当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之所以做出某些行为的依据,围绕课本教材的延伸拓展阅读。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伴随着海量优质文章、读物的出现,我们在课本教材上所能看到的仅仅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少部分。从这几年来语文教材的内容改革以及新课标要求来看,语文教学越来越提倡学生诵读经典、提高阅读量,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结合课本教材去做阅读拓展。这样,学生的阅读就能够围绕一个具体的中心展开对人物关系的联想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更能够感受到红色精神对一个人精神信念的支撑,并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坚定自己的信念,今后成为坚决拥护中国的优秀人才。

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描述了七连六班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后,又在绝路上进行抗争的故事。在教材文本中没有给出最后的结局,却升华了抗争革命的主题精神。学生在第一遍阅读这篇文本时,可以从中认识整体的故事情节和最后的结局走向,却缺少理解人物行为的证据。教师要引导他们阅读第二、第三遍,让学生描写五壮士与敌人决战的前提条件,并把这个条件作为人物在狼牙山顶峰抗击敌人的主要目的进行理解。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侧面描写人物形象的动词和对话,使他们能够作为同样的一个集体人物,联想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当时的危急情况,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和选择。教师应先让学生感悟当中的红色精神,再用言语激励学生用行动抗争敌人,反对任何侵略中国的言论和行为。

六、结语

教师要把群文阅读当作学生理解文本中红色精神的主阵地,坚持让学生共同完成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并通过课堂主题和演讲教育活动,帮助他们简单说明自己学习文本内容的困惑和坚持下来的理由。教师还要通过介绍历史人物和人物事迹的诸多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以维护中国主权、坚持中国革命道路为中心,认识革命故事和故事中的红色精神,使他们能够坚决抵御任何形式的侵略,用行动证明自己不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学习立场。

参考文献:

[1]王立胜.红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58.

[2]王先清.最美兴国红至诚报国志:萧华红军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办学特色[J].华夏教师,2020(13):8.

[3]刘菊霞.优化群文阅读品尝语文味道[J].文学教育(下),2021(3):100-101.

猜你喜欢
群文红色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追忆红色浪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