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本质、内容与实现路径

2022-05-30 05:11谢甫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伦理院校职业

谢甫城

中央和地方对于高职教育全方位推动,使得高职院校在近几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具体而言,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率、初任薪资都有大幅度增长。高职院校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寻找到了适合自身角色发挥的发展之道。

伴随着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理念亦有相应的变迁。在之前一定时期内,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社会公众对于职业伦理的呼唤日渐高涨,然而无论是行业从业者还是高等院校,却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理念的革新,以实用主义为崇拜图腾、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工具理性必将逐步被以主体为中心、以和谐共赢为目的的价值理性所取代,业界学者和专家不断呼吁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赋予职业伦理教育合适的角色。高职院校作为以职业教育为指向的教育机构,在职业伦理教育中理应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推进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落地生根,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而言,不少高职院校对于职业伦理教育或持不应有的忽视态度,或茫然不知如何进行,为此,对高职院校职业伦理的实质及内容进行探究有着客观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的本质

高职院校的学制决定学习时光极为宝贵,在实践中,已经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不少高职院校侧重于推进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操,对于诸如通识教育、职业伦理教育的关注极为有限。该局面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对于职业伦理的实质缺乏深刻乃至必要的理解,认为该课程的设立具有“鸡肋”的性质,会挤压、占用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空间,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为普遍的,虽然部分院校开设了职业伦理教育相关的课程,但实际执行效果却颇不如意,究其原因,其一是缺乏相应的教学团队,其二则是因为其授课无论是深度和广度皆存在主客观方面的不足,无法真正实现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意义。

职业伦理,直观理解便是关乎职业活动、职业生命长度和质量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相互关系和处理该类关系的规范。这个规范,依据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大体包括职业、行业和职责。因此,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的本质可以作如下阐述。

(一)职业伦理的内在属性:技术与责任

职业伦理实质上是关于从业者职业与职责的完整规范体系。其内容有三:一是以职业伦理原则为教育内容;二是以职业伦理规范为教育内容;三是以职业伦理范畴为教育内容。其范围之广涉及职业诸多方面,从专业基本知识到专业从业者之间、专业从业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及伦理规范问题。如果说技术知识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职业伦理便是合理运用技术知识理顺各大关系,并争取人力、物力资源的基本,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要求高职学生需对从事的行业有忠诚的事业心、将所持技艺发扬光大的精神追求和全心全意砥砺自身工匠精神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定意义上,职业伦理便是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

(二)职业伦理的工具属性:独特的意识形态

职业伦理事关职业活动、职业生命的长度和质量。职业伦理之所以未受到相应的重视,主要在于主流观点并不认同职业伦理对于职业的现实价值。职业在一定意义上和收入挂钩,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在职业中获取物质利益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从业者能够意识到获取利益应当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进行,这也是法治社会对于公民的底线。缺乏必要的职业伦理意识,在高职院校中会导致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工具理性尤甚,以就业和实务作为第一导向的高职院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的过程中,技术主义路线都占据了绝大的比例。殊不知,没有职业伦理的指导,不啻在黑夜中前行,面对职业活动、职业生涯的关键抉择,如果缺乏必要的思想引领,就难以进行高质量的现代化管理。

(三)职业伦理的范围属性:个体与行业

职业伦理对于从业者所涉足的行业而言,有着维系行业有序运行、促进行业资源整合与优化的作用,可以提升行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个体的技能培养,让大量的初、中、高级技术工匠在高职院校中得以成长,获得最初的技术启蒙,并在实践中走向更高的技艺层次。但必须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就业方向不少都是极为紧俏的技术性朝阳产业,毕竟只有市场认可,专业的设置才是必要的。不少新兴产业的运行体系较为不成熟、经济组织年轻但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如果经济参与者(主要是管理者、从业者)缺乏相应的职业伦理素养,其组织将呈现较为涣散的样态,更不用谈稳定、合理、朝气、竞争力十足。韦伯在《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中便很好地阐述了这一层关系,其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从弱小到强大,离不开新教的内在伦理在其原始積累阶段发挥的重大作用。

二、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内容应当紧紧围绕教育的目标而展开,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应当围绕职业伦理意识塑造、职业伦理能力提升进行设定,根据高职专业设置对职业伦理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使之拥有职业伦理道德的敏感性,在实践中准确识别职业伦理议题,并能以较快的速度、专业的反应使之化解。为此,对职业伦理的基本冲突进行归纳,塑造其伦理价值观,在职业伦理原则的大框架下,依据职业伦理规范进行伦理推理,进而进行合理的判断与化解,是职业伦理教育建构的基本模式。高职院校职业伦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伦理教育的方法论内容

职业伦理这个概念是总括的,但职业伦理所面临的问题却是具象的,甚至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为此对职业伦理冲突的归纳应该根据一定的维度进行:任何伦理问题首先是价值关系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的价值判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判断,可以称之为自然伦理;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可称之为社群伦理;关于个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价值判断,可称之为责任伦理。可以说,任何职业伦理冲突都可以被以上几类所囊括。面对职业伦理冲突,如何进行识别、归纳及解决,这便是职业伦理教育的方法论内容。

(二)职业伦理教育的价值观内容

一般而言,职业伦理没有确定的形式,通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出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和职业责任等内容,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因此,本载体及形式往往不具有强制的效力。一般而言,高职职业伦理的价值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爱国爱岗、忠于行業、敬业勤奋、砥砺技艺、传承技艺、匠人精神等。这是高职学生匠作观、职业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1.品行品格的潜移默化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不但明确了教师的时代使命,也道出了教育之本质,更点出了职业伦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呼唤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工匠,更多地开始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操守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背景之下,职业伦理教育应当及时有效地回应这个需求:(1)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并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伦理困境;(2)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砥砺学生的协作能力,牢固树立责任的重要性。

2.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

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序列中的独特性决定其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砥砺工匠技艺。所谓的工匠精神,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淡泊名利,精诚坚守。名利观、成就观是工匠精神最为核心的部分。(2)敬业爱岗,忠于行业。

三、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的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推进职业伦理教育有着强烈的必然性,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技术型劳动者紧缺,拥有职业伦理的技能型劳动者更是凤毛麟角,为此,有必要推进职业伦理教育。

(一)以教育观念转变为引领,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必须理念先行。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教学工作人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打破片面的唯技术应用观,克服狭隘短视发展观,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职业伦理课程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引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砥砺技艺的同时,关注技术背后的社会责任、道德要求及历史使命,坚决反对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教学取向。

(二)以师资队伍充实为突破,推进职业伦理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者,教与学也。首要的,便是要有专业的师资队伍。为此,应充实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师资队伍,增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业教育伦理意识,创造职业伦理教育发展和研讨的氛围。首先,推进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教学人才引进,引进专业教师,转变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兼课的局面。其次,打造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研究平台,设立专门的教研室或者研究中心。其三,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对于职业伦理教育的敏感度,使其能在学生管理、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意识。

(三)以校本课程研发为依托,实现职业伦理教育内涵、特色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应成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有必要开展符合各高职院校特色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第一,建立职业伦理纲要体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方案;其次,丰富职业伦理课程内容体系,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完善职业伦理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职业伦理教育的特色发展。

(四)以创新教育方式为抓手,推进职业伦理教育落地生根

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形成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久经涤荡后选择的正确道路,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职业伦理教育亦当有别于其他层次的国民教育,应当融入既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在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形式不但包括课堂授课模式,也包括课外活动模式,形成“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职业伦理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实践+职业伦理亲历→更深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更深层次的职业伦理命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五)以评价、反馈体系建设为促进,强化职业伦理教学角色

高职教育职业伦理课程的建立并不是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的终结,还应强化职业伦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同时推动其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和有效性。为此,评价及反馈体系的建设应当遵循客观规律,一方面,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对课程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多元主体,在校内评估部门主抓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职业伦理教育全方面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参考,促进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渠敬东.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对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新构建[J].社会学研究,2014,29(04):110-131,244.

[2]孙晓玲.职业伦理教育研究综述及对高职院校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6(29):27-31.

[3]于文静,解添明.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伦理教育——以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为着眼点[J].当代继续教育,2014,32(03):80-83.

[4]王正平.美国教育职业伦理的理论研究、行为规范与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06):32-40.

[5]迟成勇.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1):92-95.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伦理院校职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