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器皿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祁县在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步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形成了产业集群。在人工吹制方面,从国际国内市场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目前,产业发展中还存在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品牌建设步伐缓慢、集群效应发挥不足、人力资源面临短缺、服务保障能力不强等诸多短板。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面临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进一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课题。
(一)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水平。从政府和产业治理角度,通过建立创新保护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动能。从产业层面,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创新协作共享机制,推动产业整体创新水平提升。从企业层面,通过内部创新激励、人才引进、设立研究机构等方式,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二)加强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从政府层面:深入实施“祁县玻璃器皿”品牌培育工程,把玻璃器皿生产基地,同时打造成为玻璃器皿品牌聚集地。从企业层面:在已有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没有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的企业,先从国内循环的通道,逐步提高自己企业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进行品牌运作,运用营销广告宣传等方法,形成国内知名品牌,最终对接国际市场、走向全球。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直接并购国际品牌企业的方式,进入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升级。
(三)加强行业治理,发挥集群效应。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政府层面,最根本底线就是不能干扰、阻碍市场机制在产业内的正常运行,而是要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有序竞争、有效合作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同时建立开放的市场体制机制,畅通本地企业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通道,也为吸引外来关联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创优环境,通过优质企业进入,带动产业发展升级。从产业层面,通过制定集群内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业自律公约,营造竞合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
(四)强化人才支撑,注入发展后劲。从政府层面,营造吸引劳动力供给的良好环境,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用好的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玻璃器皿产业的本地劳动力市场;围绕产业需求,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从产业层面,各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通过产业工人队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人才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升级。
(五)加强平台建设,助力产业升级。搭建数字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上优化升级,在帮助企业对接国内外市场上搭建平台;搭建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建立服务产业的公共创新中心、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中心等为产业提供研发、市场调查、咨询等服务;优化硬件服务平台,从质量检验平台、交易平台服务能力提升,拓展到适应“双循环”新格局的会展、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加快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通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升级,推进产业升级。
(一)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1.优化发展环境。(1)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创新的保护力度,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法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对侵权行为打击惩处完善产业集群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玻璃产业创新扶持力度,为企业引进创新人才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设立产业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帮助企业对接高校、科研机构,为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2)优化营商环境。聚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进“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外向关联,吸引产业链优质企业进入集群,通过良性互动竞争,带动本地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3)营造诚信合作环境。以晋商诚信文化为核心,通过舆论引导、教育培训,在集群内形成诚信合作的良好氛围,并以信任合作为前提,完善社會信用制度建设,开展信用企业等级评比,奖优罚劣,逐步形成以信任为基础的区域文化,从而提高产业内资本、科研等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2.加强平台建设。(1)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国家级玻璃器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优势,进一步强化功能,支持与国际国内知名检验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对标国际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拓展业务范围,树立行业权威。积极承担和参与玻璃器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及有关标准的试验、验证工作,增强行业内话语权。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在研发新材料、新配方,提升玻璃器皿理化指标,引进钾、钡、锆等高档水晶玻璃配方、工艺等尖端技术攻关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2)加强市场营销平台建设。从硬件方面,加快规划建设“中国玻璃器皿商贸城”进度,吸引国内外玻璃器皿相关企业入驻,形成国内玻璃器皿贸易集散地。从软件方面,探索与国外玻璃产业发达地区德国、捷克等国家和地区知名企业开展资金、技术、服务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区”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和对外推广展示窗口,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品牌推广、市场营销、技术信息、交流合作信息服务,加快海外先进技术、人才、经验等优质资源“引进来”,推进企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营销中心、海外仓,培养销售团队,为企业提供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的窗口,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仓储等方面的成本,与梅西百货、玛莎百货等国际零售巨头、大型购物中心建立直接合作,扩大国外中端市场份额,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3)放大展会效应。以“中国(祁县)玻璃器皿博览交易会”为平台,打响玻璃器皿产业区域品牌,逐步提升祁县玻璃器皿在国内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对接国际展览联盟等国际会展组织,打通国际会展渠道,吸引国外客商参会参展,逐步提高玻璃器皿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促进国际营销。
3.提升服务能力。(1)提升服务市场营销的能力。从国内市场方面,组织、服务好企业在国内会展和品牌推广工作,加大祁县玻璃器皿参展专项资金补贴力度,继续组织企业以“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统一品牌形象参加各类国内国际展会。通过展会进一步扩大产业整体影响力,促进企业在国内国际高端玻璃器皿领域不断拓展市场。(2)提升服务品牌建设的能力。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申报“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工作,促进企业加大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祁县玻璃器皿在国内的影响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力度,推进“中国(祁县)玻璃器皿”公共品牌创建,融合祁县人文、玻璃器皿等元素,设计出“祁县玻璃器皿”集体商标,通过向国家商标局注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审批,为祁县玻璃器皿走向世界再多一张通行证。(3)提升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通过引进专家对本地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素质。通过鼓励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管理团队,促进企业摆脱家族企业弊端,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进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引进玻璃材料、玻璃艺术、玻璃检测、管理、营销等方面专家型人才,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实验室,创优人才工作环境。在祁县职业中学开设玻璃专业学科,从玻璃材料、工艺、艺术、营销等领域培养专业人才,与县内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實习基地共建,为玻璃器皿高级技术工人培养后备力量。
(二)优化产业发展机制。1.加强行业治理。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职能,形成规范、完善的行业治理结构。制定玻璃器皿产业发展公约,加强行业自律,遏制恶性竞争等不良行为;制定严格的技术、质量、环境等标准,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和处罚制度,维护区域品牌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提升集群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建立产业集群内创新合作新机制,运用好集群内龙头企业在用技术、管理方面的“溢出效应”和带动能力,引导其他企业参与合作开发、辅助创新,形成“合作共享、有偿使用”的创新机制,既能避免重复投入、节约创新研发成本,又能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3.强化产业品牌效应。通过参加国内国际各类展会等多种方式,扩大“祁县玻璃器皿”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将打造区域品牌与打造企业品牌相结合,进一步推进集群内“大华”等龙头企业的品牌向国际品牌迈进;扩大“贝尔”、“凯诗洛”、“海贝思”、“彦雅轩”等行业优势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把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集群打造成国内国际名优玻璃器皿品牌的聚集地。
(三)增强企业自身内生动力。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加强企业家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从企业家层面,强化培训,重点提升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从技术人才层面,引进和培训并重,保持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扩大祁县玻璃器皿产业“人工吹制”这一独特优势。主动与相关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对接,寻求合作,在原料配方、工艺改进、智能制造等方面寻求突破,发挥手工套色、混色等工艺特长和机吹、机甩等技术优势,占领行业内技术制高点,赢得市场主动权。
2.提升品牌影响力。不同层次企业采取不同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代工企业分析本企业的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品牌空间,加快自主品牌创建运营,逐步由OEM升级到ODM;现有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继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内循环”渠道控制,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为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现有知名品牌企业要瞄准全球市场,强化优势,通过公司上市、并购国外名牌等方式创建国际品牌,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3.拓宽自主营销渠道。用好祁县交通区位和县域内中通、天禧等物流园优势,构建玻璃器皿“新零售”模式。对接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等电商龙头企业,继续拓展内循环营销渠道。加强跨境电商、自营出口等平台渠道建设,用好“‘一带一路(祁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优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市场需求调研,提升产品生产、营销针对性,努力构建“卖全球”的营销大格局。
(作者单位:中共祁县县委党校 张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