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请柬与北平“七五”惨案

2022-05-30 04:05杨程斌
北京档案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院傅作义李宗仁

杨程斌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了两张黎锦熙先生的参会请柬,一张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李宗仁为邀请参加1948年7月3日的鸡尾酒会发给北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师院”)教务主任黎锦熙的请柬,另一张为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为邀请参加1948年7月6日的座谈会发给黎锦熙的请柬。这两次宴会、座谈举行之时,正是震惊全国的1948年7月5日北平“七五”惨案发生前后,因此这两张请柬也成为我们窥视历史事件的一个重要窗口。

两张请柬的内容与样式

第一张请柬长22厘米、宽18厘米,整体呈淡黄色,为正反两面,左侧三分之一内折。正面有花形平面图案,淡肉色,花蕊内凹,有字:“甲戌新秋越园为利兴纸行制”,字末有“越园”钤印,均为印制。据此可知,此请柬是“越园”在甲戌年(1934年)绘制,之后由利兴纸行制作而成。越园即余绍宋(1882—1949),字越园,为近代著名鉴赏家、书画家。请柬正面正文部分自右向左第一竖排印有红字“鸡尾酒会”;第二竖排写明参会时间为“七月三日(星期六)下午五时卅起七时卅止候”;第三竖排印有落款“李宗仁谨订”。另外,正面正文部分右上角竖写有“卅七年”三字,为红色钢笔手写。国家博物馆所藏“黎锦熙文献”包括黎锦熙个人书信、请柬、日记、教学资料等,由其女儿黎泽渝于1978年后分几批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在捐献前曾被进行过编排,“卅七年”三字应为当时所写,这为请柬提供了确切的时间依据,证明宴会时间是1948年7月3日。正面内折部分写明宴会地点为“中南海居仁堂”(将“居”字改为手写黑字“怀”,实为怀仁堂)。背面正文部分写明邀请对象为“师范学院黎教务主任锦熙”。此请柬制作考究、精细,保存相当完好,色彩仍较为艳丽,无褪色,且几乎无污迹、残缺、褶皱,虽距今70余年,但仍给人以崭新之感,为同时期留存下来的品相较好的请柬之一。

第二张请柬长20.4厘米、宽11.8厘米,淡黄白色,无内折,正反面均无图案,仅正面有文字。正面自右向左第一竖排写“七月六日(星期二)上午十一句钟”,“句”即“点”,“十一句钟”即“十一点钟”之意。“洁樽候光”为请柬专用语,意为“清洗、整治酒杯静候宾客,极言对客人的尊敬”。第二竖排“傅作义谨定”说明设宴人为傅作义。第三竖排手写参会地点为“东交民巷御河桥二号联谊社”。右上角写“卅七年”及编号392.7,应为整理时所加。与前述李宗仁请柬相比,此请柬无名人绘制底本,仅正面有字,制作不甚考究,但保存仍较完好,无折痕、褶皱,仅左下角处有少量污迹。

震惊全国的北平“七五”惨案

1948年春,东北“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就连大、中学生的食宿也无法保证。4月8日,国民政府宣布将在北平设立东北临大和临中,闻此消息后,东北学生蜂拥而至,但国民政府不守承诺,不安排学生上学,也不提供食宿,有的学生只能流落街头,“學怨骤起”。

为息事宁人,7月3日,北平市参议会第一届第三次大会通过了《关于救济东北来平学生办法案》,宣称“学历不合者即拨入军队,入伍服兵役,期满退伍”[1]。学生们知道此消息后,认为是被国民政府欺骗,义愤填膺。7月4日晚,东北来平学生骨干集结,决定游行请愿抗议。7月5日清晨,东北15所高校来平学生分三路在北平市区请愿游行,北大、师院等8所院校学生给在市参议会请愿的东北学生送去慰问函。[2]当天中午,游行的东北学生到李宗仁官邸请愿。[3]下午3时,东北学生又来到东交民巷参议院参议长许惠东的家门外请愿。北平警备司令陈继承宣布东交民巷局部戒严,并调青年军第208师搜索营执行戒严任务。当晚7时,军队突然向即将离开东交民巷的请愿学生开枪,毫无戒备的学生们纷纷倒在血泊中。

据不完全统计,7月5日当天,游行的东北学生至少被打死8人,伤者不计其数。国民党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恨、同情。[4]北平各院校纷纷设立死难学生灵堂,控诉和抗议“七五”惨案的罪行。“七五”惨案发生当晚,师院自治会开会决定先展开募捐与慰问以及访问教授[5],后参与成立“惨案后援会”,可见,师院等北平院校对在平东北学生是抱有极大同情和支持的。

两张请柬背后的斡旋

“七五”惨案发生前后,黎锦熙是师院的教务主任,并代理院长一职,全权负责院务。在学生运动高涨的1948年,师院学生先后参加了“四九大请愿”和“六九反美扶日大游行”,并且还是“四九大请愿”的主角。黎锦熙在“四九大请愿”中坚决站在了学生一边,号召教师罢课,呼吁国民党当局释放被扣押师院学生。由此可见,作为北平学生运动阵地的师院,一直积极参与请愿、示威等活动。

李宗仁是当时驻在北平的国民党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有平息学怨的责任。东北学生纷纷来平,国民政府希望北平各大中院校接收东北学生入学,但突然增加这么多学生“借读”,必然会增加学校的负担,因此,李宗仁宴请北平各校校长及负责人,希望他们做好准备工作,尽快安排接收。根据李宗仁发给黎锦熙的请柬可知,7月3日晚间,李宗仁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鸡尾酒会,黎锦熙是受邀人之一。黎锦熙在当天的日记中记:“李副总统怀仁堂鸡尾酒会,5.b.-7.b.”[6],说明他当天确实应邀赴会。

“七五”惨案发生后,傅作义出面“收拾局面”,而校长是控制学校、学生的关键,这是傅作义在“七五”惨案后立即与黎锦熙等北平各校长座谈的原因,希望各校校长可以阻止学生因“七五”惨案而再度示威、游行。1948年7月6日上午11时,傅作义召集东北及北平各校长开会座谈。[7]“七六座谈”安排在东交民巷御河桥二号联谊社举行,傅作义曾将华北“剿匪”司令部设于此,此地相当于傅作义接待贵宾的招待所,如此安排体现了傅作义对座谈高度重视,也证明此次座谈尤为重要。

在座谈中,傅作义首先表示对死伤学生的同情和对警宪人员工作的支持,然后做出申明,称学生游行受到“怂恿”“,对于如何克服这些不满人意的现象,同学们有任何意见,不论是代表陈述,或书面说明,只要有一个人一封信,即使是责备我们的,骂我们的,随时向我提出来,我们都是有勇气来接受,并尽心采纳,作负责的答复”。他號召“政府学生和社会人士,应该尽可能避免造成阴谋破坏份子利用劫持的机会”,最后说:“我个人负华北责任,对此不幸事件,实感到万分遗憾,□请社会各方面人士,和善良同学们,用一切努力,不使再有此等不幸事件发生。”[8]黎锦熙收到请柬后按时赴会并在日记中有所记录,其记:“傅勦搃s.l.Csiing社,院校fuhZeiq jee,tsyi jy.”[9],意为傅剿总司令请各院校负责者到“联谊社”,提出辞职。黎锦熙关于此次座谈会的记录极为简短,但仍能佐证此次座谈会的真实性,并且透露出傅作义在此次座谈会上提出“辞职”的意向。“‘七五事件暴露了傅作义与陈继承及北平当局的矛盾,……他也确曾致电南京,请求处分和引咎辞职,北平的民众团体则上书为之辩解。蒋介石最终不得不处分了陈继承和北平的几个官员。”[10]傅作义辞职之事也不了了之。

此次座谈会是“七五”惨案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华北地区实际最高长官举行的最重要的一次座谈会。如果傅作义通过此次校长座谈会及时控制局面,学生运动可能就此平息,显然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轰轰烈烈的“七九大请愿”打乱了他的算盘,但“七六座谈”也起了一点“作用”,它给院校负责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黎锦熙及北大、清华校长等人最终并没有在《“七五”血案抗议书》中签字。

文物承载历史,文物警示后人,70多年过去了,今天再提起北平“七五”惨案,恐怕了解的人已经不多了,只有这两张经过岁月沉淀遗留至今的请柬,还在无声诉说着那段令人愤慨的往事。

(图片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于吉楠.北平“七五”事件[M]//《中共党史资料》编辑部.中共党史资料第102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177-178.

[2]张在军.东北大学往事1931-1949[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299.

[3]纪清漪.1948年北京“七五”血案的前前后后[M]//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北京文史资料第49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90-91.

[4]王化一.北平“七五”事件真相[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233-234.

[5]中央华北局城工部.北平“七五”惨案及“七九”大请愿[M]//共青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等.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18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405-406.

[6]黎锦熙日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7]张大中,宋柏,马句.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236.

[8]为“七五”事件:傅作义总司令发表谈话[J].知识与生活(北平), 1948(31):21.

[9]黎锦熙在日记中大量使用罗马字。

[10]张刃.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1945-1949[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222.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猜你喜欢
师院傅作义李宗仁
师院学人
平津战役前傅作义为什么不撤退
胡友松和李宗仁
胡友松和李宗仁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师院学人
师院学人
师院学人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李宗仁军事思想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