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杰
大连市甘井子区知远小学的“知行教育”,蕴含着“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从字面上看,就是认识和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行”的过程中达到心智成熟的“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两者缺一不可。由“知远小学”之名到“知行教育”之路,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奠定了学校“书香校园”的特色基础,更形成了“知行教育”的办学体系。
一、创设“知行和谐”的文化环境
(一)挖掘校名内涵,确定学校文化符号
“知远”这一校名,源自《四书·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基于对学校和在校师生的美好期待,学校确定了“办知行教育,建书香校园,铸致远人生”的办学目标和 “以知求远,行书人生” 的办学理念,以此培养“五知五行”学生,发展“五知五行”教师。学校的校训为“知行合一”,校风为“知书、达理、善行”,教风为“尚书善教”,学风为“乐学善思”。上述学校文化符号的确定,紧密围绕办学思想,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彰显学校“一切为了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也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
(二)拓展校园书香气息,创设知行育人环境
学校精心建设“以知求远,行书人生”的书香校园,拓展打造直观感受“知行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楼道主题文化。一楼为“道知人生,德行天下”,以传统美德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二楼为“理知人生,智行天下”,以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有用的人;三楼为“情知人生,艺行天下”,以传统舞蹈器乐书画欣赏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成为儒雅的人;四楼为“意知人生,志行天下”,以国家航空航天的成就和代表人物故事引导学生成为有志向的人。学校围绕每个楼层的主题,根据时节的变化定期更新,寓学习与互动为一体,使静态与动态相统一,面向全体,突出个性,为学生留足展示的空间,为学校“知行教育”的实施创设良好环境。
二、打造 “知行和美”的师资团队
(一)培养“五知五行”教师发展意识,强化教师职业修养
学校坚持“本色+特色”的发展理念,引导教职员工做“五知五行教师”,即“知生活,行悦人生;知敬业,行教育人;知学习,行善自我;知合作,行偕团队;知创新,行无止境”。学校每学期确立一个主题,以通识培训、《知远馨语》报、“好书播报”读书沙龙、“知远幸福讲堂”“我的成长故事”“吾爱吾师”等为载体,让教师“知有所依,行有所获”。
(二)践行“五支队伍”并行的发展策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以“任务驱动,按需培养”为原则,通过“抓典型,带群体”,开展专项研修活动,全方位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1.注重干部及党员队伍建设, 聚“五力”提升
“五力”即学习力、规划力、管理力、引领力、执行力。学校要求干部要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管理理念,采用“两学两指导”:学有主题、学有所得;方案指导、过程指导。“两原则两制度”: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声、日日值岗制、年级教导制。“工作四环节”:周例会、周反思、月量化、月总结。干部应身体力行,成为教师的榜样、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倡导党员“五带头”: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带头服务、带头变革、带头守纪。立员工标杆,做群众表率,开展“比学习、比业务、比形象、比奉献、比创新”活动,让党员在各项活动中创先争优,全校正能量不断聚集。
2.注重骨干教師队伍建设,重辐射引领
学校采取“带、领、研”的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发挥骨干教师“研做率先”的主导与指导功能。“带”即带一名青年教师,从个人修养、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指导并跟踪反馈,学期末上一节师徒汇报课;“领”即引领学科教学,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科研究共同体教研集备、课例展示、评课等;“研”即个人有区级以上研究课题,定期以讲座的形式发布研究成果,发挥引领作用。
3.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助专业成长
一是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线,采取“自主备课—课前磨课—试讲诊课—展示议课—总结反思”的工作流程,面向每一位青年教师,立足课堂教学,搭建成长平台,以“四课一练”和“闭环引领”为载体。“四课一练”即移植课、周达标课、月展示课、学期汇报课和粉笔字日日练;“闭环引领”即按照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课后反思、后续课堂矫正等教学环节,通过组长、骨干教师跟踪全过程,进行“三长一短”的评价方式,肯定青年教师的每一点进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是以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为主线,实行三级承包制,即组长、中层、校级,包干到人,一对一、点对点指导学生管理、班级活动、家校沟通、家长会等方面的工作。教学与管理双管齐下,层层推进,滚动发展,实现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螺旋式攀升。学校通过“专业引领—读书研讨—师徒结对—榜样示范—同伴互助”五项策略,培养班主任的现代教育意识,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形成 “知行和悦”的教学氛围
(一)探索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自主教与学的课堂氛围
学校以“导学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五项观测表”为基准,围绕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学生表现机会的均等性、思维的积极灵活性”等四个方面,构建“课堂教学教研共同体”,破解不同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步提高师生自主学习、自主教研的能力。按照“导研式”教研流程,进行“专题学习—个体发言—达成共识—教研反思”,按照“导备式”要求,备目标、备起始课、备难点课、备分层作业等,最大化地发挥“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效能;采用“课堂教学五项观测表”,培养“六种能力”;关注基础知识、技能、活动经验、思维容量以及教师课堂各环节语言的有效性,同时还进行课堂教学观测科学评价,促使教师提升导学能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实效性沿着 “知行和悦”的轨道稳步增强。
(二)依托立项课题,形成三级研究网络
为使 “导学式”教学模式不断深入,全校上下依托“基于情知教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这一市级科研课题,采取“专家引领—分项研究—大组研讨—教研组集备—个人展示—反思提炼”举措,根据课题,分阶段进行专题研究,逐步提炼研究成果,逐层优化实施过程,实现全员参与提高;学校建立了“确定专题—团队研究—集备共议—年级同课异构”三级研究网络体系,以点带面,以科研理论和方法支撑“知行和悦”教学的发展。
四、实施“知行和畅”的特色课程
(一)构建三类课程体系,涵养“书卷气”师生
学校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置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特色化课程。一是基础性校本课程。如国家课程中,美术学科每单元增加一节纸艺课程和百幅名画欣赏课程;音乐学科每月增加电子琴课程和百首名曲欣赏课程;体育学科每周增加一节足球课程。地方课程采用“20+x”的方式,与学校主题活动及特色校本课程相融合,综合课采用“自选+实践”的形式,使课程建构更加符合地域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二是拓展性校本课程。体育类课程有足球、篮球等;艺术类课程有合唱、舞蹈、书法、水墨画等;科技类课程有国际数棋、中国象棋、华容道、七巧科技等;传统技艺类课程有衍纸、纸贴画、水拓画、布贴画、彩绘脸谱等。三是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建设自编并实施了明理导行、经典赏析、诗词诵读等与学校特色文化相匹配的校本课程。
(二)实施阅读特色课程,延伸学校办学理念
1.引领阅读新理念
学校实施全课程管理,同时鼓励学生多元化阅读,利用电子、网络等媒介开展“实践式”阅读;举办学校“五知五行”经验交流、“进步小榜样”系列故事学习的“分享式”阅读;组织学生参与利用网络媒体拓展补充资料的“共享式”阅读活动。
2.构建阅读新课程
一是设计阅读课程总目标,贯穿整个学段;二是整合单元教学课时,增加“经典阅读”内容。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教师每堂课利用五分钟时间,插入诗歌赏读、名著导读等内容;三是编写《阅读教学指导》,为“经典阅读”导航;四是建立评价机制,通过使用《足迹》阅读评价手册、以赛促学、全面监测等举措,促使全校师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3.探索阅读新内容
一是开展整本书阅读,延伸教科书体系;二是开展经典诵读,体现德智双修。各年段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内容选自古诗、《朱子家训》《论语》《史记》《孟子》《中庸》等,皆为习礼、孝亲、感恩、守信、乐道、励志等德育主题突出、适合儿童特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经典片段;三是开展貼近学生年龄特点的诗歌赏读;四是开展绘本阅读,发展儿童心智素养。
4.拓展阅读新领域
学校引导学生树立全学科阅读意识,开创全方位综合立体的阅读模式。音乐、美术学科适度增加“名曲”和“名画”欣赏的课时,体育学科增加“家庭健康运动”指导课,“劳动最美”技艺实践,美术与心理健康融合课等,以此带动学生学会“用耳朵阅读”“用心灵感受”“用手足体验”的阅读方式。
5.创设阅读新环境
一是倾力打造阅读文化,构建书香校园;二是为提升阅读品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培养“种子”团队,以“学习、交流、磨课、小课题研究”为路线,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构建“知行和润”的德育体系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知行和润”的德育效果,学校构建了“5+2”德育课程体系。“5”指日常行为规范课、明理导行班会课、校内节日主题课、传统节日活动课、红色基因实践课。“2”:其一是指评价体系和学校文化;其二是指周末两天的家庭学习生活教育。
(一)发挥德育课程育人功能,培养“五知五行”学生
学校以“养习惯、树榜样、重体验、促个性、求发展”为主要方式,培养 “五知五行”学生,即“知礼仪,行修品格;知读写,行增智慧;知思考,行有创新;知健体,行养身心;知自理,行能自主”,实现课程育人的功能。
1.日常行为规范课
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为主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开展“五知五行”进步榜样评选活动。班级设立“点赞台”,年级成立“我的故事”宣讲团,学校组成“点赞记者团”,筛选典型,树校级榜样。与此同时,学校引导学生自理自律,树文明新风。通过设立“礼仪导行员”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班风,促进学生文明守纪。
2.明理导行班会课
依据校本《明理导行指导手册》,班级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其心理需求,以课程的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3.校内节日主题课
学校以校园节日为契机,围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劳动节等确定主题,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4.传统节日活动课
学校借助传统节日,鼓励学生设计活动课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如举办“缅怀先烈”“传统美德”赛诗会、与长辈学包粽子、巧手做彩泥月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红色基因实践课
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班队会等载体,广泛开展红歌赏析、展演比赛、讲革命故事、学英烈事迹、读党史书籍等活动,让学生懂得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长大报效祖国。
(二)拓宽家校合作共育渠道,形成校内外育人合力
一是定期由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教子有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二是开设家庭讲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三是采取“请家长进、听家长说、教家长做”的办法,与家长交流,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四是建立家校联系“足迹本”,让学生每周自设微目标,由家长进行监督评价;五是开展“教子有方”榜样家长评选活动;六是引领家长开展“树家风,扬美德”活动,使每个家庭信守承诺,和睦共赢,文明和谐。
(三)建立多元评价动态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学校开展的“知行合一,花香知远,争做‘五知五行进步小榜样”评选活动,架起了学生从知到行自主成长、全面发展的阶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学校分年级制定出 “‘五知五行进步小榜样”评价标准,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转变施教方式。对单项表现突出、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学校每月进行一次 “五色花”评选并给予奖励,此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以“知行教育”为统领和切入点的办学思想,为学校的发展描绘出一幅清晰可行的蓝图,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和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