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业,作为每个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大重心,其价值毋庸置疑。关注小学生英语单元作业的重组与实施,要从目标上关注单元知识建构的系统性,从内容上关注学生素养发展的全面性,从评价上关注学生作业习慣养成的过程性,充分发挥作业的提质增效价值。
关 键 词 小学英语 单元整组作业 深度重构 变频计划
引用格式 俞良燕.小学英语单元整组作业深度重构与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20):69-72.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减压作业总量。聚焦作业“减负”的真实困境,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作业”为教师打开了一条减负提质的新思路。导向全面育人功能的单元作业设计必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凸显课内外知识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作为英语教师,要审视“单元作业目标意识建立随意化”“单元与课时内容碎片化”“单元作业与评价割裂化”等问题,关注五育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业质量和学习能力向纵深发展。因此,设计具有“高结构”“强关联”和“共成长”特质的单元作业,是学生拓宽原有知识框架、形成能力、积淀素养的必经之路。
一、聚焦整体知识建构的“单元规划”重构路径
变频设计是通过对英语单元内知识的解构、重构与再构,改变作业频率,革新学生的练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调节学生作业负载,形成内容上高度聚焦、数量上高度精简、结构上高度凝练的大单元作业设计[1]。借此助力学校向单元作业设计精细化、作业生成校本化推进,体现主题意义下的作业管理有效性。通过改变传统的课时作业设计,针对学生对知识习得与运用的单一路径,拓宽设计方式,变革学习途径,开展单元知识的统整与规划。
1.聚焦目标,单元作业重构的应循标杆
丁爱平老师说:“作业设计要于高处立、向宽处行、就平地坐。”因此,要让学生从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你的作业”走向快乐完成“我的作品”,凸显作业全面育人的功能,就要思考作业的目标、结构和内容,厘清各课时之间、各单元作业之间的关系。
(1)明确作业属性,梳理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学校育人的载体,作业目标需要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保持一致[2]。作业要凸显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又要强调与单元目标的关联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结合英语核心素养内容,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依据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四个维度,统筹设计单元作业目标,兼顾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多维度目标的达成,并结合学情进行整体规划和重组,借助单元作业属性表,整体考量作业的完成时间、表现形式等[3](见表1)。
(2)基于单元整体,规划单元作业形式
在课时教学目标、过程与作业设计基础上,注意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关联性、递进性)。在单元作业目标确定时,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灵活性)[4]。将单元作业目标分解、落实到课时作业目标中,以落实单元核心知识巩固、话题模块练习为主要形式,涉及听力、口语、阅读、实践体验等语言活动内容。
2.统筹设计,单元作业重构的应然之道
通过统筹设计多元化的单元作业,分类、分型开展单元作业的实施,创设生动、有趣的单元作业形式,以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1)。
(1)引导自主发展——学习理解类作业的“分层”设计
学习理解类作业指单元知识建构提升的即时作业。它涵盖对基础知识、教材内容的预习、巩固、复习等的题组式练习,包括词句段的运用、阅读理解等。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立足单元整体视角,结合英语《课堂作业本》或单元小练习,组建题组练习,删减改创,分层实施,提高作业的实效。
(2)加深文化理解——实践体验类作业的“跨界”设计
实践体验类作业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短时作业。它聚焦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涉及英语单元主题意义下特色的体验式活动,通过真实情境,问题驱动,学生在调查、采访、参观、交往体验中加深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意识,提升语言技能。
(3)鼓励社会参与——迁移创造类作业的“进阶”设计
迁移创造类作业指自我养成能力提升的长程作业。它包含对知识的综合提升、迁移运用、创新创造,是个人和团队的结合,动脑与动手的结合,思辨与审美的结合,责任与担当的结合。通过创建真实性的探究项目,转化成适龄性的驱动问题,设计阶梯式的挑战活动,长时间地进行一项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聚焦全面素养培育的“支架嵌入”组块路径
支架理论是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当学生在学习或者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即为“支架”,其作用在于提高学习的质量。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组”,建立助学支架,培养学生英语作业的自主练习能力,养成作业习惯,减少作业的抵触心和挫败感,让练习为作业续航(如图2)。
1.题组支架,自主练习——构建单元作业的层级系统
针对学习理解类作业,立足单元作业的综合性特点,将重构的重心放于题组的改编、创编与运用,采用串联的方式,通过搜集英语作业资源,建构多样化的题组,形成系统的英语听、说、阅读等练习,让学生的单元复习有实效,同时通过同类题组加强训练、内化提高,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1)融合内容迭代的“新习题”选择
通过研读和分析教材,从课时的重难点走向单元的整体要点,进行作业练习的选编、重组、创新,设计富含高阶思维的英语练习题组,帮助学生串联起不同的知识点,引导其自主建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掌握完整的知识流程。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通过词汇巩固、句段应用、综合阅读等层次性题组,立足听读-读写-交流,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滚动复习。
例如:PEP6 Unit4 When is the art show?单元作业设计中,首先通过听读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巩固与掌握,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思维图示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去采访老师或同学,并把信息记录下来,最后和同伴进行交流。这三个梯度的设计,就是学生“类比结构-内化语言-迁移运用-情境实践”的学习过程,最终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应用型学习任务。
(2)集合知识盲点的“错题本”应用
错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它反映出了学生对知识运用出现的盲点。通过错题的集结和再练习,进一步发挥作业的增值作用,根据学生的单元学习状态,对知识盲点进行梳理,形成“错题本”。
以PEP教材六年级下Unit3 Where did you go?为例,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动词过去式的用法,以及掌握一些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形式,学生对于词汇的变化、句段的运用以及时态的综合理解还存在欠缺,教师利用错题再练的方式,开展再练行动。
从个性到共性,从个人错题集到班级错题集再到年级错题库,通过自下而上的收拢式归档,对共性错题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研判学习的难点问题,让作业“化难为易”。
2.图表支架,自觉梳理——构建单元作业的助力系统
图表用其可视化的方式对英语信息进行描述,支持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教师针对实践体验类作业,立足单元的整体知识结构,根据不同类型的实践任务,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类图表支架,采用“学情表”“任务单”等学习载体,个性化定制作业内容,采用“问题式”导学、“探索式”研学,引导学生自觉梳理,助力单元知识的习得与巩固。
(1)结合个性辅导的“学情表”跟踪
对学有余力或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设计不同的“学情表”,初步测量学生对主题意义下的语篇、语法等知识掌握情况,并生成“作业超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作业设计。通过“菜单式”的作业设计,建构单元作业的情境框架,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赋予学生选择权,借助阶梯性、体验性或者评价性的内容选择,让作业菜单化。
(2)建立核心问题的“任务单”驱动
建立有关单元“大概念”的核心问题,制作高度关联的任务单,开展问题引领下的任务式体验与研究学习,衍生多样化的学习训练或实践活动,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建立“问题式”的导学支架设计任务单,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提炼归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PEP6 Unit4 When is the art show?为例,创设问题链调查家人的信息,以“任务单”的设计形式为引导,结合家人的兴趣、爱好,为家人的生日做调查活动。这样使平面的教材学习走向多元的家庭生活,使课堂的语言知识走向生活应用,使虚拟的文本情感走向真实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是体现“五育并举”理念下,“智育”和“德育”的课堂教学。
3.活动支架,自發迁移——构建单元作业的润滑系统
活动支架是教师根据单元主题的需要,介入相应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英语创造性活动。针对迁移创造类作业,采用“实景式”游学,组建小组开展长程作业,拓宽单元作业的知识面,从单元作业走向跨领域的知识习得。
(1)聚合真实生活的“资源库”创建
学生英语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及语言知识在情境中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搭建真实的情境支架,使学生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具身学习、多维互动,“沉浸式”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调查、参观等形式,获取多元化资源要素;通过开展互动交流,内化习得,积累学习“资源库”,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成果。
例如针对学生疫苗接种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和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活用句型 When do you …? I get vaccinated on … 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各种日期表达法,同时区分基数词和序数词在句型中的不同使用,内化语言,且能在真实生活中尝试语言的交流与实践。
(2)集结多重感官的“体验场”融入
实景式作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一项较为复杂或长时的任务,分析作业所涉及的任务要素,熟悉团队成员的优势特长,监控作业的流程,把握好时间节点,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在观察、交流、分析、反馈、修正中,构建具有网状知识体系的“体验场”。
以PEP6 Unit4 When is the art show?为例,通过 Look and write.和Read and write两项活动的设计,鼓励学生完成植物的成长图和观察日记。
本项作业的设计目的是在完成课堂任务后,通过“词-句-篇”的层层推进,巩固并延伸单元所学篇章,围绕植物生长话题真实表达和综合运用单元知识,使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获得发展。
三、聚焦学习品格养成的“评价支持”融通路径
单元整组作业是关注学科大概念建构,立足单元知识整体,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设计的“共同学习任务”,及依据个体认知、思维发展层次及差异性而设计的“个性学习任务”。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的跟进指导才能发挥更大意义。教师应开展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作业反馈,进行展示评价、等第评价、描述评价、积分评价等,让学习事半功倍(如图3)。
1.“阶段性自评表”促学,情感态度激励
学生对作业的自我评价,是实现其独立学习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单元作业给予及时评估反馈,在过程中激励,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批改、讲评、订正、跟进练习。采用“阶段性自评表”的方式,通过“表情包”的评价方式,将表情包赋予灵动的生命,学生从自评表的记录中获得激励效应,自发提升作业正确率。
2.“个性化成就表”激学,量规前置助力
作业反馈需要发挥个性化指导的功能,需要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整体评价+优点评述+不足点评+改进建议”精准性的反馈,让评价有用。采用“个性化成就表”的方式,借助评价量规,让学生明确目标、了解差距、调整策略、规划路径、控制节奏、主动修正,最后从学生的作业态度、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或将奖励转换成“奖励卡”“喜报”“奖品”等兑换形式,激发学生的求胜心。
3.“多样性成果展”厚学,作品展示魅力
对同伴的作业进行评价,是欣赏也是学习,是沟通也是协作。采用“多样性成果展”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开展形式丰富的作品展示与分享,如汇报表演、小报展示、书写作品、写作交流等,从欣赏他人的作业或作品成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教师再采用“以任务奖励任务”的模式,提升学生自我的成就感。
总之,英语单元整组作业的重构与实施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观念教学,经历递进式任务的实践,探究式作业的运用和个性化语言的表达,学生的语言学习、实践与应用将再上一个台阶,是教师引领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中从建构单元语篇小观念走向建构单元大观念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邱志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5):66-69.
[2] 侯嘉慧.单元作业:“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新思路[J].江苏教育,2022(09):52-56.
[3] 马燕婷,胡靓瑛,等.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 王月芬.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