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多方协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顺应教育发展要求、正视家庭教育问题、给予家庭教育支持,体现了其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学校服务管理不完善、教育指导内容不全面、教师指导能力不到位等问题,可以尝试从指导模式、指导方法、指导理念和支撑体系四个方面着手来促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的长效运行。
关 键 词 家庭教育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 家校共育
引用格式 张景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及优化[J].教学与管理,2022(20):21-25.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1]我国历来注重家教、家风的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至此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正式被写进法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协同推进,其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1.学校服务管理不完善
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载体是“家长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家长学校建设率分别达到90%和80%[2]。但是家长学校的职能发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部分家长学校仅仅处于“挂牌”阶段,“有名少实”或“有名无实”的情况比较常见,在正常开展活动的家长学校中也存在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对教师指导服务效果的评估缺乏合理的考核制度。教师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繁杂,本身工作量就处于高负荷状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如果学校层面缺少科学的评价和考核环节,“指导工作量的多与少”一个样,“指导效果的优与劣”一个样,那就肯定无法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而会影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
2.教育指导内容不全面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明晰指导内容,这一关键内容不明确,指导效果可能事倍功半或者是做无用功。首先,班级家委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能做好教师与家长之间“上传下达”的工作,基本是处于配合教师完成班级事务的状态。其次,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大多忙于亡羊补牢,缺少对于不同区域、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家庭构成等針对性、整体规划性的前期教育指导。再者,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及家长的关注点往往是学业水平以及由于学科成绩不佳引发的相关问题,更多的是揭露儿童成长中呈现出的“短板”,与此同时传达给他们的是消极的情绪、责备的态度,而非积极和肯定的力量。
3.教师指导能力不到位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群体,但是成年人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做法的难度比较大,另外家庭教育指导涉及内容更宽、更广,也更复杂,需要具有科学和系统的知识储备,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教师接受的多是学科教学相关培训,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类相关培训较少,即使仅有的培训也大多为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教师中持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的比率相对更低。
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1.顺应教育发展需求
“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实现家庭教育育人目标的关键“点”是教师和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学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通过具体活动和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意识、家长的责任意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实现家校协同共育。
2.正视家庭教育问题
婴孩长大成人,需要适当的营养和教育,需要很多人对他负责,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父母[4]。有学者研究后指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偏离轨道,出现明显的“学科化”倾向;二是在家庭教育中出现“教育放任”和“教育过度”两极分化的现象[5],这两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孩子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是家庭生活的印记,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其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外在表现,同样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和培养方向存在差异也一定会影响他们的教育行为,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来看,学校是速度最快、距离最近的反馈家庭教育问题的组织机构,也是家庭教育最直接、最便利的指导方式,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学校的指导作用。
3.给予家庭教育支持
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伴随着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因此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与其他社会力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日常生活中,孩子在学业、行为、心理表现方面出现异常,或者与父母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们大多数会第一时间向教师和学校求助,所以教师和学校这“第一步”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同时还要明确,我们强调教师和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求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家长履行教育职责,而是教师和学校通过教育引领,帮助和指导家长针对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具体操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和环境,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化措施
1.构建分层指导模式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教育发展和延续的必然过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不仅能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还可以融洽家校关系。
(1)学校层面:立足学校实际,营造育人环境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学校应该明确自身组织者、策划者和统筹者的角色,指导活动要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及时调整指导内容,使指导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我国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肯定是不同的,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普遍偏高,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家庭教育能力则比较薄弱。学校就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准发力点,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有的放矢,在“疏导”和“帮扶”之间精准施策。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象是家长,但最终受众群体是学生。近年来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家庭教育中也呈现出一些特有的“中国现象”,如隔代抚养、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和即将迎来的三孩时代等。每个儿童群体背后的家庭遇到的教育问题各有不同,因此学校要把握学生群体的结构特点,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2)年级层面:关注学段特点,寻找解决方法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所面对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困惑都有所区别。家庭教育指导可以在年级层面针对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进行指导,如小学一年级的幼小衔接教育指导、六年级正确面对升学焦虑以及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年级组的指导工作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纵向延伸。
年级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上承校情,下接班情,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中坚力量。学校可以鼓励骨干教师组建的家庭教育团队“定位”到年级组,既能对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方针进行贯彻实施,又可以针对特定阶段的家庭教育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并协助年级组教师处理家庭教育指导中出现的个别疑难问题。另外在实施指导过程中,学校家庭教育团队成员教师不仅要注重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授和普及,还要结合此阶段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年级教师开展实践讲解和训练,切实增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以及突发、偶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3)班级层面:贴近家庭个体,走进学生内心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教育成效,家庭教育指导也是如此。班级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要围绕目标家庭和学生“对症下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级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贴近家庭个体,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真诚沟通还可以融洽彼此间的关系,凝聚班级教育合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招募热心教育事业、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家长成立委员会,同时家委会可以在学校、年級、班级三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学校家庭教育团队对年级家委会进行教育指导,年级家委会对班级家委会进行教育指导,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学校到年级、年级到班级两个维度的指导体系。
2.运用多种指导方法
(1)集中教育与日常指导相结合
家庭教育指导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家校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必须最大限度地获得家长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是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育人方向。二是学校可以外聘专家,针对学校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讲授。三是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如少年宫、校外教育活动实践基地等场所,践行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实现对学生及家长的再教育。
家长群体构成的多样性决定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对于学校集中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和学生接触最多,也能最直观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不当之处,及时纠正和解决这些问题,能保证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效率的最大化。
(2)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一般有集体交流和个别交谈两种常规方式。
科技赋能为家校互动和教育指导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学校微信公众号,部分学校辅以抖音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教学动态、学生活动、学校通知、教育资讯等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实时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另外,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要结合时事及时调整和创新,如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防疫常态化下的教育问题等,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课及网络小程序等方式,结合学校教育和线上教育、传统家庭教育指导和网络教育指导,充分开发和挖掘智能终端的应用功能,助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3)解决问题与育人导向相结合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是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折射,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来解决问题,但是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阻止问题的发生。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始终把“人”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宣传身边优秀家长和典型家庭教育案例,让家长“现身说法”来教育其他家长,以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进而培育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
3.确立科学指导理念
(1)从焦虑到理性,融洽亲子关系
央视财经频道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头疼的问题之一[6]。家长的焦虑情绪必定会表现在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等于把孩子放在了父母的对立面,带来的是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更有甚者给孩子和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是终身的遗憾和悔恨。
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有着天然和密切的联系,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体现的更多的是源于血缘关系的亲情。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应该引导父母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理性看待孩子的现实表现,不盲目跟风、攀比,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尊重和鼓励,正确看待和接纳孩子成长中的不完美。
(2)从分数到习惯,关注身心健康
目前仍然有很多家长以分数和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在教育中我们应当正确看待“成长”与“成功”的关系,摒弃“分数论”,倡导多维度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要向家长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倡导家庭教育多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不能为眼前的一时成绩去拔苗助长,甚至透支孩子的未来。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弥补从95分到100分这5分的差距,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参与劳动,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拓展兴趣爱好。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叶老看来,衡量和评价教育的成功与否,要看孩子是否养成了好习惯。家庭教育中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3)从应试到素养,着眼全面发展
部分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和未来寄托在各种竞赛、讲座和辅导班上。2021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在中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市场规模中,中小学校外培训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7],用于孩子课外辅导的费用占部分家庭收入的比重相当大,同时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被各种辅导班消耗。
随着“作业管理”“双减政策”“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在引导着正确的育人方向。如“双减政策”中对作业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强制性让儿童和家长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孩子作业少了,在家的时间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单单以“智育”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儿童人格方面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除了关注生活教育、道德教育外,还应该重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着力培养儿童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4.建立互助支撑体系
(1)立足学校多主体协同共育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但是单单依靠教师和学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要统筹社会多方资源,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机制。
建设良好的服务运行机制是学校顺利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前提,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要社区等多种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实践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展项目式、参与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体验活动,网络等智能媒体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社会参与是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支持和补充。“家”与“国”是同质的、共生的[8]。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类团体机构从政策、经费再到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支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学生成长、家庭和谐、教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重视教师指导能力的提升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运行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重视和完善师资培训项目,从根源上解决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增加家庭教育指导的师资储备。目前已有东北师范大学等少数高校设立“家庭教育”硕士学位授予点,但是仅有的几所学校是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国家和政府应当鼓励更多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将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设家庭教育的相关专业或者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高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
其次,提高在职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规范评价和考核机制。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通过专家讲座、研修培训等途径增加教师在职培训中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对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水平进行合理评价,并作为专业考核的参考内容,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教师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引领,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升指导能力,努力成为具有学科教学和家庭教育“双重能力”的优秀教师。
(3)发挥家长的教育主体地位
在家庭教育指导中要正视家长的主体地位,发挥家长的积极能动性。教师和学校指导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家长不去落地实施,那一切都等于零。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某种角度上家庭教育相对学校教育更有优势。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子不教父之过”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无一不在强调家庭的教育主体责任。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明确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庭生活中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成长中的点滴都能成为教育的契机。家长要合理处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高质量地陪伴。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家庭教育中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家长要能“蹲下来”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同时要做好榜样示范,要有同理心,在共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学校要立足教育本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建设和指导工作,实现家校协同共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1510/t20151020_214366.html.
[2] 新華社.未来五年我国城市中九成学校将建家长学校[EB/OL].(2016-11-14).http://www.gov.cn/xinwen/2016-11/14/content_5132463.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EB/OL].(2021-10-23).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qtxgfl/202110/t20211025_574749.html.
[4]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60.
[5][8] 刘晓巍,赵菲.从父母权利到教育能力:家庭教育立法之基[J].中国教育学刊,2021(08):20-25.
[6] 独家调查:“子女教育”带来的焦虑感达五年来最高点的[EB/OL].(2021-04-20). http://news.cctv.com/ 2021/04/20/ARTIF0LU0Kwvozkh6LADtgmW210420.shtml.
[7] “双减”落地,对校外培训影响几何?[EB/OL].(2021-08-02).https://jingji.cctv.com/2021/08/02/ARTIDuEP39oP7REx19LuOPiB2108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