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方兴未艾。培养具备“电子商务+外语能力”的跨境电商东盟非通用语人才,成为小语种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任务。然而,国内小语种相关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数只掌握一门小语种技能,知识结构单一,并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商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笔者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的东盟小语种专业为例,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其小语种提出实践课的改革设想与建议,希望能有效提高小语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给开设小语种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中国跨境电商在东南亚的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11个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这11个国家人口总计约6.39亿,GDP总量达到2.58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共计约2.3万亿美元。东盟五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势而上,2019-2020年,印尼、泰国和越南是东盟五国中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前三位的国家。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蓝海市场。据东盟秘书长林玉辉预计,到2025年,东盟的数字经济将从2015年占GDP的1.3%提高到8.5%。
中国对东南亚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急需一批“电子商务+小语种”人才,高校加强对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影响东盟小语种专业学生“外语+电子商务”实践的因素
广西外国语学院作为东盟非通用语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开设的东盟小语种专业包括泰语、印尼语、老挝语、越南语、缅甸语、柬埔寨语等等。东盟非通用语一直是广西外国语学院的重点培养专业,经过多年来的专业发展,其课程构建越来越完善、丰富和多样化,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以印尼语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为:基础印尼语、印尼语视听说、印尼语口语、印尼语阅读、印尼语写作、印尼语口译、印尼语笔译、印尼概况、印尼语听辩、现代汉语、大学英语等等,主要培养学生“视、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课程构建体系来看,这些课程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指向,体系比较完整,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实践课课程占比低,即使开设了实践课,但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进行实际的实践。
一、课程建设不合理
东盟小语种专业,基础课占比太大,忽视了实践课的比重。基础课一般开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占整个本科课程时间的四分之三,每周的基础课课时大概在8-10小节,上课主要是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主要学习印尼语的基础知识,如单词、句子、段落、文章、语法等等,学生实践空间受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需要,对小语种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是双语甚至多语并用的人才,英语作为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应该是每个外语学生的必备语言,也是每个学生应该掌握和熟练的语言,然而,大多数东盟非通用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除了本身生源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到了大学,英语不再被重视,学校开设的英语课为通识课,难以做到财力和精力的投入,诸多因素导致学生英语环节薄弱。
二、教材老旧,无法与时俱进
小语种课程面向的学生人数虽然很少,但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小语种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教材老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小语种专业课的教材大多数是数十年前的教材,以基础印尼语为例,教材一共3册,3册的书共37个单元覆盖8个学期,平均每学期4-5个单元,内容上明显存在不足;其次,有些课程内容已经过时,比如某些单元关于邮局、电报、写信等主题,在现当代社会已经陈旧落后,如果把电报换成电子商务,把书信换成互联网沟通等相关的文章就会与现今社会息息相关,能让学生学到更多适应当下的知识。除了基础课,其他专业教材也一直是小语种教学的难点,也面临着教材稀缺、陈旧的情况。
三、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观念有待转变
首先,大部分小语种的学生平时只注重理论学习,比如学习书本知识。而在实习工作中,眼高手低的问题屡见不鲜。毕竟老师在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就需要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某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态度不积极,不参与社团或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东盟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大赛、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最后,目前小语种专业所接触到的电子商务课程大多数都是模块课和国贸的选修课,开设时长短,一般是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学生所学到的电子商务知识不够深入。有些学生选修此类课程只是为了完成大学要求的学分,并没有把学习知识当作首要目的,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干,没有必要掌握,忽视了这恰恰与日后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的观念和想法还有待转变。
四、“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跨专业知识有限
在现代教育当中,“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跨专业知识学习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然而,部分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懂得电子商务知识的老师也只能在课堂上蜻蜓点水地教授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学生难以得到实践和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其次,大多数教师只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对跨专业知识掌握有限甚至一无所知。“小語种+跨境电商”的复合人才目前在我国十分缺乏,大多数人只精通小语种或者只精通电商知识,很难做到二者知识的结合,而熟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才大多数是企业精英,在教育行业几乎很难涉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小语种专业的教师有待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学习专业外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五、教学设备匮乏,经费投入不足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计算机房和实验室,然而跨境电商的实训设备非常紧缺。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目前提供给学生的实训室有小语种语言体验馆、语音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教育戏剧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模拟实验室、同声翻译实训室、金融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大多为与外语、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设备,而与跨境电商相关的设备教室基本为零。学校对这方面的设备投入和教师教育投入还有待改善和提升。
六、实践机会和平台少
越来越多的高校确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为例,学校与广西当地的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践合作协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学生赴基地进行实习实践的次数和机会都很少,校企合作中学生难以深入实践。
构建小语种专业“外语+电子商务”实践课程解决的方法及建议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小语种专业,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外语+就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文底蕴+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跨境电商这个方向,实行“小语种+电子商务+中文底蕴+综合能力”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小语种综合人才。适当压缩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践课课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跨境电商人才同样也需要英语语言技能,应当加大对英语的重视,适当增设课时或开设英语角等读书活动。增设电子商务模块课或选修课,让学生深入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
二、让电子商务知识融入课堂,做到与时俱进
针对有些专业教材老旧的情况,教师在已有的教材中,适当融入电子商务知识,把旧的主题和内容,融入新的时代知识,比如把邮局、电报、书信等课件改为电子商务小语种对话、电子商务演讲、电子商务模拟实训等,让学生学习到与时俱进的新知识。
三、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学习跨专业知识
在融合育人背景下,小语种课程标准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小语种教师应主动突破困境、改革课堂,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在拥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上,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教师教学应适当减少专业知识学习的强度,注意将课堂转向生活、转向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另外,教师需要增强合作意识,与企业加强合作联系,教师可以到电商企业学习电子商务知识,探讨方法,或者高校请相关的专业精英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
四、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基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外语+电子商务”能力
一是利用外教资源进行外语实践。学生除了上课之外,课外应该多与外教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可以自行组织模拟电子商务对话等活动,并请外教担任评委,在实践的同时又能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实践。创建良好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实践创造条件。对于想学习电子商务的小语种学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良好开展。
五、搭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践行实际的校企合作
一是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创项目能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近几年来,广西外国语学院按时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生能参加实践,在为期1-2年的项目实践中,学生对所研究的主题展开调研,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以笔者为例,笔者曾经带领和指导印尼语专业的学生,组织过两项大创项目,以笔者的项目《中国市场对印尼燕窝需求研究》为例,此项目主要研究的是印尼燕窝,调查研究目前在中国市场,国人对印尼燕窝的认知以及印尼燕窝在中国的市场情况分析,进而研究如何用传统方式和新型的销售模式相结合,探究出销售燕窝的路径。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小语种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电子商务知识,为培养“小语种+电子商务”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平台。
二是充分利用企业合作基地。广西外国语学院与广西达译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国家博览事务局、Lazada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都建立了合作,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地实习实训,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其中,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业的跨境电商公司,每年启迪公司都会举办东南亚直播大赛,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小语种專业的学生应当积极参加此类大赛或相关活动,通过直播大赛,直接提升语言水平的同时接触跨境电商知识,对学生是非常好的体验和实践锻炼,此外,企业还会根据学生在直播中的表现,直接录用为该公司实习生,往“小语种+电子商务”的方向上培养。
综上,东南亚跨境电商的发展,急需一批会小语种和电子商务知识的人才,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所需。这些复合型人才需要从学生抓起,从外语学生入手,东盟小语种高校是主要的“小语种+电商”人才输出基地,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应当重视起来。对外语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构建合理的实践课体系,让小语种的学生能实际学习到电子商务知识。(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