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阅风景,妙笔显特征

2022-05-30 10:48唐惠忠
课外语文·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景物江南色彩

唐惠忠

【导语】

千山竞秀,万壑峥嵘,大自然千娇百媚,引人遐思迩想!其实,每一座山都有一种独特的眼神,每一条河都有一段别样的风情。

所谓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就是说,你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

【技法导航】

写景状物,关键是要抓住景物特征,表现其深刻内涵。而景物的内涵是十分繁杂、多变的,一旦流入作者笔底,便既有客观因素,也具主观色彩。那么,写作时怎样凸显其特征呢?

一、具备时间性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四时之景不同,景之形貌也有别。文中之景,首先要有季节概念。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连绵春雨的细密、轻盈之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的视线也被牵向了温馨润泽的春天。“瞻情而见貌,印字而知时。”笔下之景,还要显示出时间的变化进程。像老舍《骆驼祥子》中写雨:“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下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如此浓墨重彩,不仅描绘出凶悍夏雨的急骤猛烈,而且把它形成、变化的进程表现得细致入微,读者的思绪被扯向了风狂雨骤的夏日。

二、表现空间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景物所处地域不同,特征也就大不相类。郁达夫抒写《故都的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一北一南的秋,原有着刚柔、浓淡之别,真可谓判若两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的观察点不同,景物所呈姿态也大相径庭。比如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描绘“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此为远观;“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是近看——一远一近,变换角度,多层次地写出了小屋玲珑的外观和含蓄的韵致。

三、确立心理观察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只有涂抹上作者的主观情感,才能独特而鲜明;纯客观主义的实录,一般难以突出特征、表现主题。诚然,客观景物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但是,人的思想感情也直接支配他心理观察点的选择——可以用主观的心情蒙上感觉镜头来观察、感受景物,从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例如下面的文段:

星星在浸透鲜血的白俄罗斯上空悲哀地眨着泪眼。漆黑的夜空像个塌陷的大坑,夜雾似烟,朦胧,飘忽。寒风把充满腐烂的落叶、潮湿的黏土气息和三月残雪的苦味撒满了大地……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选自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顿河两岸灰色的天空,因为战争的硝烟而显得更加凄迷苍凉。战场上的鲜血、尸体与顿河两岸翻耕着土地的委顿的人民,成了俄罗斯天空下灰色的基调。作者以情驾景,巧妙地让客观景物发生畸变(如“漆黑的夜空像个塌陷的大坑”“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以此表达了主人公极度失望的情绪。

四、讲究敷彩着色

写文章虽然不像绘画那样,能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描绘景物时讲究色彩的组合、映衬,会使作品产生浓郁的画意和明快的节奏。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构成色调和谐、意境开阔的画面,充满着对春天的憧憬,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雁背上那暗红的夕阳却不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对比,一个无限大,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无边青苍的背景,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除了通过色彩的映衬关系来绘景,还可抓住色彩的连锁反应展开描写。色彩相互影响,常常形成连锁反应,抓住这种反应,就能把色彩展示得层次清晰,意趣盎然。如碧野《天山景物记》中有这么几句:“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作者依据色彩的连锁关系,烘托出一派红光四射、奇异辉煌的世界,景色中洋溢着动态美。

概而言之,写景务必紧扣景物特征,善于提炼、发掘客观景物的内涵,才能壮阔处呈金戈铁马的气势,柔婉时有小桥流水的意境,惟妙惟肖,脍炙人口。

佳作展台

江南·清明

顾海樱(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似乎人人都喜欢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的向往,“重湖叠巘清嘉”则是柳三变的钟爱;也似乎人人都更爱江南的春天,于是“池塘”能“生春草”,“园柳”会“变鸣禽”。看来,欣赏江南的景色,便不能错过春天这个时节;要想领略春天最美的景致,也不能不到江南。

找一个普普通通的江南小镇,我陪你去看看江南的春天吧。出门前别忘了带上一把古老的油纸伞,清明时节,江南少不了雨。霏霏的细雨,不断地飘到黑瓦白墙上,飘到深深的雨巷里。那已悄悄站立了几十、几百年的老屋,因雨而变得灵动起来。滴滴晶莹的雨水从瓦楞间滴下,滋润了小巷内鲜嫩的青草,也奏出一曲我所深爱的江南丝竹,清脆如珍珠落地,简洁如琴弦轻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朝的春雨一直下到现在,江南的景也一如宋朝般雅致。

江南的春天,河水也因多雨而变得格外新鲜明丽。你可以坐上小巧整洁的乌篷船,静靜地看那穿着印花布衣裳、鬓旁插朵梨花的船家女,轻轻摇动船桨,破开平滑如绸的湖面,溅起点点新绿的水珠。如果有兴致,你还可以掬起一捧清水去体验她的美丽。船要过小桥了。江南水多桥也多,不管是平平的石板桥还是弯弯的石拱桥,都记录着江南人有条不紊的生活。他们会在早晨上菜场拎回一尾鲜鱼,也会在傍晚领了儿女回家。小桥上已被磨滑的台阶,向你讲述着江南人安宁的生活。

走累了,选一个用老虎灶煮水、白瓷杯沏茶的旧茶楼喝口清茶吧。轻轻闭上眼睛,任那片片碧绿的茶叶在杯中轻轻打转,幽香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散开来,进入你的心中,悄悄熨平你心底每一个不快乐的地方;桌上的青团是清明的时令食品,糯糯的,有一丝清甜。此刻,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不经意的快乐。

透过茶楼那镂着花纹的阁窗,偶然看到人家院里的动人春色:粉嫩嫩的桃花,白晶晶的梨花,还有墙角那不知名的紫色的小野花。你会想起童年时放学回家,站在左邻右舍家墙外嗅着花香而不忍离去的情景,心里该是无比怀念了。

就在这样一个清明,我又欣赏了一次江南风景,自认为逃不出这样的江南情怀:她让我感到平静,感到真实……

【简评】

这是一篇优美雅致的习作。作者从朱自清《春》、郁达夫《故都的秋》等名篇中汲取营养,以柔婉的笔调,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秀丽迷人的春景图。文中绘春雨、流水、小桥,写茶香、青团、普通人家院落里的春色,无不紧扣时令特点,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深的爱、眷恋的情。

全篇行文流畅,不少语句(如“宋朝的春雨一直下到现在,江南的景也一如宋朝般雅致”“自认为逃不出这样的江南情怀”)意味隽永。由此可见,作者有比较突出的语言表达的功底。

【练笔空间】

也许你听过海浪拍击堤岸,也许你听过山风掠过林梢,也许你听过燕语呢喃,也许你听过雨打芭蕉……这自然的歌声,会引发你想些什么?是你本色的学生生活,还是你倾心自然的一段旅程?是你对自然、朴实人生的追求,还是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请以“自然的歌声”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自然界除了形状、颜色外,还有声音存在,自然的声音就是天籁。倾听四周的声息,正如倾听大师们的音乐一样,必须用心灵调动听觉,用听觉辅助心灵,方可品味出“歌声”的内涵,才能够感觉自然的律动,体会自然的祥和。

写作时应注意:一、题目提示语很重要,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文角度,当然也可另选新的角度。二、自然界的声音只是文章的出发点,还应写出这些声音所引发的思考。三、抒写思考、得出感悟要自然,不能牵强附会、矫揉造作。四、描写声音时要用好通感、博喻等修辞手法。

猜你喜欢
景物江南色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景物描写要准确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