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德胜 柳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构建起各方主体协同参与的合力机制。为探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中国知网筛选出代表性学术文献,运用Cite Space 5.8.R1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共现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主要关注“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高校党建”。基于分析结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建设应适度关注主体合力建设、客体合力建设、内容合力建设、途径合力建设、环境合力建设五个方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Cite Space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跟时代趋势,融入协同发展理念,高效整合各方主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机制。通过对样本数据中年度发文量、作者、关键词以及研究前沿演进进行梳理,探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发展,提升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工具应用
(一)研究数据选择
在中国知网以“高校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自21世纪以来相关研究论文多达20643篇。对其中题目含有“合力”或“协同”的代表性文献进行梳理,经人工筛除与研究目的无关的文献后,共得到380篇有效中文研究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29日)。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工具应用
研究使用5.8.R1版本Cite Space软件,即从作者、关键词等角度对选取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间切片长度设置为1年,裁剪方式设置为“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选项默认。并结合中国知网相关数据,绘制一系列相关图表,对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分布
对选取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年度研究发文量与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我国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相关研究大致始于2005年,其发展趋势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2012年):初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机制、建设路径的探析,或是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置于网络背景下进行研究,缺乏对于其内部合力的学术关注,因此在这一段时期内相关研究文献成果极少,仅2005年、2008年以及2011年有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就这一时期相关学术成果而言,多是基于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布、全国加强和改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等大背景而进行的研究。
第二阶段(2013年至2017年):稳固提升阶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深化,由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得以更新变革。这推动了对各级单位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研究,促使国内学界开始关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无形的教育契机。2013年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的成果数量开始稳固提升,相关研究发文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为两个方面:一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置于协同理论大背景下进行相关研究,二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深化探索。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活跃鼎盛阶段。2018年之后相关研究成果的快速增长趋势是有迹可循的,我国近年来高度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9年《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激发了我国学术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情。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九个坚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2]。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的构建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3],强调各方主体的协同参与。同时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在“十三五”时期,国家社科基金在思政课研究领域中累计设立了302个专项,提供了6000余万元支持经费[4],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与经济保障。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研究基本完善之后,相关研究会不断得以深化至其内部的合力探析。
(二)发文作者分布
通过Cite Space软件制作作者共现知识图谱,我国学界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的学者间联系较少,论文成果多为独立完成,学者间合作密度仅为0.0024。就现有学术联系而言,存在复杂学术联系的作者群较少,相关合作多局限于二人范围。同时结合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数据,单一作者最高发文量为2篇。因此得出大致结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的学术领域中缺乏核心作者,学者间学术合作或交流较少。
(三)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通过Cite Space软件对选取文献中出现频次大于11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共选出15个代表性关键词,绘制表1高频关键词列表。
在表1中以数字形式呈现的中介中心性,一般意义上其数值≧0.1就代表该键词的联通性较为显著、相关研究的纵深面较广。除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主题关键词外,结合文献研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中关于“协同育人”的关注
这一方面主要偏向于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目前我国学界内已有部分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后续发展建议。例如张琼(2019)分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分离现状,协同育人的机制理念、制度建设以及机制保障存在问题,需要从学科布局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建设。[5]陈淑丽(2021)则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各类课程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等方面缺乏协同育人的合力,应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常态化师资互动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补机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塑造。[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中“协同育人”研究主要立足于问题意识,倾向于从机制建设角度出发提出建议启示。
2.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关注
这个方面中主要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代表性关键词,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其中刘洋(2019)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我国当前重要战略部署,其中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重要力量,发挥二者间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7]傅秋野(2021)则直接从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具体角度出发,梳理了辅导员群体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与内涵,指出应通过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与健全机制,进一步形成二者之间的教育合力,将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模式落到实处,进而深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在此类研究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大多还限于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群体,以推动二者间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育目标。而在后续研究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范围界定正不断扩大,以各学科专业教师、高校管理服务队伍为关注对象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
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中关于“高校党建”的关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组成中,党建工作有助于从根本上巩固最终成效。张威(2020)指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紧密联系,高校党建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提,同时二者是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够保障高校党建工作思想理念及建设内容的正确性,能够从实际意义出发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现代化发展。[9]吴玉梅(2021)则指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在逻辑及现实路径方面具有紧密联系,通过厘清两者间存在的契合困境,探索构建协同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从而深入验证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协同互补性。[10]通过参考这一方面的相关学术成果,文章中普遍就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关系进行梳理,力图寻求推动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但从另一角度而言,将高校党建工作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力的独立组成,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四)研究前沿演变分析
通过Cite Space软件制作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突变词探测图(图2),探测图反映了此学术领域内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通过调节数值共呈现15个突变词,并附带各自突变值与起止时间。其中突变值(Strength)代表这一突变词在其时期阶段内的研究热度。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相关研究大致始于2005年。我国学界早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研究相对固定,始终以“大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协同创新思维为出发点进行基本研究。而自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重要契机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之后数年间的相关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及参与主体的研究,开始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中的辅导员群体、教师群体的价值,同时结合新媒体等环境条件出发,对高校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的学术探索。“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教学模式”与“新媒体”等关键词于2014年之后开始成为研究热点。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推动了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在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相关研究已深化至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理念设计之中。自十九大之后,立足于创新意识与现实需求,我国学界开始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机制、理念以及路径的深化研究。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学术研究工作有极强政策导向,大体趋势上沿着不同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脉络与规范要求而进行。
三、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建设的建议
以我国学界现有学术成果而言,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内容组成、参与主体、参与客体、教育途径以及环境合力等方面进行结合阐释,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建设的薄弱点与突破点所在。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建设应适度关注于以下几点:
(一)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合力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将知识、经验、智慧与精神进行共享的过程,参与其中的各方主体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活力。[11]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管理服务队伍与辅导员群体作为一线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中的参与主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实现与时俱进,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或指示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主体定期开展培训,确保相关理念的通达,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高校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推动参与主体间形成团结意识,明确各自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作用,细化完善包括二级学院层面教学与学工联席协商研讨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及后勤工作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大氛围下开展一系列工作。[12]通过理念互通与制度保障,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合力。
(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合力建设
学生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中的客体,它规定了教育对象的内涵。[13]而在传统理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全由教师所主导,学生是在这一过程中被灌输知识的客体。这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意识,通过同学间的潜在影响与自我管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合力建设。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要进行科学把握,根据这一群体的真实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同时,需要积极深化典型示范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寻找榜样人物,树立正向标杆,通过科学方式推动榜样激励机制建设,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合力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同时与其他课程存在联通,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皆归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之中。通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课程间的内容连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定位,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线,正确认识其他课程的辅助角色,注重在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不同课堂注入同样的价值引导,推动“课程思政”落实。同时助推党建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组成,积极推动教师群体进入党建系统工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互通互联机制,建设思政、党建一体的工作模式。[14]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党建工作相联通的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与推进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与全面性,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合力。
(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合力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途径广泛而多元。其中对于融媒体等新时代传播方式的利用具有代表性,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5]利用微信公共號、微博平台等融媒体途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学元素和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加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同时法律途径同样值得关注,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发布便是良好开端,通过法律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供了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的保障。我国应在这一法律基础之上对其中内容不断进行细化完善,有效提升各方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各类建设途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合力。
(五)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合力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与最终成效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除学校环境外,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合力的核心组成。就家庭环境而言,高校应积极开展家校活动,同学生家庭进行沟通,推动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变革,建立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可以依托各类软件平台构建家校合作渠道,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寒暑假期的连续贯通。同时,面对着当代大学生群体正不断步入社会的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应适时适量向社会延展,使来源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社会。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理论与现实相脱离的问题,应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利用好各类途径,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环境下的话语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得以稳定开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协同建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求,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合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30-31.
[2]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金句速览[EB/OL].(2018-09-11) [2021-12-30]. 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9.html.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 [2021-11-11].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4]深化改革举措扎实 立德树人成效明显——“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EB/OL].(2020-12-03)[2021-11-1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717/sfcl/202012/t20201203_503057.html.
[5]张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42-43.
[6]陈淑丽.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机制[J].教学与研究,2021(03):89-95.
[7][12]刘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63-65.
[8]傅秋野.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J].党史博采(下),2021(04):62-64.
[9]张威.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现状和途径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6):103.
[10]吴玉梅.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21,7(19):180-183.
[11]徐岩,周旋.以主体协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J].人民论坛,2019(09):120-121.
[13]喻江亭.新时代高校“五个思政”一体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9.
[14]夏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J].人民论坛,2019(05):2.
[15]步德胜.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3):41-43.
作者简介:步德胜,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柳逊,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建设合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VSZ05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