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若干建议

2022-05-30 23:14吴秋贵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智库决策建设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工作引导,强化信息共享,加强队伍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20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至今已有七个年头。在这期间,各地不同类型的智库茁壮成长,为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决策起到了积极的参谋助手作用。但是总的来看,当前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是当前各地党委政府亟待解决好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前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国地方智库建设进展明显,以地级市为例,基本已经形成三种类型的智库系统,一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研究室(政策法规处)系统,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院)系统、高校(高职校)系统、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三是社会民间智库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智库已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行政色彩过于浓厚

目前,第一类型的智库系统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系统的智库,都设置在体制内部,接受体制直接管理,与党委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体制、运作资金来源、人员编制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隶属关系。这种类型的智库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领导效率,但是却容易导致行政干预,难以独立开展研究。当前全球智库普遍把独立性作为决策咨询的重要准则,西方发达国家的运作较为成熟、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智库,大都在经济上独立核算,运行管理独立。

(二)业务指导不够到位

第二类型的智库系统不同程度呈现出政府全额拨款的“体制内”特点,虽然许多智库已经在谋求积极转型,但是传统的“经院式”研究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尤其是在现有的科研管理评价体系下,相当一部分智库研究人员工作精力集中在发表学术论文和著作上,深入实践开展调研少,一些研究项目缺乏足够的业务指导,选题重复、方法单一,从选题到论证再到结论都缺乏创新,难以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由于经费的限制,一些地方智库局限于在本地区相关学术领域和同行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导致智库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获取渠道有限

第三类型的智库系统即社会民间智库系统是一股新生力量。在信息时代大数据环境下,决策咨询研究必须有信息数据的有力支撑。但由于整体上各地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不充分的问题,社会民间智库要有效发挥作用,难度较大。例如,各地城市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管理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下,尽管多数不涉密,这些重要的信息数据许多仍然没有公开,有的仅仅是部分公开,有的虽有公开,但在时间上严重滞后。

对加快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若干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时,把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要求明确为“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重要场合发表讲话,从战略的高度,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根据习近平總书记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的系列目标要求,结合当前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智库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首要内容。地方党委政府部门要树立起依靠科学决策推进公共管理的现代治理理念,完善智库参与决策长效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一是完善智库参与决策长效机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部门要吸收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充分听取多方利益表达,实现社会公众利益平衡,这也是有效提高公共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政府公共政策特别是与民生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政策出台前,可以引入智库专家咨询和论证环节,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在公共政策出台后,可以组织智库专家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为了规范智库参与决策行为,可以由立法部门先行建立智库参与公共决策咨询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政府公共决策特别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公共决策行为作出强制性的程序安排。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智库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公益性研究机构提供足额的财政资金。同时,要加大地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弥补决策咨询服务主要依赖体制内研究机构的不足。鼓励社会民间智库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对策性应用项目为纽带,积极服务市场和企业需求。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探索建立决策咨询委员会(或联系会议)制度,决策咨询委员会的组织工作由体制内的政策研究机构担任,决策咨询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地方智库体系的中枢纽带,是组织协调地方智库建设的核心。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要做好综合服务工作,发布的智库研究课题指南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在课题立项、监督、结项等方面,要严格工作标准,对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要积极协调解决。

(二)注重工作引导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办法”,但各地区执行过程中,有的智库自身出现定位不清、脱离实际的情况,有的智库虽然身处地方和基层,研究重点却放在宏观层面,如全国如何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等,“接地气”明显不足。当前新型智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对新型智库建设业务工作的引导,特别是要通过工作部署、课题设置、人员培训、研讨交流等,引导智库不断强化三个意识。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要引导智库特别是财政全额拨款的党政部门智库坚持“贴近领导、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理念,立足地方、研究地方、服务地方,以研究地方问题为目标,以彰显地方风格为特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亮点”,要总结先进经验,争取及时推广。对领导决策中普遍关注的“焦点”,要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材料。对政府决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要深入挖掘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是强化问题意识。要引导智库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加强对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综合性重大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做到发现问题有新眼光,分析问题有新方法,解决问题有新举措,注重从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现象中及时发现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及时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三是强化市场意识。对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院)系统和高校(高职校)系统的智库,可以引导他们逐步树立市场导向,在不违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探索设立专项资金,安排专人,积极、主动开展智库研究成果推介。智库不仅要能够主动地回应政府和社会的决策咨询需求,而且要能够通过成果推介,积极创造需求。智库研究成果推介应当成为这两种类型智库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强化信息共享

传统智库存在研究周期过长、研究视野不够开阔、信息处理能力偏弱等问题,新型智库要求借助大数据手段,及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新变量,研究提出新方案、新视角、新思路,实现智库研究成果质的飞跃。强化大数据理念,大力推动大数据建设,是加快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一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智库必须始终保持对公共管理的战略问题的动态跟踪监测,对敏感问题及时进行评估预判、模拟推演,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如何,对智库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数据环境下,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二是推进各领域大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当前各地智库普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广泛搜集海量数据,及时把握经济社会运行最新动态和发展规律,但是许多智库信息平台自成体系,自我封闭,没有对外。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提升,可由地方政府数字办牵头,推进各领域大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大数据孤岛现象。

三是完善推动大数据建设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应尽早建立完善有关大数据产权界定和大数据合法权利有效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或者规章制度,为获取和使用大数据信息资源、交易或共享大数据信息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四)加强队伍建设

智库研究队伍是影响新型智库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优秀的智库研究人员不仅应当是某一学科或者领域的专才,而且应当是精通法学、政治学、历史学以及财政金融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通才,同时还应当是具有丰富领导经验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实干家。要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必须加强智库队伍建设。

一是探索实施“旋转门”机制。欧美发达国家智库作用发挥较为充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有一个“旋转门”机制,在学界和政界之间,通过“旋转门”,可以实现政策研究者与政策决策者(执行者)的身份转换。目前,各地智库研究人员进入党委政府机构任职的还很少。新型智库建设可研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旋转门”工作机制,一方面,选拔任用一批政治素养好、社会威望高的智库研究专家到相关党政领导岗位任职,另一方面,鼓励支持理论功底扎实、研究能力较强的党政领导到智库开展研究,实现党委政府部门人员与智库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

二是通过智库交流机制培育人才。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优秀智库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专家讲座、举办研讨交流会等方式,拓宽智库研究人员视野,提高研究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智库研究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智库中青年研究人员,通过学历培训、业务进修、访问学者等方式,实现整体素质和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理论功底深厚、政策敏感性强、研究成果丰厚的专业化智库人才,要及时将其纳入地方智库专家人才库,并在研究项目经费支持、研究成果推荐评奖、出国出境考察交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完善智库研究人员考核评价机制。要根据不同的智库类型,构建差异化的智库研究人员指标评价体系,防止评价标准一刀切。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系统的智库研究人员,由于财务制度不允许额外发放研究经费,其研究成果应与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对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院)系统、高校(高职校)系统、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的智库研究人员,其研究成果应纳入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多劳多得,奖优汰劣,以此进一步调动智库研究人员的工作積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作者简介

吴秋贵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智库工作处主任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建设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