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温文汇
艺术新课标重新划分学段,并针对各学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总目标要求提出学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新的学段划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对幼小衔接、筑牢基础、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的关注。各学段的有效衔接和学习将是美术教师教学的难点。
幼小衔接(1~2年级),此学段的美术学习应体现关注生活、興趣为重、情境丰富、媒材多样、游戏活动、多看多听多表达等特点,开展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综合化的“造型·美术”学习活动。筑牢基础(3~5年级),此学段的美术学习应体现关注成长、习惯培养、问题情境、方法引导、多样体验、多看多听多表达多合作等特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基于问题、项目等美术学习活动。小初衔接(6~7年级),此学段的美术学习应体现关注身心、尊重理解、感悟总结、聚焦主题、有效参与、多看多听多表达多合作多体验等特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等美术学习活动。初高衔接(8~9年级),此学段的美术学习应体现关注学业、多样选择、项目驱动、总结提升、素养形成、多看多听多表达多合作多体验多总结等特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社区服务等美术学习活动。
王贺
从艺术新课标提出的各学段的整体学习任务中可以看出,第一学段注重感受体验,第二学段注重表达,第三学段注重传承传递,第四学段注重创新发展,学段之间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有衔接和递进的关系,与过去零散的“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所不同,它注重持续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如关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习,在低学段的学习任务中有制作定格动画、展演等艺术活动,在高学段的任务中,则让学生利用更丰富的数字技术手段和综合学科知识,编创校园微电影等项目。而单独看一个学段的内部,也是存在着递进的学习关系,四类艺术实践也不再分割开来,而是相互渗透、打破边界。我个人认为这是本次课标最大的改变。
沈兰
学段的划分不仅仅只是年龄、学习进度的分割,更是学生心理状态的科学划分。当前实施的学段划分从美术学习的心理角度来看,对应了除幼儿的错画阶段和画线阶段的各个层面:1~2年级的图形的象征阶段到图形的写实阶段,3~5年级的图形的写实阶段到视觉写实阶段,6~7年级的视觉写实阶段到创造表达的综合抑制初期,8~9年级的创造表达的综合抑制期,10~12年级的艺术觉醒期。
对应各学段的美术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美术教师必须研究的范畴,建立从看见到鉴赏的视觉体验学习,从图式到图像的视觉认知学习,从描摹到塑造的综合理解学习,从文化到表达的艺术思维学习,从体验到综合创造表现的艺术成长学习。
学段,对美术学科教育教学来说既是学生心理、生理的阶段划分,也是教师教学策略方式的行为依据。可针对不同的学段展开适应其心理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对应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深度。只有切实地把握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心理成长变化和特点,才能真正有效地将相应的知识内容融入教学,实现学习的自我拓展和成长。
黄燕 广东省惠州市富民小学
艺术新课标重视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条理性更强,为不同学段的美术教育设置不同的目标,强调教学内容需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第一学段(1~2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美术教学以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为主,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第二学段(3~5年级),处于小学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个阶段学生的绘画特点是图式阶段向写实阶段过渡。第三学段(6~7年级),面临“小升初”,是一个分水岭,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活动仍接近小学高段。面对初中生的身心变化,艺术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统筹安排,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第四学段(8~9年级)是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是特长培养阶段,大多数学校会开设艺术课程选项,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并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艺术新课标的颁布对教师的素养也有进一步的要求。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知识的融通要加强。通过设计大单元的主题教学对知识进行链接、整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是课堂观。此外,还要从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转换,以尽快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