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摘 要:中国属于农业大国,有着较多的农村人口,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可谓密切相关。农村环境若持续恶化,那么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必定会遭受阻碍。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指出了在进行农村建设时,务必要将城乡环境的统一治理放在第一位,在农村地区持续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力度,优化农村环境保护体系,进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和污染防治措施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研究
国内农村居民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分散居住的情况,农村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污染问题不大。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程度的日渐加深,小城镇人口和农村现居人口开始增加,再加上很多高能源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相继在农村落地,以致于农村环境不堪重负,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概述
(一)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观念开始加重,为了保证产量,常常会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在使用化肥时,土壤原有机能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板结情况,此时的有机物含量也会降低。另外,化肥中的重金属成分过多,过度使用就会被农作物大量吸收,最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便会遭受威胁。大量使用化肥,亦会打破农业系统的原有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一些化学药品甚至会在农产品中残留,人们食用这类产品极有可能出现重大疾病。众所周知,被化学药品污染过的水源,难以得到有效的净化,如此也会严重危及到农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二)环境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人居环境被污染
一些城镇地区,单一化的重视城镇总体建设规划编制,在一定程度上遗漏了土地规划和环境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有的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会沿着公路发展,之后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而另外一些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则会和工业区混杂在一起。因为缺少对生活污染物的管理机制且相关基础设施不足,垃圾乱扔乱放现象屡见不鲜,并且“脏、乱、差”的问题日益突出。据调查得知,全国每年产生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都是处于露天堆放的状态,每年产生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也基本上都是直排,如此就会造成农村环境不堪重负,环境质量每况愈下。
(三)由乡镇企业和养殖业所带来的工业污染日趋严重
国内农村工业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在基层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甚是明显。在农村自然经济的巨大影响之下,此类工业化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充满着低技术含量、粗放型经营属性的发展模式,呈现出来的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状态,这样不单单会污染环境,同时也会给之后的污染治理工作造成阻碍。现在的基本情况,国内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年增加,正是因为布局不科学,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远远高于污染物处理率。另外,集约化畜禽养殖和乡村企业,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如此就会对地表水和大气以及地下水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家禽家畜粪便中所含有的病原体,也会对大众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一)农村地区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内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为基础,此时对农村污染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再加上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速度迟缓,以致于农村环保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现在的基本情况是,国内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立法缺位和环境管理部门少以及环保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接连出现,最终就必然会导致环保水平不达标。
(二)财政资金匮乏
现阶段城乡分治战略的落实,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从环保层面去分析,城乡地区在资源获取、利益分享、责任承担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协调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的污染防治资金基本上都投在了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还在逐步向农村地区扩散,反观农村,其所得到的污染治理资金和环境建设资金极少,并且排污费的申请也屡屡受阻。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环境保护实际上是一项公共服务,此时的责任主体难以辨别,因此出现问题时责任划分比较困难,并且投资回报率不高,对外界资金缺乏吸引力,这样就会导致农村环保工作的发展缺乏动力支持。
(三)治理模式不科学
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治理,基本上套用的都是城市处理工业企业污染的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末端治理,此种治理模式存在技术不足和经济壁垒。除了面源污染不能更好的收集污染物以外,其他类型的污染,在使用末端治理模式进行操作后,极有可能出现治不起、治不净的情况。农村污染、乡镇企业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对上述污染使用末端治理手段,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不足,再加上最小经济规模限制和低處理率限制而难以显效。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生活污染进行防治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惠及亿万民众的民心工程,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广泛性、深入性的宣传,从治理农民家居环境脏、乱、差角度入手,通过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将不良生产陋习、生活陋习破除掉,积极提倡绿色生产模式,鼓励民众进行绿色消费,之后在此基础上竭力打造农村生态示范区和绿色学校,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政府应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若只是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去进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整治,那么就很难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所以说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各省、市、县、乡政府,每年均要从财政预算中划拨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之后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种植污染问题、养殖污染问题着重处理。
(三)加强环境执法力度,走生态化、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将生态发展作为主线,立足于经济和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的结合点,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更要对农业产业结构予以调整。在此期间,我们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载体,使得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再就是要对循环农业建设重视起来,应将资源的循环利用视为重中之重,基于此去推广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链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等,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真正做到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健康生活,如此才能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四)农业点面污染源高效控制
第一,禁止农民群众在种植农作物时滥用化肥和农药;第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面向农民群众推广高效化肥和农药;第三,对化肥和农药的流通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管;第四;加强本地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第五,加强节水农业推广和建设,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严格监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是头等大事,应做到注重宣传教育、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农业点面污染源进行高效控制,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农村环境保护水平,为三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贾宇,刘龙龙.生态文明视野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选择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07):05-05.
[2]张任之.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J].南方农业,2020(0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