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乐堂
2022年1月,高职发展智库公布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大国赛上的成绩单,在参赛学校和人数越来越多的激烈竞争形势下,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三大国赛”中共获奖13项,加权得分为26分,位居全国第七、河南第一。
自2008年以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量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全国前14强。尤其近几年,学校不仅在“三大国赛”的赛道上提速竞跑,而且在其他各类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教育赛道上也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加速势头。没有偶然的成功,一块块金色奖牌折射出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
近年,学校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社会输送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助推人才强省战略。
专业建设突出一个“紧”字
紧跟步伐。要想办好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紧跟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的步伐,精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接河南省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以“高端‘职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攻方向,不断提升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匹配度、融合度。这也是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必然路径。
紧紧围绕。专业设置只有紧紧对接产业需求,高职院校才能更好服务于产业发展。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省委“十大战略”之首的“创新驱动、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围绕河南省的产业布局,进行专业重构和调整,使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更好地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为此,学校重点建设10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设置3—5个行业企业急需的专业。
紧抓特色。学校按照“全国先进、省内一流、行业样板、河职特色”的标准,做大做强数控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电子与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并以这三个专业群为支撑,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专业集群。各专业群与河南省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有长期竞争优势,有较强的服务河南省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突出一个“新”字
教材新。学校按照“校—院—企”联合建设模式进行教材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中,开发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视听教材、实物教材、场景教材等。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学校还开发了系列云教材和慕课,生动的场景教学、有趣的交互游戏、跨时空的离线功能实现了职教课堂革命。
教法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生的作业像作品,把作品变产品、把产品变商品。广泛采用任务式、单元式、项目式、情境式教学,运用“讲—演—练—评”教学法,把教学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单元或项目,学生以作品的形式完成教学单元。比如,音乐学院的学生,参加省教育厅演出和“三下乡”活动,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智慧健康学院面点专业学生的作品,引得广大师生争相购买品尝。
平台新。平台如展台。近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教育数字化”工程,建设100多个虚拟仿真平台,极大提高实训教学效果。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虚拟仿真实训室,在一排排屏幕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工产品”。学校还建设了“在校学生精准学习导航平台”“易智教云课堂”“学情分析系统”等一批智慧教学平台,打造了学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2021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智慧校园试点。
实践教学突出一个“强”字
技能强。学校主动对接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把“学精湛技术、拿资格证书、择理想职业”作为教学理念,依托校内外近千个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教学学时比例达到总教学学时的60%以上。为了使學生能学到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焊接专业与郑州智能焊接科技型企业——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智能制造学习工厂和焊接技术工匠工坊,校企合作育人收到了良好成效。
师资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经常到企业交流学习,学习企业先进技术。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教师进企业”的方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入选全国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除了“教师进企业”,还有“师傅上讲台”。结合专业教学,学校每年聘请企业师傅走进学校、走上讲台,将行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直接传授给学生。每年企业师傅到学校参与技术技能教学和指导300余人次。
专业强。2019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数控专业的雄厚基础和强劲实力,入选国家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专业。2020年,学校入选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单位,旅游管理专业入选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专业。国家级和省级“双高”的入选,充分体现了学校在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的专业建设历史传统和连贯的传承性,积淀了深厚专业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5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9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还建有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服务强。目前,学校所有专业已经实现企业服务全覆盖,与262家知名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关系,为宇通、富士康等企业开设订单班300多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升级改造、技术服务和联合技术攻关,全年实现为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499万元,社会培训收入、横向技术服务收入1368万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校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文化交流,在意大利佳尔都斯学院、华人餐饮协会、米兰中国文化中心推出“豫厨工坊”特色品牌,对来自6个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推动河南技术、河南文化、河南理念走出国门。服务不充分发展地区。学校支援中西部地区17所职业院校,帮助西部地区3所院校顺利升格高职院校。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工程,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持续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活动,为当地带去资金、项目、技术、文化等服务。
人才培养突出一个“准”字
人才供给准。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调整、开发课程、课程改革,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和专业特色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通过多年实践,学校人才培养适应性得到极大提高,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对母校满意度连续多年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争抢对象。
人才施教准。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不断提升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就业链的匹配度、融合度,助推人才强省战略。为适应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建设,学校紧紧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电子信息三大领域,对接省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以群建院”,专业重构,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大幅提升。开发“人职匹配数据平台”和“精准学习导航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综合研判、分类培养、精准施教。紧盯国家教改重大项目,科学遴选、精心培育,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获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材建设奖和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国家级项目。大赛检验教育教学水平,2021年学校师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赛事60余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项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项;教师在2021年河南省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6个,3个团队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决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是全省获奖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西门子、富士康等多家世界和中国500強企业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项目,订单培养比例占每届毕业生的65%以上。学校以牵头建设省级骨干职教集团为契机,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学岗对接、工学结合,打造一批产业学院、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企业工作室、工作坊等。2021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群典型案例被教育部确定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高质量人才培养吸引了高质量生源,多年来,学校录取计划完成率为99%以上,二本上线率占统招生20%以上,单招免试录取人数一直位居全省之首。2021年单招报名率达到500%,报考比例为全省最高。
未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按照河南省提出的“职业教育建高地”的要求,在完成“从示范到优质再到双高”国家职业院校三次重大定位实现大满贯的基础上,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百强职业院校。
(作者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责编: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