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通过多元化作业形式、灵活化作业内容、生活化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反馈,设计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6-0029-03
【作者简介】马丽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是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课前,心理健康教师要通过调查类、问卷类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以学定教”。课后,心理健康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中的反馈信息,追踪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疏导,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各种技能的形成。心理健康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设计策略,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为学生成长赋能。
一、作业形式多元化,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丰富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转变思维,从“要我做作业”变为“我要做作业”。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角色扮演、心理剧创作、绘本续写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的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人际互动,提升合作力、领导力与执行力。如在完成注意力主题课程后,心理健康教师可布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亲子共制“舒爾特方格表”(见下页图1),要求打乱表格中的数字顺序,学生按数字顺序在九宫格中迅速找出所有的数字,家长记录学生用时。随着学生熟练度的提升,“舒尔特方格表”逐渐增加至25宫格、36宫格。“舒尔特方格表”不仅培养了学生集中、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也促进了亲子互动。又如在完成考试归因主题课程后,心理健康教师可布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要求学生录制关于考试归因的微视频。学生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再现考试过后的不同归因方式并思考应如何进行正确的考试归因。
二、作业内容灵活化,尊重学生选择
社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未来的社会亟须高素质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思考,给予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出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从中获益。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应充分给予学生选择权,可以采用“超市自选”或者“自助餐”式的作业形式。[1][2]这既能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在完成人际交往主题课程后,心理健康教师可布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送你一朵小花花”,要求学生制作一朵小花花送给同学,并附上一句感谢的话:因为你______,所以送你一朵小花花。心理健康教师并不统一规定花的材质和形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中已有素材自由选择。笔者布置这一作业后,学生使用了如超轻黏土、纽扣、塑料等意料之外的材料制作小花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与创造力。(见图2)又如在校园心理节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可布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爱的表达式”,让学生通过拥抱、赠礼、赞美等呈现不同的“爱的表达式”。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提交形式可以是照片、视频、拼贴画、音频等。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3]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丰富学生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身是一门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性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设计需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二年级时间管理启蒙课程中,心理健康教师可布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时间容器”,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个容器、几块石头、一些玻璃弹珠和米粒,石头、玻璃弹珠、米粒分别代表重要的事、比较重要的事以及不太重要的事。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按照不同的顺序往“时间容器”里放置物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应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在正式上课时,学生能轻松地说出来:“要先做重要的事情,不然时间容器就满了。”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事情是重要的事便水到渠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二年级学生产生了时间管理的意识,也对晦涩难懂的时间四象限法则有了初步认知。又如在三年级创造性思维主题课程中,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小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问题解决专家”。学生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起床后停水了怎么办”“上课前眼镜坏了怎么办”“上学路上发现忘带作业了怎么办”等。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见图3)这些来自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作业反馈个性化,促进学生发展
作业反馈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一种评价。好的作业反馈遵循发展性原则让学生获得启发,提升自信。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并无对错之分,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应持有尊重的态度,采取如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方法,悉心洞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反馈。在母亲节主题线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生在作业平台上积极提交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妈妈的微笑守护行动计划”,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肯定学生提交作业的积极性,并从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的设计、内容等多个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作业反馈,如“你的字迹可真工整”“心灵手巧,色彩搭配合理,让人眼前一亮”“小暖男一枚,十分贴心”等。通过个性化作业反馈挖掘学生的积极资源,加强师生互动。当有学生提到“认真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正确率能守护妈妈的微笑”时,心理健康教师据此启发该生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作业正确率,引导学生思考。(见图4)
【参考文献】
[1]黄婷婷. 心理作业设计之“超市作业”实践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7(3):9.
[2]奚碧莹.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J].科学咨询,2021(17):119.
[3]杨守亮. 小学数学作业“人本化”设计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2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