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内涵及实施策略分析

2022-05-30 10:48:04高立平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立德树人

[摘   要]高中教育是中国教育链中的关键一环,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下,很多普通高中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优质特色的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教育强国政策发展的基础,对实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明晰其内涵,同时还要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加深对优质特色内涵的理解,激发普通高中的优质特色发展动力,建立完善的优质特色评价体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立德树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持续不断地发展,普通高中的建设特色也逐渐凸显出来。教育的目的由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变为培养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兼备的全能型人才。为此,各高中都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1]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教育强国政策发展的基础。

从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向职业化技能培养方向过渡,而与高等教育紧密衔接的高中教育却还处于啃书本的教育状态。因此,建设具有优质特色的普通高中也被提上了改革日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并无具体的概念,但是基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有统一的发展方向。[2]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一一落实,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改革的结果不断地调整方向和策略。

职业化技能的培养方向并不意味着降低文化课的地位,而是要提高技能学习的地位,最终实现两种能力的同时发展,培养全能型人才。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避免虎头蛇尾,保证有改革计划就有改革行动,有政策发布就有政策落实,有改革行动就有监督体系。

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内涵

很多高中学校的历史已超百年,并在百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也成为了学校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教育资源,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成为全校师生坚持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学校的校训通常是校史精神的精华,能指引学校师生生活和学习,是学校教育建设的文化重心。很多学校培养出了历史名人,这些历史名人的思想会成为该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其言行也会成为全校师生的榜样。

高中的特色发展与该学校所处的地域位置也具有紧密关联,处于不同地域文化中的不同高中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必然不同。因此,学校建设优质特色不仅可以依靠学校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依靠当地的地域特色。将地域特色与学校的历史融合在一起,变成学校的特质。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荣誉感。地域特色的挖掘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和地域文化作为建设基础,将分散在各处的地域文化进行整合。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民间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定要经过精挑细选和仔细审查后才能引入校园。

可以将地域文化编入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向学校师生传递优质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以首师大附中为例,师大附中的地理位置与丽泽桥相邻,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学习中,就以丽泽文化为文化学习的中心。在学校中讲究同学互帮互助,师生团结友爱。丽泽文化就是首师大附中的校园文化核心。地域文化教育也能为各地文化交流打下基础:高中学生在毕业之后考上其他城市的大学,会将家乡的地域文化传播出去,又接受其他城市同学的影响,[3]了解其他同学的家乡文化,最终实现文化的融合。

普通高中的优质特色发展建设还需要与其他文化相结合。现在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学生了,很多普通高中都有国际交换生的名额,因此,生源构成具有国际化特征。而国内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庭富裕,房子就在学校附近,可以每天走读上学。有的家庭贫困,老家在农村,在学校住宿。因此高中的特色建设应该符合所有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將学生局限在地域文化当中,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建设属于本校的文化。在国际交换生较多的学校,要秉承和谐友好,团结一致的校园发展理念。团结国际友人,而不是按照国家和人种划分群体,抱团取暖。多元文化的结合也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一味排外会降低自己的胸襟和眼界,只有不分国籍的同学平等相处,不同国籍的人才能成为朋友,进而通过交流和互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4]国内的学生也是一样的道理,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都要有交流。多元化的文化之间碰撞融合,才能形成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的校园优质特色发展。

综上所述,校园的历史积淀、当地地域文化的感染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共同组成了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内涵。在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时,政府教育部门一定要基于优质特色发展的内涵进行政策规划,在执行政策时也要落实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并要有总结、有监督。

三、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潜在问题

1.普通高中的办学理念功利化

在普通高中处于示范教学的阶段,许多政策的执行效率不高,当地高中对优质特色发展的内涵理解得不够透彻,认为优质特色发展只是重点高中模式的延续形式,依旧将改革重点放在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或者只是浮于表面,将学校的发展特色定位于该校学生的优势学科上,并借此机会加大学生的课业量,[5]生搬硬套优质特色建设的过程,忽视了建设成果给学校带来的效益。校园优质特色本是学校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将学科作为校园特色,得到的结果只是某个学科整体成绩的提高,而这本在正常的教育过程中就能够实现,不应该作为建设校园特色的重点内容。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是形成知识推动文化建设的趋势并引导学生重视校园文化,在日后的教学中将校园文化渗透到课堂当中。

在社会普遍的认知中,学生整体成绩是衡量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招生的核心竞争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时,在分数基础上也会优先考虑升学率高的学校,而很少会注意学校的文化建设。当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教育效益的短期化诉求产生矛盾时,很多普通高中为了自身的发展,也只能放缓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专注于突击提升学习成绩。

2.普通高中的發展动力不足

很多普通高中一直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发展校园优质特色想要依靠自己的想法,却又不得不完成教育局提出的发展任务。例如,有很多高中建校时间不过几年,在校园历史上肯定比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薄很多,应该突出创新和活力等校园特质,但为了完成某些任务,也会发展校园历史文化。如此,为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的目标而盲目建设的行为,会导致学校参与优质特色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对于被迫申请的项目也只想敷衍了事。

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优质特色建设的项目发起者,如果在不了解各大普通高中的具体情况下就制定项目建设指标,其执行效果也一定会大打折扣,指标分配安排的不合理意味着项目的监督和评审情况也不容乐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的发展资金也是由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来进行分配,混乱的指标分配必然导致资金分配不均衡,有的学校原本有多种文化或特色发展方向,由于资金不足只能发展其中一种。有的学校因为建校时间短、校址迁移或者生源的种类较少等多种原因,[6]没有太多的优质特色可以发展,资金分配比较单一,还会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为发展不均衡。上述状况严重降低了学校的发展动力。

3.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评价体系不健全

除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外,其评价体系也尚不完善。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不高也会影响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优质特色发展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最应该被关注的部分。部分地区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评价方式采取的是定期抽查的方式,但是各地区各学校的进度不同,有的高中文化基础薄弱,前期发展比较慢,后期才会慢慢提高发展速度。而有的高中基础好,前期发展很快,后期考虑到细节问题和创新发展,发展速度会降低。因此,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是偏颇的。[7]

四、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策略

1.加深对优质特色内涵的理解

学校的核心理念是优质特色内涵的主要内容,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指引。很多高中为了在招生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发展其中一项个性化优势,来作为吸引生源的资本。但这种优势并非短期内可以打造出来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因此,该项优势完全符合优质特色的特征,比将学科成绩作为优质特色的方法更符合优质特色的内涵标准。办学理念是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基于学校历史、地域特点还是教育对象多元化,都要做到学校办学理念与优质特色的内涵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在优质特色建设的时候做到思路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需要加深对优质特色内涵的理解,学校执行政策时也同样需要加深内涵理解。单纯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却不理解其中的内涵,容易出现政策执行不到位,为了追求优质特色而故意制造特色的现象。优质特色发展应该为每个学生都带来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8]

2.激发普通高中的优质特色发展动力

将优质特色发展的内涵弄清楚之后,学校还要根据内涵制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该目标而需要完成的任务。发展优质特色也是为了适应企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了解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实践技能。当任务和目标清晰,普通高中自然可以对应目标和任务制定发展计划,提高执行政策的积极性。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起到关键性引导作用。

打造优质特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各高中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在遭遇困难的时候,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果,掩盖问题。从教师开始重视优质特色培养,才能带动整个学校重视特色发展,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特色文化课程的积极性,将优质特色办学理念融入到制度建设和校规制定上,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建立优质特色构建的专业团队。

3.建立完善的优质特色评价体系

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缺少评价标准就相当于缺少操作指南,因此在优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完善。评价体系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种类的高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建立专项评价制度,将评价的作用定位在反馈缺点并及时改正,而不是一锤定音、评定优劣。应给予优质特色发展较缓慢的学校一定的进步空间。在配套设施方面也要不断加强,为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实现、优质特色多路径发展创造有评价、有反馈的发展环境。在教育局进行初步评价之后,还可以将表现较好高中的做法分享给其他学校,最终达到普通高中共同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士强.走向多维分类发展:增强普通高中活力的一种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8):18-23.

[2]卢骥.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探究[J].文学教育(下),2021(02):178-179.

[3]张宝歌,韩嵩,焦岚.后普及时代普通高中多样化制约机制及对策思考[J].教育研究,2021,42(01):83-95.

[4]梁文艳,何茜,胡咏梅.“十四五”时期中国普通高中的经费保障:现状、挑战与展望[J].教育经济评论,2021,6(01):3-22.

[5]苏娜,刘梅梅.新高考后普通高中育人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对31省1256所普通高中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21(01):54-59.

[6]吴全华.论以有质量和有公平为目标的普通高中教育改革[J].当代教师教育,2020,13(04):9-16.

[7]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展示活动在华东师大附属天山学校举行[J].上海教育科研,2020(12):98.

[8]本刊编辑部.构建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新格局[J].人民教育,2020(23):12.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作者简介:高立平,山东省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教科所副所长、高级教师,E-mail:2049077129@qq.com(山东淄博,255000)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16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4:57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