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物质与文化风貌的体现,是城市居民与游客感受城市精神的重要场所。因此,打造具备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外重要。通过阐述地域文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总体概括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提出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以实际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在扬州市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公共空间;扬州市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历史长期发展作用下一定区域内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通常包含特定区域内的建筑、景观、生态、民俗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由于形势政策的变动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总体归结为地域性、广泛性、长期性与发展性四大特征[1]。地域文化通常划分为自然要素文化、历史要素文化和人文要素文化,例如扬州市的运河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等,对扬州设计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品牌形象、展现城市魅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被建筑物这类实体空间包围所形成的相对较为开放的空间场所[2]。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城市居民所需要的休闲、娱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从建筑规划的角度而言,城市公共空间通常包括广场、公园、建筑物、绿地以及步行街、商业街等。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居民活动的场所,更是城市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对城市居民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促进现代城市的正向发展。
(三)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均为城市文化风貌的表现,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神内核,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地域文化的物质表现。从地域文化的视角设计建设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地域性特色,能够逐渐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同时,在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建设越来越雷同,失去了个性化特点。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本土元素,不仅能够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吸引外来游客,发展旅游产业。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一)塑造城市标志,提升城市内涵
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记忆点。以地域文化的视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有助于打造独具一格的城市风貌。突出的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根基与文化底蕴,能够为城市形象塑造提供重要的审美和价值意义。同时,运用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也能够提升城市内涵。城市公共空间与地域文化相辅相成,游客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该城市传达的城市情感与精神。例如汲取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扬州,其高铁站候车厅采用流畅自然的曲线为主要元素,站内文化墙展示扬州的漆画艺术,让往来的旅客都能了解到这座城市最精妙的文化艺术。
(二)提升公众参与度
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提升公众参与度,便于公众融入城市生活。公共性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最本质的特征,它可满足公众大部分的生活需求[3]。城市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娱乐的场所,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例如城市中的涂鸦墙,既能展现公众对城市的喜爱,也能帮助人们了解城市内涵。城市公共空间中独特的地域文化能吸引公众的关注,使公众自发地在这些场所进行娱乐或交际活动。同时,极具文艺气息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供组织一些庙会、书画赏析、戏曲表演等活动,亦能提升公众的参与度。
(三)带动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一个能够将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完美融合的城市,必然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文化属性的商业街、市民广场、古镇,往往能够吸引喜爱地方文化特色的游客纷至沓来。诸如此类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具备观赏功能,同时兼具购物、餐饮、交通等经济功能。游客在欣赏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更愿意在城市中消费。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也常常举办社会活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百货、交通、饮食发展,一同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城市公共空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都保留着时代的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对待传统地域文化,务必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撷取地域文化中最能代表地域特色,并能弘扬当地精神的文化。同时也不能忽视现代信息、工业、科技等先进文化,它们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因此,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既要注重传统地域文化的发扬,也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优秀文化。不仅如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需要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例如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榫卯技术,是使用天然材料相互连接,将凸起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连接,形成最坚固的建筑框架,类似于榫卯一类的传统技艺仍然适用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VR技术、3D行为识别技术、光电技术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城市公共空间更具时代感和科技感。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运用于不同领域,可以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统一性与融合性相结合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也是空间文化氛围的受众主体,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达需要带给公众良好的审美感受与艺术情趣氛围[4]。任何城市建筑都不是单一独立的存在,因此,城市公共空间需要塑造一个和谐统一的氛围。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适度性十分重要,不能进行简单堆砌,要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地域文化元素的重复叠加只会让公众感到审美疲劳,城市公共空间会失去记忆点。同时,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更要注重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将地域民俗文化元素、本土植物景观融入设计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具有差异性,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自然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例如地处平原、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城中种植了许多琼花,是因为扬州具备琼花生存的气候与土壤。洁白如美玉、清新素雅的琼花与温婉绰约的扬州城交相辉映,形成了统一融合的城市风貌。
(三)以人为本与服务公共相结合
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意义是为公众服务,因此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要考虑其整体布局与文化底蕴,同样要关注基于地域文化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否被大众接受。设计城市公共空间需要站在公众的角度,探寻大众喜闻乐见的地域文化与审美取向,寻求视觉与心灵的共鸣。例如江苏淮安有著名作家吴承恩的故居,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传达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同时,以人为本与服务公共相结合不仅仅要符合公众的兴趣与喜好,同样也必须充分重视公众的切身需求。例如,考虑到人流量的差异,对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公共空间配备更多的公共设施,而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则适当减少设施的配备。面对不同体型的人,也要设计不同规格的公共设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关注弱势群体。例如在设计中添加更加便捷安全的动线,设置部分群体专用扶梯,减少尖锐形态物品的使用,将公共设施修建得更坚固牢靠,这些都能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吸引公众的优点。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好的方法便是将以人为本与服务公共相结合,一切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无论是哪种设计,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公众以自己的意愿使用空间,增加城市居民的公众参与度,这些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永恒不变的宗旨。
四、地域文化在扬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具体应用
(一)扬州三湾公园
扬州三湾公园是以古运河为依托,以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湿地为重点的生态湿地公园。三湾公园以扬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和园林文化为立足点,设计出独树一帜的风景园林。自吴王夫差开凿河道、隋炀帝修筑运河以来,运河文化便成为扬州文化的根本,深深影响着扬州城市的建筑艺术。而运河的开凿也使扬州形成独特的盐商文化。在盐商文化、运河文化、士大夫文化的综合影响下,扬州的园林呈现出“南秀北雄”的特点。首先,三湾公园以《扬州画舫录》中描述的扬州生活为基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演绎新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三湾公园融合了剪纸、雕刻、诗词、运河等扬州特色地域文化,具备更加鲜明的城市印记。三湾公园标识采用金属、石料等材料,标识的色调多选取与周边自然景观相映衬的天然色,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其次,三湾公园中横跨运河的两座桥也极具地域特色。剪影桥全长168米,主桥长120米,宽20米。桥身呈正红色,整座桥从侧面看仿佛一个剪纸艺术品。此设计将剪纸艺术中的拉花艺术以镂空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的景观。另一座锦瑟桥则是巧妙融合了古筝的元素,将桥分为弦、柱、板、梁四个结构。桥顶根根矗立的钢管好似古筝上的琴弦,桥中连接两边的支柱在古筝中称为雁柱。除此之外,三湾公园中还藏有扬州三湾城市书房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三湾城市书房临水而建,面朝大运河,在一楼能观赏大运河的奔流不息。城市书房在建筑外观上采用扬州传统水榭和画舫的设计元素,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奢华明朗的古典美。三湾公园另一个主体建筑则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其外观是船与塔的造型,反映了运河文化为扬州带来的深远影响。博物馆的整体建筑是盛唐时期飘逸巍峨、雄浑质朴的风格,展现了扬州城市的包容与开放。同时,展厅内也处处融入扬州雕塑、园林、曲艺等地域文化。
(二)广陵新城市民广场
广陵新城市民广场位于广陵区文昌东路,是扬州城区新兴购物、文化、艺术、休闲中心,其中融合了众多扬州地域文化元素。市民广场中有两组汉白玉大型雕塑,雕塑展现了扬州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例如鉴真东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马可·波罗任职于扬州、皇帝南巡等。这些故事通过运河水般的波纹紧紧串联,体现了扬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市民广场中的通道上也用铜板将扬州不同年代发生的重要事件依次排序,不仅具备观赏功能,也能让大众了解扬州城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市民广场中还有一个小型的雕版印刷广场,雕版上都是著名诗人赞颂扬州的诗句以及相应的风景画,无一不彰显着扬州城历史上的繁荣盛况。
(三)扬州东关街
扬州东关街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和“鱼骨状”的街巷体系。东关街内包含众多传统艺术、特色餐饮店铺,目前已经成为扬州吸引游客的圣地之一。首先,街区内的建筑采用与周边古朴园林相似的青砖黛瓦,街内的小道由石板铺成,形成古香古色的中国风。其次,东关街中还有众多体现扬州地域文化的特色品牌,有蟹黄汤包、高邮咸鸭蛋、三和四美酱菜、扬州盐水鹅、牛皮糖等特色饮食。东关街上还有扬州三把刀的铜像雕塑,雕塑中是一位中年男性在为顾客修脚。扬州三把刀即菜刀、修脚刀与理发刀,分别对应烹饪、休闲与理发,表达出扬州人民热爱美食、懂得享受、注重形象的生活观念,同时也体现了扬州的风俗文化与人文底蕴。除此之外,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地域文化元素在东关街中也均有体现。
五、结语
本文将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对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相关应用策略及实例。地域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的人文精神与物质精神的总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扬州将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設计中,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名片,只有将地域文化巧妙融入其中,不断丰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卓.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武鹏.城市广场营造中的地域文化载体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王宇.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用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20.
[4]杨雪凝.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实践[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
许芸萱,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