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于全国人民的和平呼声,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重庆签订。毛泽东回延安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继续在重庆和国民党谈判。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部署,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转赴南京,继续同国民政府代表进行和平谈判。随着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国共谈判的中心也从重庆转移到了南京,开启了史称“国共南京谈判”的重要一页。
早在1945年底,针对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并决定返都南京的情况,中共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重庆局就多次商量、研究中共代表团迁往南京及在南京建立党的领导机关、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等问题,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驻地的房子问题。1946年1月,周恩来委派曾长期在上海工作的刘少文去上海,利用他的社会关系在南京和上海为中共代表团及新华日报社物色合适的房子,后又派遣祝华、陈展等前往开展工作。
1946年3月,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中共中央南京局行政处长龙飞虎提前来过南京,找国民代表大會秘书长洪兰友、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及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等人,希望他们为中共代表团解决住房问题。尽管国民党方面在南京接收了大量的敌伪房产,但是为了限制中共代表团的人数和活动,他们都是当面答应得很好,事后却一拖再拖。1946年4月2日,周恩来在重庆致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要求在上海、南京拨予敌伪房屋,作两地中共办事处。
子文院长先生勋右:
敬启者,抗战胜利,政府还都在即。兹为与各方联系及时协商起见,敝团亟应在京、沪两地筹设办事处。又,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亦需迁往南京办公。敬祈饬属在南京拨予房屋两幢,在上海拨予房屋一幢,俾便派员筹备,以利建国工作。用特奉恳,并请赐复为感。专此。袛颂勋绥!
周恩来谨启
四月二日
4月4日,周恩来就中共代表团设立驻京、驻沪办事处用房事宜,又致函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蒋梦麟。
梦麟先生勋鉴:
久违尘教,近想道履,清洁为念!
政府还都在即,敝团为与各方联系及时协商起见,拟于京、沪两地筹设办事处。又,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亦应迁京办公。敬祈鼎力转饬负责机关在南京拨予房屋两幢,上海拨予房屋一幢,俾便派员前往筹备。用特函恳,并请赐复,无任感祷。耑白。袛颂勋绥!
周恩来谨启
四月四日
然而,蒋梦麟在复函中称:“所需房屋,请自先物色,俟觅定后如系敌伪产业,尚未指定用途,可由院饬上海苏浙皖敌伪产业处理局拨租。”可见,国民党方面依然是一拖再拖,迟迟不肯解决。宋子文在给上海市市长吴国桢的密电中,就中共提出拨予房屋建上海办事处的事宜,奉蒋介石旨意,令其“希予婉却”。
4月中旬,周恩来又委派龙飞虎代表中共代表团、刘恕代表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石西民代表《新华日报》,到南京与国民政府交涉用房事宜,虽通过邵力子多次居中周旋,但房子问题仍迟迟没有解决。后周恩来多次催促,到了4月下旬,龙飞虎以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即将来南京为由再次催促国民党方面,最后由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雷震出面协调安排。直到5月1日,龙飞虎、石西民等人才接到通知,将梅园新村30号和17号拨给中共代表团使用。
梅园新村17号
梅园新村是一片建造于1930年代的建筑群落,由著名水利专家、中国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开拓者汪胡桢在南京集资组建的乐居房产公司购地营建。因附近有桃园新村,故将此地取名为梅园新村。梅园新村30号占地面积431.75平方米,是一个被灰色的矮围墙包裹的院落,西式牌楼,黑色双开门,门上铸有铁花形门圈,院内的主体建筑朝南,为欧美风格,是一层带阁楼的红瓦青砖房,坡面屋顶。梅园新村17号占地面积501.13平方米,为临街的一个院落,黑色的朝西双开大门,主建筑是临街的一座三层楼房,底层为车库,楼南有一花圃。
梅园新村位于总统府东侧,距总统府仅约300米,两者都紧邻当时的国府路(现汉府街)。记者浦熙修于5月2日(中共代表团入驻梅园新村前一天)在《新民报》撰文《中共代表下榻处 国府路上梅园村》。
记者今晨去拜访了土地公公马(超俊)市长,他告诉记者:市政府为房子事情煞费苦心。现在已经为中共代表团找定了国府路梅园新邨十七号与三十号两幢,青年党代表在凤颐村二〇四号。民主同盟的还在寻觅中。主持其事的杨参事告诉记者:十七号十八间为代表团的住所,三十号十一间为周恩来的公馆。
……
这两幢房子的购价,一是七千五百万元,一是三千九百六十万。记者曾去巡礼一番,十七号的房主是吕谷凡,三十号的房主汪先生在镇江,前者是日本空军大队住过,后者是一个日本的医生的家。交接时都有破坏。
市府正在派人装接电线整修中,将是甚为漂亮的两幢洋房。周恩来公馆的房屋,虽是矮矮的,但前面的一个小花园却很是幽适,这里将即刻代替重庆曾家岩五十号的神秘。但周氏本人却是很坦率的。
市府怕房子还有什么纠纷,即刻要督察长派警察去看守,当记者前往时,正碰见一车的傢具被挡于门外,房主和看门人都还住在里面,听说契约下午才能定。
……
由浦熙修文中的“市府正在派人装接电线整修中”“听说契约下午才能定”,可见当时驻地确定和准备之仓促。
1946年5月3日,周恩来乘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专机于下午一时三刻从重庆起飞,五时五十分到达南京,中共代表团成员邓颖超、协助周恩来工作的廖承志、代表团秘书长齐燕铭、《新华日报》总编辑章汉夫及代表团工作人员王炳南、童陆生、宋平等共15人也同机到达。中共代表团成员陆定一与《新华日报》鲁明等30余人在当天乘坐中航飞机到南京,同行的还有为民盟总部迁京事宜飞往南京的辛志超、罗任一。
5月13日,另外两位中共代表团成员董必武和李维汉以及代表团工作人员约30余人,准备乘中共代表团包的一架中航专机从重庆飞往南京,但是飞机从沙坪坝机场起飞后不久就发生故障,遇险折回。16日,董必武、李维汉及三位工作人员乘坐普通民航飞机抵达南京,包机上的其他人员分批飞往南京。5月15日,童小鹏及部分电台机要人员带着从美方借来的400瓦大电台搭乘美军运输机到达南京。17日,中共代表团顾问何思敬、李澄之及工作人员共20多人,乘坐中航飞机也到达南京。其余的工作人员及家属,由组织上统一安排,雇用船只,从重庆沿长江坐船分批到南京。这样,中共代表团的成员、工作人员及家属基本陆续到达南京,入驻梅园新村。
中共代表团的集体户口卡(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馆藏)
中共代表团入驻梅园新村后不久,国民政府首都警察厅为了便于监视和控制,要求代表团的每位成员、工作人员及家属都必须登记、备案。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收藏有1946年中共代表团的户口卡109张,其中集体户口卡22张、个人户口卡87张,这些户口卡是1960年纪念馆从南京市公安局接管的敌伪档案中找到并征集的,1995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小组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每张集体户口卡上登记有中共代表团七名人员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属籍、身份证字号、职业及教育程度等。每张个人户口卡均贴有本人的照片,也记录有姓名、性别、年龄、属籍、职业、教育程度及居住本市年月等相关信息。每人的身份证字号包含了如下的信息:1代表玄武区,88代表具体的街道,后几位数字则是人员的编号,周恩来身份证字号是1字88701,邓颖超的身份证字号是1字88702,廖承志的身份证字号是1字88703。所有户口卡上户主一栏内都填写的是周恩来,中共代表团就像一个大家庭,这可能是中国自实施户籍管理制度以来绝无仅有的入户注册现象。在以周恩来为户主的大家庭中,集体户口卡上每位成员的身份不尽相同,有的填写的是“军”,有的填写的是“政”,还有的填写的是“家属”等等。国民政府警察厅对中共代表团人员如此全面的信息登记,是为了便于监控中共代表团。
周恩来的个人户口卡(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馆藏)
在对中共代表团人员登记、备案的同时,国民政府首都警察厅还在代表团驻地周围不到100米的范围内,设立了十多个监视点。梅园新村13号是国民党空军总司令部调查组设立的监视站、梅园新村22号是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二厅电台技术室设立的监视站、梅园新村29号是国民党政府警察厅和军统设立的监视站、梅园新村31号是国民党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设立的监视站、梅园新村34号是国民党政府参军处警卫室设立的监视站、梅园新村43号是国民黨政府国防部二厅三处设立的监视站、汉府街钟岚里是国民党军统设立的监视站、汉府街1号是国民党政府警卫总队设立的监视站。特务的摩托车、吉普车等就停在中共代表团驻地附近的街头巷尾,随时准备对中共代表团人员盯梢跟踪,化装成三轮车夫、修鞋匠、乞丐、报贩的特务、警察,日夜在周围活动。正如郭沫若在《梅园新村之行》一文中写的:
梅园新村的名字很好听,大有诗的意味,然而实地的情形却和名称完全两样。不仅没有梅花的院子,也不自成村落。这是和“百家庄”一样的散文中的散文。街道是崎岖不平,听说特种任务的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
据统计,中共代表团有100多人先后到达南京,国民政府安排的梅园新村30、17号两处住房远远不能满足中共代表团的成员和工作人员办公、居住以及对外接待的要求。在到达南京的第二天,周恩来就在梅园新村30号写信给蒋梦麟,希望能够增拨房子。
梦麟先生勋鉴:
恩来昨日抵京,尚未趋候,比维道履清吉为颂。兹有恳者,敝代表团人员陆续来京,前由市府所拨梅园新村房屋两幢尚感不敷;现有中山东路一四九号楼房四间亦系封存敌产,拟请拨予暂住,以解决目前困难。再者,前曾请求拨中山东路一四七号为新华晚报社之用,亦尚未见覆示。此上统祈鼎力多加协助,俾可从速解决。费神容后面谢。兹由敝处石西民同志前往晋谒,即希惠予接见赐教,无任感祷。专肃敬候
勋安
周恩来(印)谨启
五月四日
此信送达后犹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答复。至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时国民政府也没有增拨房子。
面对工作人员不断抵达、驻地不够的情况,周恩来与董必武商量决定,以廖承志夫人经普椿的名义用35根金条(每根十两)买下了梅园新村30号隔壁的35号小院。梅园新村35号占地面积155.25平方米,有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一幢。这样,中共代表团的驻地扩大到三个院落,即相邻的梅园新村30号和35号、与之一街之隔的梅园新村17号。
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房以及驻地安全和保密的需要,中共代表团在三个院落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1. 将35号院通向31号院(梅园新村31号院位于30号院的西侧,院中楼内设有特务监视站)的原有大门封死,在东侧院墙上开一个小门与30号院子相通,并在35号院内边墙处加盖了两间小平房,以此遮挡31号特务的视线;
2. 在17号院内南侧的花圃处加盖了一座两层楼房;
3. 在30号传达室和后边的晒台上各加盖了房间。
另外,为了驻地安全,防止国民党特务监视和破坏,还将30号的矮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院子西侧搭了一个可遮挡视线的棚架。
扩建后,中共代表团驻地的房屋面积有所增加,但房屋的使用仍然是“办公+居住”的模式。梅园新村30号的主建筑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也是对外接待的主要场所,设有会客室、办公室、卧室、餐室等,其上的阁楼房间为机要科和秘书科等重要机构办公地。梅园新村35号二层小楼的楼下是董必武、廖承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上是李维汉、钱瑛等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新盖的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室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梅园新村17号的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南边新加盖楼房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中共代表团常在饭厅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周恩来离开南京前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便是在这儿举行的。
后中共代表团又在南京买下中山路360号,作为南京《新华日报》办事处用房,开设门市部,经销《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和各种进步报刊、图书。
中共代表团成员共有七位。除了到达南京的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陆定一、李维汉之外,还有吴玉章和叶剑英。为了在中共代表团迁南京后重庆开展公开活动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吴玉章仍留在重庆,成立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同时兼任四川省委书记,领导《新华日报》和联系云南省工委、贵州党的组织;叶剑英依旧在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之职。
1946年4月底,周恩来离开重庆前夕,与文化界人士告别的茶会上动情地说道:“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为团结商谈而奔走在渝延之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多少为民主事业努力的朋友却在这样长期的谈判中走向监狱,走向放逐,走向死亡。民主事业的进程是多么艰难啊!我虽然将近五十之年了,但不敢自馁,我们一定要走完这最后而又最艰苦的一段路!”带着这样的感慨,昔日奔走于重庆与延安之间的周恩来,如今又率领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奔走于南京与上海之间。
梅園新村30号内景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代表团的职责是对外代表党中央与国民党和美方代表谈判。中共代表团对内称中共中央南京局,统一领导谈判、统战及党的秘密工作,在上海设立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对外称周公馆,对内称上海工委,由周恩来负总责。中共中央南京局是当时唯一设在国统区的中央地方局,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之时,国民党重兵围困中原解放区,局势极为紧张。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的广阔地区开创了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很快发展为全国六大战略区之一的中原解放区,被国民党视为其部队出川及往各地调动的威胁。尽管国共双方在1946年1月10日发布了停战令,但这一地区的冲突却并未停止,国民党军队不断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将中原部队包围在豫鄂交界的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地带,中原内战一触即发。
周恩来与董必武在梅园新村30 号
避免中原冲突的谈判早在重庆就开始了。到达南京的当天晚上,周恩来不顾路上的奔波劳累,在驻地梅园新村30号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表示应协议停止中原内战,以免牵动全局,发展成为全国内战。第二天,周恩来又去南京宁海路5号拜访马歇尔,就停止中原冲突问题提出立即派遣执行小组前往调处的建议。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5月5日国共美三方代表赴宣化店视察,5月10日在汉口签署了避免中原冲突立即爆发的《汉口协议》。返回南京后,周恩来又继续投入到了中原停战的紧张谈判之中,并积极筹划中原解放区部队突破国民党军队包围等事宜。
与此同时,中共代表团安排、确定了内部分工和组织机构。董必武任地下工作委员会和财经委员会书记。陆定一负责宣传工作,1946年6月7日回延安后,由李维汉、廖承志负责。邓颖超领导群众工作委员会,负责工、青、妇三方面工作。李维汉为地下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在陆定一返回延安后负责宣传工作。代表团内部还设置党派组、军事组、资料组、政治研究室、办公厅、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等部门。
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不久,周恩来提议成立外交事务委员会以替代外事组,并确定了职权范围和组织机构。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书记是周恩来,副书记是廖承志、王炳南,秘书长是王炳南,下设四个处,秘书处由章文晋负责,研究处由乔冠华负责,新闻处由龚澎负责,联络处由陈家康负责,除秘书处外,其余的三个处都设在上海。外交事务委员会所承担的工作有:帮助周恩来同志进行谈判;与各国使馆联络;国际宣传;研究各国对中国的态度;整理谈判纪要。在明确了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后,中共代表团有条不紊地全面开展工作。
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在进驻梅园新村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在十分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色地完成了谈判任务。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头,国共南京谈判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梅园新村也留下了历史的辉煌一页。
(责任编辑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