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喜
摘要:高校开展瑜伽教学,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瑜伽教学中融合形体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养。瑜伽和形体训练都是大学生相对喜爱的运动,两者融合能有效推进瑜伽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文章从瑜伽和形体训练的基础知识出发,根据大学生瑜伽训练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高校瑜伽教学中有效融合形体训练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瑜伽教学;形体训练
瑜伽运动不仅会对人体的生理状态产生影响,还会对人体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瑜伽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把人体姿态美好地展现出来,在高校得到了推行。
形体训练的核心是对“道德情操”的内化和对“行为气质”的外化。在高校瑜伽教学中渗透形体训练,可以让瑜伽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能在两者的融合下,加深把握瑜伽基础功能,有效展现瑜伽优势,在锻炼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趣味。
一、瑜伽与形体训练的概念阐述
(一)形体训练的基础陈述
传统形式下的形体训练,一般是指“压腿”“踢腿”等动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性的要素在持续渗透形体训练。在大众的认知里,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者依靠肢体言语,会展现出多种形象的人物,这种人物的塑造通常和舞者的基础性形体训练有着紧密联系,即肢体的形体训练。这种训练不仅能够让身体变得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平衡力,还会增强人体的柔韧度。
人们常将芭蕾称作“形体芭蕾”,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形体训练的源头是芭蕾。形体芭蕾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健身,提高人体的身体素养,对动作层面的规范并不是十分严谨,这项训练能够协助人体消耗很多“多余”的脂肪,让身体姿态变得修长,展现出一定的优美性。形体训练的运动强度较低,大众容易接受,又因为人体的耐力、柔韧度会在训练时不断增加,将其融入瑜伽课程中,极易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瑜伽的基础知识阐述和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
瑜伽的发源地在印度,属于印度的六大哲学体系。从运动学角度分析,瑜伽是一个整合性的体育运动,它将身体、精神和智慧融合在一起。对比其他体育运动,瑜伽具备一定的特点:一是自然性特征。人们在学习瑜伽的时候,教学者常会强调“身体”与“自然”的共生感,因为每个动作都展现着人对自然的感知与体会。二是静态性特征,瑜伽的呈现是静态的,一般借靠锻炼者的姿势、呼吸和意念等,使锻炼者的身体和心理达到一个优质状态。恰恰因为瑜伽的运动特性,才被广泛运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三是适用性。瑜伽活动具有简易性和便捷性,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人,可以推进每个群体的身心健康。
2.存在的问题
第一,认知上存在明显错误。刚开始学习瑜伽的大学生会觉得瑜伽是一项相对难驾驭的运动,对学习瑜伽的信心不足,认为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所以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瑜伽对身体的柔韧度、平衡度、灵活度、控制度有一定要求,但大部分学生的身体是比较僵硬的,他们无法快速适应这种运动形式,无法掌握规范性的动作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身体的协调性和韧性不足。在基础性的瑜伽教学里,学生常常会因为身体的硬度,觉得基本坐姿训练都是难的,因为这个训练需要学生把左脚放在右边的大腿根部,右脚放在左边的大腿根部。有些学生会下意识前倾,有些学生双腿弯曲不够到位,这些情况一般与身体的柔韧度相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形体训练融入其中,发挥形体训练的作用,培养学生柔韧度、平衡度、灵活度,瑜伽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在瑜伽教学中融合形体训练的重要性
瑜伽教学与形体训练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在瑜伽教学中充分融合形体训练,可以减小瑜伽训练的难度,提升学生对瑜伽训练的接受度,还能够完善瑜伽教学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瑜伽技巧,提升教学质量。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练习瑜伽的自信心
很多大学生选择瑜伽,缘由大多是“减肥”“时尚”。但在进行瑜伽练习时,学生常常因为自身身体的限制,无法完成规范性动作,也无法从瑜伽运动中感知身体的美感。这会对大学生学习瑜伽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产生退缩心理。对教师来说,这会影响教学质量。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会因为各种事情造成心理出现各种问题,学习瑜伽对学生陶冶身心有着突出的作用。在学习瑜伽的过程中,学生的心境会变得逐渐平和,这种平和的心境可以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有效地处理心理情绪。在进行瑜伽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们会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达到神形合一的效果。
(二)有助于提高瑜伽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对现行体育项目的研究,发现有不少体育项目都包含形体性的训练课程,很多体育教师会发掘出它所展现的优势训练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肢体控制能力。而在瑜伽训练过程中,控制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拥有了控制能力,学生就能快速掌握瑜伽动作的要领。教师可以针对瑜伽运动的特征,在形体训练过程中增添部分简易化的平衡性训练,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協调性,身姿也会变得轻盈优美。
形体训练通常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开展,依靠活动,实现身体各个部分的训练,不仅给身体姿态的塑造奠定了基础,还让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放松。
三、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合形体训练的实践策略
(一)把杆训练
在瑜伽形体训练中,把杆训练是基础,依靠把杆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身姿变得优雅,有效培养学生的柔韧素养、灵活素质和控制素养。除此之外,把杆训练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肌肉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理念。
(二)地面训练
地面训练分为三个部分:坐姿训练、腰部训练、腿部训练。坐姿练习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将双腿卷曲坐在瑜伽垫上,第二种做法是将两腿伸直,坐在瑜伽垫上。学生需要保持自然的呼吸,在呼吸的过程中维持坐姿,然后提肚收腹来达到一个坐姿训练的良好效果。在腰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实际,在下推等相关动作时要关注自身,达到有针对性练习的效果,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以免造成身体损害。腿部练习包括吸腿和弹腿踢腿动作,就是让腿部放松,脚步也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整个腿部是自然放置的,弹腿的动作则是将脚尖用力向前伸或者是脚尖向上提来,拉伸整个腿部,这时候大腿外侧和内侧都是处于绷直的状态。
(三)动作组合训练
动作组合训练包括四种类型的动作,是瑜伽形体锻炼中难度较高的核心内容,一般放在瑜伽形体训练的后半阶段,为的是在早期和中期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取全面性的、综合性的引导,并为学生的技巧掌握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瑜伽动作不是单一进行的,各个动作需要有机组合,这对学生的动作综合把控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能在分解动作之后,将分解动作有机联系,帮助学生,跟随教师教授的瑜伽动作,灵活流畅地进行,让肢体和肌肉之间协调关联,让身心放松。
四、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的方式
瑜伽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融合形体训练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形体训练的具体方式进行划分,以提升融合程度和瑜伽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坚持循序渐进,在瑜伽锻炼前先进行必要的形体训练,达到热身和活动关节的效果后,再逐渐强化形体训练,进而加强瑜伽教学融合形体训练的程度,提升瑜伽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遵守循序渐进思想,先形体训练再瑜伽锻炼
因为瑜伽整体训练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教师在结合瑜伽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思想,让动作幅度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瑜伽的练习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瑜伽改善身体状态,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用“压肩”“下桥”的动作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度,用舞蹈的套装型动作加强学生的脑部支撑能力。在进行形体训练时,教师可以用一部分瑜伽训练时间和集中性的训练方式落实形体训练,用基础性的把杆练习、动作组合练习,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二)深化形体训练过程,贯穿所有瑜伽运动锻炼
在高校瑜伽教学中,教师要清晰地认知到形体训练的价值,懂得把形体训练融入瑜伽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参加锻炼。形体训练包含课前的有效训练引导,让学生通过课前导入活动打开身体。
课前训练是协助学生疏通经络,让学生迅速进入瑜伽锻炼的状态;课后训练是帮助学生放松身体与心理。而在具体践行形体训练的过程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舒缓性的音乐,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空间感、平衡性的把握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瑜伽锻炼的魅力。
由此可见,教师要明确认知形体训练的积极价值,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身体素养进行形体锻炼,通过合理化的教学设计,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促使学生保持肢体稳定的同时,心理状态也保持在放松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孙旭.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合形体训练的实践[J].艺术品鉴,2019(6).
[2]罗敏.促进高校瑜伽教学和形体训练结合的策略分析[J].拳击与格斗,2020(2).
[3]陈晓洁.形体训练在高校瑜伽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尚舞,2022(1).
[4]李娟.基于慕课背景下普通高校瑜伽选项课教学实践[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7).
[5]苗子蕊.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7).
[6]林佳丽.高校瑜伽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J].体育视野,2021(9).
[7]姚亚娟.我国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7).
[8]范冬梅.高校瑜伽教學中融合形体训练的实践[J].体育风尚,2017(2).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